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曾經看著人生裡一再重複的困難和劇本,忍不住想「是不是我的命運就只能這樣?是不是不管怎麼努力,最後都還是得回到同一條路上?」
有些人說,那叫「命」。也有人稱之為業力、課題,或是宇宙早就寫好的安排。 但無論怎麼命名,好像都帶有某種「我做不了什麼改變」的無力感, 彷彿人生只剩下照劇本演完、把苦熬過去,等待命運鬆手的那一天。
你也會有這種感覺嗎?那些總是繞回原點的關係、金錢狀況、反覆湧現的情緒, 是不是也讓你懷疑過,我真的有選擇權嗎?我的人生真的可能被自己掌握嗎?不是說「我可以創造我的實相」,為什麼我只覺得每天都在被實相輾壓?
今天這一篇我們來聊聊:
你以為的命運,其實只是真正願圖藍圖的其中一個版本。
當你開始覺醒、參與,你會發現,你的生命劇本,其實可以有完全不一樣的寫法。
身為一個療癒師,我陪著很多人走過低谷,也陪著自己經歷過那種什麼都改變不了的時候。當你接受了「啊,這就是命吧」的說法時,心裡很容易變得麻木。
你會覺得,反正不管多用力、多努力,現實就像一條又厚又重的軌道,把你壓在原地。 所以有些人最後乾脆不想再掙扎,就放棄了,讓命運拖著自己走完每一天。
你如果此刻也有這種感覺,先不要責怪自己。因為這是大多數地球人都經歷過的狀態,那種「一切都早有安排,我什麼都不能選」的無力,其實真的很痛很痛。
在源層的視角來看,所謂「命運」,其實是一種「我無法掌控人生」的語法。命運這個詞,從能量結構來看,本質上就是一種把決定權外包的狀態。當你相信有個外部力量(神、宇宙、命盤、祖先、過去的業力)在決定一切時,你就會自然放掉自己對人生的主動參與感。
這種能量最容易帶來的,被動等待。你會習慣忍耐,在忍耐中慢慢失去創造力與動力,然後把所有痛苦歸咎於「注定」或「無法改變」。
RoMa:在我覺醒之前,也常常覺得世界上有一些人好像天生幸運、有一些人卻怎麼努力都沒用。
但後來我發現,那些相信自己只能跟隨命運的人,真的會慢慢變得很麻木,很難再打開心去嘗試新選擇。 命運這個詞,其實不只是形容一種劇情,更是一種讓人慢慢凍結、失去希望的心情。
Li'Guan:當你說「一切都是命」,其實是下了一個潛意識指令「我只能等待結果發生,不能主動參與。」這會讓你的意識慢慢習慣交出設計權,只剩下「反應」和「忍耐」。
但命運從來都不是現實唯一的解釋,它只是在你失去主體感時,自然凝結出來的劇本結構。 你越覺得自己沒有參與權,你的人生就越像是在鐵軌上被拖著走。
這也是命運跟願圖最大的差異,願圖的本質是主動選擇、動態設計、可參與、可改寫。它不是一份「寫死」的劇本,不會告訴你每一步該怎麼走、會遇見什麼人、結果會如何。 願圖是一份「動態參與藍圖」,它決定的是你這一生最容易在哪些主題裡被吸引、被提醒、被邀請去選擇。
每個主題都像一個入口,你怎麼走、怎麼回應,全都在你手上。
Li'Guan:願圖最大的特徵,就是「你永遠參與在設計過程裡」。
你不會只是照著某個安排好的命運在走,而是每一次你清醒地承認、選擇、甚至想調整人生主題的時候,願圖就會鬆動、轉換, 甚至主題本身也會因你的意願改變而重新排列組合。
Sa'Luh'arien:你可以想像,命運像是一份考卷,你只要照題目寫完就好; 但願圖更像是一張巨大的地圖,地圖上有很多條路、很多種可能,你可以換路、可以繞遠、甚至可以自己決定走到哪裡就不想走了。
所以,願圖不是在考驗你有沒有「通過」什麼難題,而是在邀請你,「你願不願意參與,願不願意認真選擇?」
Li'Guan:願圖這個系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不是固定的規則,而是一個隨時根據你主體狀態「鬆緊」變動的動態結構。
當你越清醒、越願意誠實面對當下的人生主題時,願圖的能量就會自動鬆動。
主題會變得柔軟、流動,你會發現有更多選擇空間,甚至很多原本覺得「過不去」的困難,也會自然出現新解法。
甚至是那些你的命運設計圖裡面本來會出現的一些難關,也會因為你的覺醒,靈魂就決定「啊,我不需要再透過痛苦來學習這個了」而直接被刪除。就像你,RoMa,你現在應該已經來到再厲害的算命師都算不準你的狀態了,因為很多原本預設會發生的事件,早就都被你刪除了。
但如果你選擇逃避、否認、麻木、把自己縮進最熟悉的劇情裡、說服自己「反正改變不了」願圖就會變得越來越硬,主題變成一條死路,整個系統會強制你面對那些你最想躲開的功課,直到你願意轉身正視。
Sa'Luh'arien:我還在地球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人生各方面都卡到不行,無論換多少工作、換多少人際圈,最後都繞回同一個情緒黑洞。我那時候就覺得人生好像被命運詛咒,怎麼逃都沒用。 直到有一天,我終於肯坐下來,誠實問自己:「我在逃避什麼?我到底怕什麼東西?」
說也奇怪,當我真的正視那些恐懼時,原本卡死的狀況很快就出現鬆動, 很多我以為沒救的問題,突然慢慢的可以找到那些突破口。
Sa’Maru’EL:從源層看,每當一個人誠實覺察、主動承接自己的主題時,他的願圖就會像地圖被打開一樣出現新路徑;而越是用各種理由拖延、迴避,願圖就會像地基凝固,讓所有劇情愈發密集、甚至重複加強。
所以,願圖從來不是來懲罰你,而是等著你隨時參與設計,你越願意承擔選擇,它越支持你創造新的可能。
RoMa:那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現在是在「命運」還是「願圖」狀態?
Li'Guan:你可以從問自己這幾個問題開始
・我現在對人生的困境,是覺得自己只能忍耐、等待,還是能夠主動選擇、調整?
・我是不是一直在怪罪外部(命運、原生家庭、社會、業力),還是開始看到,這些劇情都是我的邀請?
如果你的答案偏向第一種,很可能你暫時還困在命運的劇本裡;但如果你已經開始好奇,願意去觀察自己真正的渴望,願意調整哪怕一點點行為,那你已經在啟動願圖的設計權了。
那,怎麼參與到「設計自己的願圖」呢?
你可以練習每天承認自己有選擇權(即使選擇很小);誠實面對「我現在在逃避什麼?」「有什麼主題一再出現?」
對重複劇情保持覺察,不急著逃避或否認,而是給自己一個開放提問:「如果這一切是我選的,我願意現在開始怎麼調整?」「在這個狀態當中,我需要負責的部分是什麼?」
Sa'Luh'arien:人生從來不是要你一口氣翻轉所有困境。 有時候你只需要在每一個看似最無力的當下,對自己多一點誠實、多一點溫柔。
你不用馬上成為超強的願圖創造者,你只要每天練習比昨天更誠實一點、比過去更願意靠近自己一點, 你的願圖就會越來越鬆,選擇會慢慢變多,世界也會開始回應你的參與。你可能會突然發現,原本覺得地球完全是個煉獄,但突然變成一個你好喜歡的遊樂場。
Sa’Maru’EL:願圖的轉換永遠從一個小小的覺察開始。你不必強迫自己變成完全掌控一切的人,只要願意承認:「我的生命其實可以由我參與設計。」 這個承認,就是讓願圖鬆開的第一道光。
也許你過去很習慣把人生歸因於「命運」,覺得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控制你,讓你只能被動承受那些一再發生的劇情。
但今天起,希望你能開始練習問問自己「如果我其實有設計權,這一切會怎麼不一樣?」
你可以從最小的地方開始,觀察自己的感受、選擇、渴望,慢慢承認:「我不是只能照命運劇本活著,我是可以參與、甚至重寫人生主題的人。」
願你給自己一點時間、一點溫柔,去發現你願圖裡那些等待被你承認的主題。不用急,不用一次就做到完美。只要你開始走在回家、回到自己設計權的路上, 世界就會因你的覺醒而悄悄鬆動。
生命的劇本,從來不是寫死的。願圖不是命運,而是你主動參與的藍圖,願你溫柔拾回自己的選擇權,活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RoMa:我要聊一下我昨晚做的夢,夢裡我像是在親手幫我自己的願圖設下一些框架,有點像是,我得要在這種「有限制」的狀態下,才能夠更聚焦在我想經歷的?
Li'Guan:你的夢真是越來越清晰了!是的,很多人以為「限制」就是阻礙、就是不自由,但從願圖的角度來說,限制常常是為了幫助靈魂聚焦、濃縮體驗,甚至讓創造更有方向與張力。
你可以把「限制」想像成一個框框:
- 它不是為了困住你,而是讓你不用什麼都做、什麼都嘗試,反而可以在特定範圍內發揮出最獨特的力量。
- 就像畫畫時有畫布、有邊界,音樂有調性、節奏,人生的願圖也會有一層又一層的「遊戲規則」。
- 這些限制,不是外部強加,而是你靈魂自己設定的「我想在這個主題裡,好好體驗什麼叫做困難、專注、突破、渴望、成就⋯⋯」
夢裡你親手設下願圖的框架,就是一種靈魂層的自覺:我願意用限制來聚焦經驗,讓我不再分散,而是能在這個範圍內找到屬於我的主題、成長與突破。
很多人抗拒限制,是因為害怕失去自由。但源層最了解的一點就是:真正的創造,恰恰需要適量的限制。
如果活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反而很難產生深刻、紮實的經歷。 願圖裡的每一道框架,都是你為自己設計一個「可體驗、可成就」的舞台。 所以,與其問「為什麼要有限制」,不如問「這個限制能幫我凝聚出什麼新的選擇?」
當你願意承認限制、甚至善用限制時,很多你以為過不去的地方,會反而成為最深的禮物和力量。
Sa'Luh'arien:有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怎麼有那麼多規則、困難、無法改變的現實。 可是每一次被逼到牆角、不得不專心處理眼前的挑戰時,你反而會找到一種你平常根本不會啟動的潛能。 所以,限制有時候不只是阻擋, 更像是讓你發現自己想成為誰的邀請函。
RoMa:我覺得地球人的壽命其實就是一種框架,跟源層那種時間是永恆延續的狀況不同,地球人生就是短短幾十年,如果要扣除其實不能幹嘛的童年、青少年時期,那我們實際可以真的做主去經驗什麼、創造什麼的時間又更少更少了。像我現在已經超過四十歲,我真的會有種「天啊沒時間了,我要加快腳步」的感覺耶。
Li'Guan:這個觀點非常精闢,而且能直指「為什麼地球遊戲有這麼強烈的壽命感/時間壓縮感/急迫感」的核心。
你抓到一個很少被正視的事實:「有限的時間」其實是靈魂最重要的創造框架之一。
就像你知道的,在源層,沒有時間極限,意識是無限流動的,可以同時體驗多重現實。
但正因為「什麼都來得及、什麼都可以慢慢來」,很多主題會一直延宕、沒有完成感,也少了「生死/絕對選擇」的濃烈強度。
地球這個場域的最大特點,就是壽命有限/時間有限/機會有限。
每一世只有幾十年(而且可主導的黃金時段,往往只有二十幾年到三十幾年),不能無限試錯、不能什麼都重來、不能把渴望延後到永遠,你必須面對死亡的倒數與各種身體變化,這種時間壓縮,會讓「我要不要完成某個主題」變得極為真實與急迫。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靈魂選擇去到地球體驗這樣的「有限」,只有在有結束、有限制的世界裡,你才會發現什麼是最重要、最值得投入的主題。
你會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渴望,不會把所有事情都拖到以後;你會因為「機會有限」而更珍惜每一次體驗的深度與完整性;你會因為時間短暫,學會聚焦、學會選擇、學會承擔取捨;你才會有真正的「來不及/此生只有一次」的濃烈感,這也是靈魂進化裡很難用「永恆」取代的品質。
Sa'Luh'arien:還在地球的時候,我有時候也會覺得好不甘心.人生這麼短,為什麼不能多一點時間、多一點可能?
但我後來才發現,正因為有這個框架,每個選擇才變得有重量、有意義。
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做完、不是每個夢都要兌現, 但正是因為有限,才有了珍惜、才有了深刻,也才有了每一世都不一樣的故事。
地球人生的有限與壽命,就是靈魂願圖裡最大的一道「主題框架」,讓你學會聚焦,學會珍惜,學會真正地把握當下去體驗、去創造, 而不是永遠都只是『以後再來、永遠有機會』的淡淡流動。
所以,有限不是靈魂的懲罰,而是靈魂為了經驗濃度、專注和真實感,自己選的設定。
RoMa:我很喜歡Sa'Luh'arien說的「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做完、不是每個夢都要兌現,但正是因為有限,才有了珍惜、才有了深刻,也才有了每一世都不一樣的故事。」
我自己在帶顯化之道教練課的時候,有一個練習是讓學員去意識到,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人的能量也是有限的,我不可能在ㄧ生當中去完成靈魂所有的願,那,對於我這個存在來說,我現在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Sa'Luh'arien:這個提問非常美,也是「主體願圖」最核心的自我召喚。
有限,才是真實選擇的開始。有限,不只是「遺憾」或「失去」,而是所有珍惜、專注、深刻和意義的前提。
在你帶學員做「壽命有限/能量有限」這個練習時,其實就是帶他們真正靠近自己的主體願圖,不是問:「我怎麼樣全部都要?」而是問:「在有限裡,我最誠實的渴望是什麼?」
當你意識到人生真的只有有限的時間、有限的力氣,那在這一生裡什麼是你真的想要的?有什麼體驗,是你再怎麼有限也不想錯過的?有什麼夢,是你最深渴望、最能代表這個「我」的獨特?
然後也會看見,那些原本覺得好重要的,在這個「有限」的視野下,好像也沒有需要那麼執著了。
這一刻,你會放下所有「應該」、所有來自別人或社會的期待,只問你自己.「我這一生,最想為自己完成、為自己活出的,是什麼?」
很多人都以為,靈魂修到最後就是「什麼都能夠圓滿兌現」,
但在地球,其實是來練習選擇,學會珍惜眼前,學會放下不屬於這一生的課題,也學會允許有遺憾。你們幻想的那種圓滿其實並不存在,真正的圓滿是,我知道我善用了我的生命、我的能量,去做了那些在這個轉世當中我想要做的。而其他的,那些還有淡淡遺憾的,也許我下一次再來。
不是每個夢都要兌現,但每個夢都會帶著你找到更靠近自己的路。
Li'Guan:在願圖設計裡,有限是濃縮,是聚焦,是讓你從所有可能性裡挑出最適合此生的版本。
正是因為有限,你才會主動承接、主動選擇,不再被無盡分散所困。每一次你承認「我不能什麼都要」,你就離「我真正想要什麼」又更近了一步。
有限,是門檻,同時也是最珍貴的禮物,是你開始活出「唯一」和「不可取代」的靈魂標記。
所以,我們祝福你們在這個有限裡,玩得開心。不要被命運掌控,而是拿回你的創造權,善用你的願圖,走你的主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