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媽媽今天也很厭世
首頁
看看這些劇
帶孩子一起
工作不就是這樣
那些活過的日子
職場鬼故事
關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28
公開內容
關於工作,應該帶點厭世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Mio Liang
2025/03/20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演藝圈流出的八卦都是真的!?爆紅的代價是什麼?爆紅不是終點,而是挑戰的開始
演藝圈一直以來都充滿著高低起伏,爆紅可能是許多藝人夢寐以求的機會,但這樣的成功真的能帶來長遠的職業生涯嗎?在這一集《喂?有聽到聲音嗎》中,Mio、Maggie 和許宸瑒聊到了演藝圈的各種八卦,從近期爆紅後的藝人,到經紀公司如何操作藝人的發展,甚至意外聊到了「線上牛郎」文化。 爆紅的快樂與危機
#
Netflix
#
影評
#
話題
2
留言
Mio Liang
2025/03/08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做簡報一鍵上手,AI 工具分析與比較!Canva、Gamma、Microsoft Copilot、Tome 怎麼選最省錢
本文提供使用AI工具製作簡報的建議,並比較Canva、Gamma AI、Microsoft Copilot及Tome AI四種工具的優缺點,適合想快速製作高品質簡報的繁體中文使用者。
#
生成
#
免費
#
中文
3
留言
Mio Liang
2025/03/02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台灣漫改為何總是輸在影視化?從《航海王》到《Sweet Home》,全球漫改市場的成功關鍵,台灣困境的關鍵差異點是這個!
不管是影視、遊戲還是漫畫,現在這個時代所有的內容都在試圖尋找「跨域擴張」的可能性。而漫畫改編影視(漫改)就是這條路上最成熟的模式之一。從日本的本土市場深耕,到韓國以 Webtoon 帶動全球發展,再到歐美直接鎖定國際受眾,各國的策略選擇,往往取決於市場需求與 IP 本身的聲量。
#
戲劇
#
Netflix
#
話題
4
留言
Mio Liang
2025/02/28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影視產業的焦慮!短影音反攻影視?當 60 秒影片改變大螢幕敘事,讓我們邁入『新敘事時代』行銷即內容,內容即行銷
許多影視從業人員一開始都不認為短影音是對手,但在度過了將近十年的衝擊之後,也漸漸的不得不開始理解短影音是如何衝擊整個產業。 然後,我卻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時間,是一個新敘事時代的到來,我們除了在內容端顛覆想法以外,其實在整個影視製作流程上也應該要跟著『讓後面的事情先發生』。
#
產業
#
行銷
#
影視
3
留言
Mio Liang
2024/12/19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行銷觀察|跨域合作的台灣創作困境,為何總是難以完成商轉機制?跨域必須從源頭開始,提早佈局,並且將授權金納入成本而不是收入
隨著臺灣文化產業對於『跨域』的持續探索,無論是在金馬創投還是TCCF等活動中,都能看到跨國合製的努力。然而,實際上成功的案例卻相對有限,主要受到時機錯位和IP熱度不足的影響。本文深入探討這些挑戰以及解決方案,並呼籲提早整合不同創作領域,以創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擴大IP影響力。
#
影視
#
創作
#
授權金
4
留言
Mio Liang
2024/12/18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聊聊跨過30歲後的我們,不再僅僅追求新鮮感,而是開始重新審視生活中的每個選擇!
跨過30歲後,我們不再僅僅追求新鮮感,而是開始重新審視生活中的每個選擇。從父母逐漸變老到職場與人際關係的轉變,這個階段迫使我們思考:工作是否真正熱愛?朋友是否值得深交?如何更好地陪伴家人?這些問題無可迴避。 30歲後的我們,不僅開始承擔家庭的責任,也在生活的細微處找到新的價值與成長。
#
30歲
#
焦慮
#
三明治
5
留言
Mio Liang
2024/12/04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寵物溝通師,到底是真的能聽懂毛孩的心聲,還是另類的智商稅?原來學習這門技能,要靠靈魂連結!上完寵物溝通課程的心得分享
寵物溝通!到底是真的能聽懂毛孩的心聲,還是另類的智商稅?原來學習這門技能,不只是看照片,還要靠直覺、五感,甚至靈魂連結! 基本功是要練習跟 100 隻寵物溝通才能變專業? 這一集是上完寵物溝通課程的心得分享,也有實際直接『溝通看看喔』! (文章一樣是請 AI 用逐字稿整理出來的喔!邀請
#
寵物溝通
#
寵物溝通師
#
毛小孩
5
留言
Mio Liang
2024/11/22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行銷觀察|語言隨時間會產生變化,甚至一些原本的「錯誤」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名學生對於作文評分的不滿,以及他們對於寫作風格和結構的理解。作者指出,許多學生誤解了作文的評分標準,常常過度關註文風而忽略了文章結構和主題的清晰性。透過分析留言和評論,文章強調了在寫作中專注於表達思維的重要性,並反思語言及其用法隨時間演變的現象。
#
作文
#
文章
#
語言
2
留言
Mio Liang
2024/11/21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你也認為「男生要賺錢、不能愛哭」或是「女生要溫柔、得體」嗎?秘書就應該是女生、軍人就該是男人?性別框架到底是什麼?
本集聊性別偏見,從「男生要賺錢、不輕易流淚」到「女生要溫柔、得體」的刻板印象,主持人們各自分享經驗,探討這些成見怎麼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和互動。雖然性別平等在推動,但有時也讓人不敢自在做自己,反而多了點無形壓力。
#
性別
#
標籤
#
性別平等
1
留言
Mio Liang
2024/11/10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喂?有聽到聲音嗎》 AI 既便利又複雜,讓人們對未來產生期待與擔憂! AI 是否會取代人力?你是哪一派呢?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它在服務業、自動化生產和創意產業等各方面逐漸展露頭角,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模式。 不僅如此,AI的普及也開始影響創作者的競爭環境,並引發了對於AI是否能真正擁有「自主意識」的討論。
#
情感
#
人類
#
創作
2
留言
Mio Liang
2024/10/10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喂?有聽到聲音嗎》聊聊前任的那些事,分手了就希望看到你不要過得好?看到前任過得比自己好就會覺得好生氣??
「看到你過得不好,我就會開心??」 「希望前任都不要光鮮亮麗的出現!」 這一集這一集我們聊聊是否會因為前任過得不好而感到開心。
#
情感
#
波動
#
心理
2
留言
Mio Liang
2024/09/26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喂?有聽到聲音嗎》這些人超雷!來聊聊影視圈的雷包事件,願此生未來的職涯上都再也不要跟這些人一起工作了
本文深入探討影視行業中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及職場挑戰,特別是在封閉的劇組環境中如何影響工作氛圍和效率。文章分析了從幕前到幕後的工作角色、常見的職場問題與雷點,並透過具體案例分析,例如颱風事件中的製作失誤,來展現團隊合作與良好溝通的重要性。最終強調影視工作者需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
人際關係
#
影視
#
挑戰
5
留言
Mio Liang
2024/09/12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喂?有聽到聲音嗎》家中有病人,主要照顧者卻身心靈崩潰?該如何好好照顧自己?家庭內部的責任分配不均經常是爭吵的來源?
這次討論聚焦於照顧者在照顧家人時面臨的壓力與挑戰,特別是心理負擔與情感上的困境。照顧者往往要承擔主要的照顧責任,不僅感受到身心疲憊,還需面對來自外界和家人的期望與壓力。家庭內部的責任分配不均,常引發衝突,讓照顧者產生怨懟感。
#
照顧
#
壓力
#
責任
3
留言
Mio Liang
2024/08/29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喂,有聽到聲音嗎》你是共感人嗎?高敏跟共感真的用網路題庫就能測出來?一群共感力低落的人測驗共感題目,整個過程超荒唐!
本文深入探討了共感人和高敏人的定義與特徵。在測驗過程中,討論了共感人對他人情緒的敏感度、社交場合的反應及其能量恢復的需求。此外,參與者分享了各自對共感人的理解,以及測驗結果是否反映實際狀態的反思。整體而言,對於測驗結果的可靠性及其對個人性格的判斷持保留態度,並強調了專業心理諮詢的重要性。
#
測驗
#
社交
#
討論
30
留言
Mio Liang
2024/08/17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喂?有聽到聲音嗎》這些行為超 NG 在交往前就踩到對方地雷,難怪總是無法好好的展開穩定的交往關係!
本篇文章探討交往前及交往中的NG行為,包括金錢觀念、職業偏見、生活習慣等,分析這些行為如何影響戀愛關係的穩定與發展。此外,提供理解、溝通及保持開放心態的建議,讓讀者在面對這些挑戰時能更好地適應和解決問題。透過這些指導,幫助人們更有效地維護其情感關係。
#
交往
#
職業
#
感情
51
留言
Mio Liang
2024/07/31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喂?有聽到聲音嗎》家有惡鄰居讓人崩潰!!
這篇文章討論了與鄰居相處的挑戰,分享了各種情況下的處理方式。從裝潢噪音到餵貓的困擾,以及樓頂加蓋行為,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法。文中還分享了面對鄰裡困擾時保持開放溝通、合理提出建議以及尋求協助的重要性。透過平衡個人空間與社區責任,可以幫助改善鄰裡關係。
#
案例
#
分享
#
鄰居
8
留言
Mio Liang
2024/07/30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行銷觀察|奧運轉播權為什麼都在愛爾達?購買世界大型體育賽事的權利金,不但是一筆沉重負擔,同時被其他網路平台盜播的情形嚴重
2018 年香港的無線電視台體育組宣告解散,三十人只剩五個人,與新聞組合併,原因是:購買世界大型體育賽事的權利金,不但是一筆沉重負擔,同時被其他網路平台盜播的情形嚴重,無線電視因此決定,重新調整手中資源。
#
體育
#
轉播
#
資源
35
留言
Mio Liang
2024/07/24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博愛座不坐?變成搏鬥座?媒體經常炒作博愛座相關新聞,造成社會族群對立,這種報導方式是為了吸引流量,真正關鍵是『初衷』
這篇文章探討了博愛座的定義、使用困惑、社會期望與現實、個人經歷與反思以及文化差異、社會現象與媒體影響,並強調讓座與否應該回歸到個人善意與態度的選擇,提倡善意自願的行為。
#
博愛座
#
善意
#
讓座
8
留言
Mio Liang
2024/07/16
發佈於
工作不就是這樣
現行社群機制確實會讓人做出錯誤的市場判斷,演算法的偏見除了帶來有毒流量,更可能會引導出短期與長期目標的錯位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
行銷
#
網路行銷
#
數位行銷
25
留言
Mio Liang
2024/07/09
發佈於
2 個房間
從《她的日與夜》李微進的努力語錄,看見拼搏與無奈的對立,努力有用嗎?就算自願成為社畜,也要先有成為社畜的資格!
微小的“微”,進步的“進”,意思是只要逐漸地進步就能成為偉大的人,這是我父母為我取名的含意,雖然曾有很多時候,我在看不見盡頭的隧道感到疲憊不堪 ,但我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堅持不懈地一路走來。 --《她的日與夜》李微進
5/5
她的日與夜
#
幸福
#
條件
#
感言
31
4
脩奕
2024/07/22
被需要才重要。才會有自我認同感,但有時候還是會覺得,為甚麼我的自我認同感需要從工作上獲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