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因為個人好奇,所以稍微整理了一下今年(2025 年)截至目前為止的台灣電影票房(以首輪院線為主)。

票房整理
回到國片本身,截至 9 月,台灣共有 29 部電影上映(這邊我主要是以維基的整理為基準,如果有遺漏也歡迎溫柔提醒 🙏)。上映部數佔比大約 3.56%,而票房佔比則是 8.9%。
類型結構
如果只看數字可能比較沒感覺,所以我再拆細一點。
在 29 部國片當中:
- 有 7 部是劇情片,加起來的比例不到 2%。
- 紀錄片有 10 部,這些紀錄片撐起了大概 16% 的總票房。
- 剩下比較有商業潛力的,大概只有 12 部。
其中,青春、愛情、校園片型今年居然只有 5 部,而且真的能衝出成績的也有限。到目前為止,票房最好的是《有病才會喜歡你》,突破 6,000 萬;《夜校女生》《夏日最後的祕密》雙雙破 1,000 萬,《進行曲》或許這兩週也還有機會往上累積。只是即便加總,這些青春片大概也只佔了 20% 左右的國片票房。
票房集中度
今年國片票房最主要還是集中在動作/犯罪類型。
- 《角頭-鬥陣欸》穩定收下 1.77 億。
- 《96 分鐘》也累積了 5,691 萬。
光是這兩部,就佔掉了今年國片票房將近一半。
其他觀察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案例:
- 《搜查瑠公圳》雖然不是商業類型,但身為少數社會寫實劇情片,票房也走出了 破千萬的成績。
- 《東離劍遊紀:最終章》則是布袋戲文化的代表,累積 700 多萬,雖然不是主流類型,但有穩定的文化觀眾群。
整體看起來,不能說非常亮眼,但也不是最壞的狀況。
國際比較
放眼其他市場,會更清楚台灣的位置。
- 日本:2024 年國片市佔率 75.3%。(資料來源:merxwire)
- 越南:2024 上半年國片大約 30–40%。(資料來源:越南快訊國際版)
- 中國大陸:長期維持在 80% 左右。(資料來源:應該大家都知道)
相比之下,台灣的 8–9% 就顯得特別稀薄。
展望
今年底還會有 10 部國片陸續上映,包含最近聲量頗高的《泥娃娃》、許光漢主演的《他年他日》,以及正在上映的《失明》《詭鄉》,後續還有《河鰻》《突破:三千米的泳氣》。10 月之後,我自己很期待的《我們意外的勇氣》也要上映,當年在優劇看到這個故事時就覺得很喜歡,現在能搬上大銀幕一定會去電影院支持。年底還有巡迴在國際拿獎的《左撇子女孩》、、舒淇首次執導的《女孩》,以及陳玉勳導演的《大濛》,基本上是壓軸的重頭戲。
這樣整理下來,數字告訴我們:台灣電影在市場上的份額不大,票房高度集中在少數強類型作品,青春/愛情電影明顯不足。至於年底的片單,或許會是今年國片能不能再往上衝一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