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滑社群。
還沒刷牙、洗臉,就已經知道某位朋友昨晚吃了什麼、誰升職了、哪個人又出國旅行。我的一天,心情往往就這樣被一則又一則的貼文牽動。
更荒謬的是,我還會追蹤一些和我年紀相仿的 KOL。他們外貌完美、照片精緻,每天吃喝玩樂,好像生活只有享受。那時候的我,還會趁上班空檔,截圖傳給朋友,納悶:「為什麼他們都不用工作?」
直到有一天,我才恍然大悟——分享這些事物,本身就是他們的工作!
我看著他們穿的、用的,忍不住心動跟著買,以為這樣就能變成所謂的「精緻女孩」。結果我只是中了資本主義的陷阱,花了一堆錢,完美示範什麼叫「精緻破產」(恨啊~)
表面上,我以為自己在和世界保持連結,什麼消息都不會錯過;但事實是,我的專注力、情緒,甚至自我價值,早就被社群平台牽著走。
盤子現身經驗分享
說到跟 KOL 買東西,我有幾個「血淚經驗」。
有一次,一位追蹤已久的 KOL 出清二手衣,號稱全都是「韓系服飾」。得標後我興奮不已,直到打開包裹那天,發現裡面只有三項物品,分別是:一件螢光黃貼身長袖、一件紫色薄紗衣,以及一隻狗娃娃。我把戰利品拍給朋友看,結果被他們笑到不行,完全不懂是不是我對韓系誤會了什麼。
又有一次,我跟著另一對 KOL 情侶的帶貨直播買了手錶,等了兩個月都沒到貨。其間,卻看到那對情侶持續出國玩樂,於是我私訊詢問進度,沒想對方回覆:「不能等就不要下單喔^^」。的確,每次戴那隻手錶出去都會被稱讚,但只有我知道,每次看到它就一陣怒火^^
然而,我並沒有因此學到教訓。
後來陸續網購買了火紅的厚片土司、KTV 水餃、早餐蛋餅等熱門商品,必須說(消毒一下,這完全是個人感受),我真的覺得吃起來超普通。甚至某團體周年慶時,我花了三千多塊買全套組周邊,當下很開心,幾年後過去,發現他們風格完全變調,當初那份親切感,早已一去不復返。
當然,這些並不是 KOL 的問題。正是因為他們經營的太成功,宣傳中的文稿、照片、字體、甚至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氛圍,樣樣都在說服消費者「需要」這些東西;也就是說,真正要反思的,是我自己。
直到我也開始試著商業合作
話說,其實我也有幾次接業配的經驗。
由於我一直以來,都對「自媒體」領域很有興趣,心想拍拍照、寫寫文案「應該」不難,可以在正職之餘賺錢,甚至拿到公關品(重點畫星星),對我這種蕭貪婆來說,簡直是一舉數得,沒有道理不跟上。
就這樣,憑著這個單純的心態,我創立了「只贏推推」的 IG,心想,這名字真可愛,肯定會中!至於最後發展如何?且讓我娓娓道來。
第一次接的業配,是竹北的一間牛肉麵店,我透過自媒體媒合網站報名,後來有幸中選。我找秋明和局局陪同,我爸幫我拍了許多張照片,老闆娘則親切地招待餐點,那間牛肉麵真的很好吃,我真誠地分享心得,完成我體驗極佳的業配初體驗。
由於第一次接案(歐買嘎,講接案聽起來好專業)的經驗不錯,我心想,繼續下去肯定可以駕輕就熟,陸續報名許多業配案件。
美英為了讓我拍照好看,拿出多年來都捨不得用的咖啡杯當擺飾;琇琴為了增加照片豐富度,找出她珍藏的漂亮花布;伴侶要替我打光,還特地買一盞專業燈架。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拍得很「不精緻」,用笨拙的狀態,完成一個又一個業配。
我這個人的優點,就是不要臉(?)
後來有一次,我興起做近視雷射的念頭。
由於近視雷射幾乎都要10來萬,當時伴侶鼓勵我,何不問看看診所有沒有需要業配。我心想,怎麼可能啦!人家是新竹有名的眼科診所,每天都大排長龍,誰會需要我業配!伴侶繼續鼓勵,他認為有時候素人的分享,才更有公信力;更何況,你又沒試過,有試有機會啊!
就是這個「有試有機會」打開了我的心房。於是,原本應該是填寫自身狀況的備註欄,被我寫下了:你好,不知道是否有機會業配合作?
救命喔,回想起來都覺得尷尬。
結果沒過幾分鐘,我竟然接到來電,對方那頭很親切的說可以試試看,約了時間去診所詳談簽約。合作過程非常舒服,對方給予極大的空間,我仔細地記錄雷射的過程,甚至還揪團報名雷射,找了15名同事去雷射,為公司帶來了一陣只贏炫風(開玩笑的,並沒有這個炫風)。
就這樣,我陸續與眼科診所、牙醫診所合作,甚至拍了宣傳影片,直到現在,偶爾還會看到我出現在診間的電視牆XD
真誠的分享,與包裝的喜悅
經過「被業配」以及「業配別人」的雙重經驗,我才慢慢懂得分辨,什麼是真誠的分享,什麼又只是包裝的喜悅。
真誠的分享,是那種你吃到一道驚艷的料理,會忍不住傳訊息給朋友:「欸這裡超棒,下次帶你來!」而包裝的喜悅,則是看到一張精緻的照片被燈光氛圍打動,衝動下單,收貨後卻迅速冷卻的短暫快感。
(舉例:韓系服飾、手錶、厚片吐司、KTV 水餃⋯⋯族繁不及備載)
後來,我刪光了那些曾經追蹤的 KOL。現在只有在生活真的需要某個物品時,我才會主動搜尋別人的分享,而不是被動地等著別人告訴我「缺了什麼」。
我仍然感謝「業配」的存在,它能讓消費者更快認識商品,也給像我這樣的素人,一個體驗與分享的機會。但我也逐漸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業配並不是我真正擅長的事,為了寫而寫,只會讓我失去靈魂。最後我回到最自在的狀態,單純地書寫,沒有目的地往前走,反而快樂得多。
後記:
不過齁,話是這樣說啦!如果哪天真的有賺大錢的業配,或是能拿公關品的機會,只贏推推隨時奉陪(想太多)。
當然,業配路上也不是每次都這麼愉快,有些廠商會暗示「你只能說好話」,也有那種體驗極差,我回家後怎麼樣都寫不出推薦文,只好寄信取消合作等經驗,但這些插曲真的太瑣碎,下次有機會再慢慢分享。
那你呢?你也有接過業配,或是被網購雷到的經驗嗎?歡迎留言或回信告訴我。謝謝你一路讀到這裡,今天就先聊到這裡啦,我是只贏,我們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