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oom without a book is like a body without a soul.
房子裡沒有書本,就像身體沒有靈魂一般。
電影大綱 /《街角的書店》(The Bookshop),2017
1959年的英格蘭一個海濱小鎮上,寡婦佛羅倫斯(Emily Mortimer 飾) 帶著對書籍的熱情,決定實現夢想,將自己居住的老屋改裝成一家小書店。這個舉動原本只是單純的理想,但卻在保守的社會氛圍與小鎮權力網絡裡,引發了意想不到的衝突。當地有勢力的貴婦想把這棟房子改成藝術中心,於是動用各種方法阻撓佛羅倫斯。
書店裡,她開始引進一些前衛作品,例如雷·布萊伯利的《華氏451度》和納博科夫的《羅麗塔》,這舉動讓部分保守居民反感,但卻吸引了孤僻又有思想深度的隱居老紳士 布倫迪什先生。他成了佛羅倫斯最重要的支持者與知己,兩人透過書籍交流靈魂。
但是,面對政治與人性的算計, 佛羅倫斯的理想與善意逐漸被現實擊碎。最終,書店的命運與她的人生也走向令人唏噓的結局。即便結局如此
我想更多著墨的應該要在於過程
- 為夢想而努力的過程 -

《街角的書店》(The Bookshop) / 擷取自網路
觀影心得 /《街角的書店》女性的勇氣與抗爭
在 1950 年代的英國,《街角的書店》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書與夢想的故事,同時也顯示當時的女性逐漸開始思考自我定位,在文學與文化領域發出更多聲音。
佛羅倫斯作為一名寡婦,她選擇不依附於男性,而是以「開書店」的方式實現自我價值。這在當時保守的小鎮氛圍裡是一種勇敢甚至帶有反叛的行為。她的堅持展現了女性的自主性,也象徵著女性逐步走出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
電影的衝突核心,不只是「經營書店」的成敗,而是女性對社會角色的不同詮釋。蓋馬蒂夫人透過人脈與資源維繫既得利益,她代表舊有的階級與權力體系;佛羅倫斯則象徵新興女性的理想與自由意志。兩者的對立,正好勾勒出傳統與現代、階層與平等、壓抑與自由的拉鋸。
書店的選書:《華氏451度》代表思想的解放,《羅麗塔》挑戰社會禁忌,這兩本書更強烈暗示著對傳統保守的挑戰。佛羅倫斯透過書籍引入新思想,與當時女性文學的崛起形成呼應,藉由文字與文化,去衝撞當時社會既有的性別與階層制度。
然而,理想最終仍被現實擊碎。佛羅倫斯失去了書店,夢想破滅,但卻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開始。
書本:代表思想自由,卻被環境與權力摧毀。
佛羅倫斯的夢想:代表個人追求,但依然難敵保守社會的壓力。
布倫迪什的支持:代表知音難得,但依然寡不敵眾以及階層權力。
整部電影節奏緩慢、畫面唯美,充滿濃厚的英式文學氣息,帶著淡淡的悲劇色彩。
文化啟蒙往往伴隨孤獨與犧牲,
而自由與理想的實踐,總要付出代價。
觀後省思 /《街角的書店》夢想、勇氣與自由
1.理想與現實的拉扯
佛羅倫斯以書店承載夢想,但最終仍敗於環境與權力的壓迫。面對現實阻力時,堅持與妥協之間往往存在著艱難的界線,我們總是會難取得一個堅定的方向,徘徊不定。
該如何確認自己真的想要的方向?
這很重要!因為真心想要,會擁有更多的力氣勇往直前。
2.文化與自由的追求
書店不僅是一門生意,更象徵思想自由與文化啟蒙。即使在保守或壓迫的環境裡,守護自由仍是一種極具勇氣的行動。
我們是否有勇氣去守護自己想要的自由?
3.人性的冷漠與勇氣
小鎮居民選擇沉默或依附權勢,揭露出人性在壓力下的退縮。真正的勇氣,往往來自於少數願意堅守正義的人,如老紳士 布倫迪什先生。
如果面對不公平時,在當時的社會,該會選擇沉默,還是勇敢站出來?
4.孤獨與知音的價值
佛羅倫斯與老紳士 布倫迪什先生透過書籍建立起心靈的共鳴,卻依然孤立無援。孤獨似乎是堅持理想者難以避免的代價,但知音的存在卻賦予了她力量,畢竟知音難尋,更顯可貴。
孤獨是否無可避免?能否在生命中找到真正的理解與支持?
5.權力與階層的操控
蓋馬蒂夫人憑藉資源與人脈操縱局勢,徹底摧毀了佛羅倫斯的努力。在現實社會裡權力確實擁有巨大影響力,人們在其陰影下更彰顯無力與脆弱感。
在現實社會裡,權力如何影響選擇與生存?
是否也曾默許過不公?有沒有曾經試圖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6.看似的失敗
即使書店最終關閉,但是看起來的失敗,始終為小鎮上的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佛羅倫斯的勇氣與堅持我相信也許會喚起其他潛在女性的意識,或是文化及文字自由的崛起。失敗並不等於空白,它依舊能成為他人影響他人與萌生勇氣的養分。
有沒有曾經失敗的經驗,但日後才發現成為未來成長的養分?
7.日常練習
- 設定一個自己想要的小夢想,觀察在遇到阻力時自己是怎麼調整的?
- 每週或月和朋友分享一本書或一個啟發性的想法,鍛鍊勇敢說出自己想法。
- 在團體或工作中,為弱勢或自己覺得不公時,主動表態一次。
- 主動參與自己有興趣的社群或活動,尋找共鳴者,至少找到一兩個志同道合的人。
- 建立一個「失敗筆記」,把每次挫折寫下來,並附上一句「我從中學到什麼」。
While there's life, there's hope.
只要有生命,就一定有希望。
- 《街角的書店》(The Bookshop) -
經典台詞 /《街角的書店》
- No one ever feels alone in a bookshop.
在書店,誰也不會感到寂寞。 - A good book is the precious life-blood of a master-spirit, embalmed and treasured up on purpose to a life beyond life, and as such it must surely be a necessary commodity.
一本好書就像是血脈相承的大師精神,一代流傳一代,永世不朽,因此書本的確是一種必需品。 - Mrs Green, possess that quality in abundance.
Green 夫人,我在妳身上看到十足的勇氣。 - The difference in age between Christine and Florence seemed less, as though they were no more than two stages of the same woman's life.
橫跨在 Christine 和 Florence 之間的年齡差距彷彿縮小了,兩個人的差異只剩下女人生命中的不同階段。 - They're saying that you're about to open a bookshop. That shows you're ready to chance some unlikely things.
人們都在談論妳即將在這裡開一家書店,這表示妳準備挑戰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Opening the shop gave her, every morning, the same feeling of promise and opportunity.
每天早上幫書店開門時,她都有相同的感覺,關於自己做出的承諾和可能的機會。 - Surely you have to succeed, if you give everything you have.
如果你賭上所有的一切在夢想上,就非成功不可。 - How right she was when she said that no one ever feels alone in a bookshop.
沒有人在書店裡會感到孤單,她說得多正確啊。
適合觀看的族群 /《街角的書店》
- 喜愛文學與書店文化的人
- 關注女性自我意識與性別議題的人
- 對女性獨立及社會階層挑戰有興趣的人
- 喜歡慢節奏、唯美影像的人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收藏 ++
++ 喜歡『觀影筆記』,歡迎加入【隅光映像】++
++ 不定期更新【隅光咖啡廳】,歡迎加入沙龍++
推薦歌單
Feeling Lonely on a Sunday Afternoon
A room without a book is like a body without a soul.
房子裡沒有書本,就像身體沒有靈魂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