有位網友,光電研究所的高材生,腦袋裡裝的都是光子、電磁波和各種讓我聽了就頭皮發麻的名詞。有一次,他很認真地對我說:「我想發展一套飛機的自動泊機系統!」當時我心裡想——哇,這可是航空界的特斯拉自動泊車版啊!飛機自己滑過來、停得端端正正、橋口對得剛剛好,機長只需要在旁邊喝咖啡看風景,簡直太美妙。於是我很敷衍——啊不,是很樂觀地說:「好啊好啊,期待你的成果!」
然後我仔細一想……咦,哪裡怪怪的?
汽車自動泊車我懂:方向盤自己打,油門剎車自己控制,停進格子,停不進去還會再來一次。可是飛機停機……這事要複製到航空界,好像沒那麼簡單。理由有兩個,而且都足夠讓這位光電才子多失眠幾晚。
第一:飛機滑行是「推力驅動+ 剎車減速」的奇怪模式
汽車在平地跑,掛個檔位就能維持速度。你不踩油門,它也不會自己越跑越快(除非你正好停在坡上,那是另一回事)。飛機呢?完全不同。飛機滑行全靠噴射引擎的推力,而且大部分情況下只需要怠速(Idle Power)就足以推動那幾百噸的大家伙往前走——問題是,一旦開始動,就會越滑越快,最後快到必須踩剎車才能守住公司和法規規定的「滑行速限」。這就像開一台沒有檔位限制、油門永遠踩在一格的小車子,你不盯著剎車,它就要帶你去見速度警察。
第二:機場地面並不平坦,真相讓人懷疑人生
大多數人以為機場是鋪得平平整整的一大塊地,就像巨型停車場一樣。錯!機場的地面其實高低起伏,像是溫柔版的雲霄飛車——肉眼看不出,但坐在駕駛艙裡,突然覺得飛機滑不動了?八成是你爬坡了。反過來,如果速度莫名其妙多了幾節?恭喜你,下坡衝刺模式已啟動。
所以,飛機滑行並不是踩個油門就能安心放空的事,而是油門、剎車、方向同時操控的複雜遊戲——還要時刻盯著速度表,防止自己不小心變成機場飆車族。
滑行的真相:比飛還難
很多沒開過飛機的人以為「飛」才是難的部分,滑行嘛,就像推嬰兒車。事實上,許多機師私底下都承認——滑行才是更考驗技術的環節。為什麼?因為你左手得控制方向(鼻輪tiller),右手控制油門推桿,腳還要隨時踩剎車,耳朵得聽ATC的指令,眼睛則要盯著滑行圖找路。更慘的是,ATC有時會發出一串比化學方程式還複雜的滑行許可,你得在那張迷宮一樣的機場地圖上,邊滑邊找哪條線是你的命運之路。
為什麼滑行也算「正職工作時間」?
多數航空公司都是從後推(Pushback)那一刻開始計算薪水,也就是所謂的 Block Time = Pay Time。因為他們知道,起飛前與落地後的滑行,真不是「閒晃」——那是實打實的工作量。只有極少數的公司會等到「前輪離地」才開始算錢,這種公司在飛行員界的名聲,大概和自助餐少給一塊炸雞差不多——刻薄到讓人懷疑人生。
不同機型,滑行風格各有怪癖
飛機滑行的差異,就像不同性格的駕駛——有的沉穩、有的急躁、有的轉彎半天、有的像卡車倒車入庫。
MD-11:鼻子長,脖子也長
MD-11的鼻輪位置在駕駛艙後方二十多呎。這代表什麼?代表你轉彎的時候必須先讓機頭超出中線一大截,然後再優雅地「劃圈」回到黃線上。就像開一台脖子長到誇張的鶴形卡車——轉彎不是直接拐,而是要先假裝要去隔壁,再慢慢回來。至於速度?公司雖然規定轉彎不得超過10節,但MD-11在轉彎時的速度掉得飛快,轉完一圈少個三、四節是家常便飯。所以很多機師乾脆以12~15節進彎,確保出彎的時候不會變成烏龜。
空中巴士A330 / A340:長脖子 + 個性差異
A330無論是200還是300型,鼻輪也在駕駛艙後二十多呎,轉彎方式跟MD-11差不多。但速度控制更穩健——10節進去,10節出來,不會掉。這就像一位不愛驚喜、全程按表操課的模範生。A340就不一樣了:300型的四顆小引擎在全載重時明顯「氣喘吁吁」,轉個彎速度就能掉個五、六節,彷彿在告訴你:「大哥,別催了,我盡力了。」而500與600型雖然擁有四顆大引擎,推力充足,但機身長得像一條香腸,光判斷輪子在哪都夠你頭大。好在製造商貼心地裝了滑行攝影機,讓你在駕駛艙裡也能監看鼻輪的走位,避免一不小心把跑道燈桿收進輪胎當戰利品。
波音系列:屁股底下就是鼻輪
波音飛機嘛……我承認,我從沒當過它們的機長,只能站在圍觀群眾的位置評論。看起來,它們的鼻輪就長在機長的屁股底下,轉彎半徑比空巴友好得多。也就是說,波音的滑行應該是最 User Friendly 的吧——不過這只是我「看人吃麵喊燙」的推測,真相還得問波音老司機們。
自動泊機的未來?
說了這麼多,你應該也明白了:飛機滑行並不是單純的「對準線+停下來」這麼簡單,而是牽涉推力、剎車、坡度、轉彎半徑、ATC指令、機場路線、機型特性……想要做出一套真正好用的「自動泊機系統」,不光是光電感測器的事,還得有超強的運算邏輯、坡度補償、推力自動調節,甚至還要懂得如何在擁擠的滑行道上避讓其他飛機。這比自動泊車難多了——畢竟你停錯車位,可能只是讓隔壁車主不爽;停錯登機門,可是全機乘客和地勤都會用眼神讓你跪下。
所以,我對那位光電高手的建議是:
「兄弟,這夢想很美,但你先從機場遙控小飛機開始練吧,等能在1:87 比例的模型場地上不壓到黃線,我就相信你能征服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