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季可以說發生了不少事情。
- 9月初,行政院與金管會立場轉變,公開要求銀行的放款水龍頭開大一點。這其實算是隔空對央行喊話,不能坐視民眾申請房屋貸款處處碰壁。相信銀行、政府各機關等應該接到的投訴不算少,更別說預售屋解約的比例也有明顯提升。
- 內政部修法要來搞房東...不,是要來健全租屋市場。坦白說個人覺得這對房東來說,房客管理以後會是個災難。最大的衝擊是要保障房客有優先續約三年的權利,還有租金漲幅不得超過當月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房租指數年增率。
第一項的部分,皮朋哥在之前的文章已經分享過個人看法,簡言之,就像菜從冰箱拿出來解凍退冰一樣,講難聽一點,是為了救民調解民怨不得不為的讓步,而這並不會讓市場又回到2024年那種熱絡的情景。而要補充的是,9/18央行理監事會議央行的態度為何?
9/18央行理監事會議的重點摘要:
- 利率維持不變,存款準備率也未調降。
- 對於房貸放款的態度是配合並支持行政院政策。
具體作為是將新青安的撥款金額不計入《銀行法》第72-2條的「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比例限制。大概也是知道自創的35%引起爭議,所以對於之前嚴格管控的放款集中度說明則是隻字不提。另外就是放話民營銀行要承擔民眾放款需求的責任,因為民營銀行的房貸放款水位普遍偏低。
- 央行對於預售屋解約責任歸屬的態度。
央行看法認為,若是買方因為央行政策導致貸款成數不如預期,屬於不可歸責於雙方的因素。根據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若是差額小於30%,那麼建商要提供買方分期付款的選項;大於30%,買方可以主張解約,建商也不可以收取違約金。
- 市場資金供給以減發NCD作為彈性的因應措施。
NCD(中央銀行可轉讓定期存單)的發行,簡單說是一種央行吸收市場多餘資金的操作工具。那減發的意思,就是透過央行『自主且彈性』的公開市場操作來適時適度貨幣寬鬆。央行的說法是這樣的操作比調降存款準備率更具有彈性,但是換言之也就是,資金的供給,真的就是央行說了算!
個人看法:
簡言之,就是房地產最黑暗的時候已經過去。因為具體來說,政府和央行確實有所讓步,但是讓步的程度就是把房地產從冷凍庫拿出來退冰而已,央行理監事會議之前,媒體發文帶風向的斧鑿之痕也很明顯,就是強烈表達希望政府央行高抬貴手。但看起來政府和央行的態度其實算是不為所動,只是對於民怨的部分有一點善意的回應罷了。
表面上看起來央行看似讓步,例如還有換屋族群切結賣掉第一屋的時間從一年延長到一年半,以及喊話民營銀行要多承擔房貸放款的責任。坦白說,當笑話看看就算了吧!實際上個人覺得央行是更為強勢了,最具體的例子就是利率和存準率都不動,資金控管用NCD來進行操作,等於市場資金供給寬鬆與否還是只能看央行的心情了。
央行真的是不知道銀行根本不想簽切結書這種東西,或是其實知道但根本就是裝傻演戲;再說到喊話民營銀行這件事更是笑話,在商言商,現在房貸就是賣方市場,買方申貸難度高,那能高利率放貸,銀行幹嘛要因為央行這種放話就降低房貸利率?民營銀行要應對還不簡單,我配合政策有要放款喔,只是買方不來找我申貸而已。
再來是預售屋解約這件事情,買方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建商是不怕跟客戶打官司的,要是傻傻地拿這條踩硬去跟建商吵,大概率就是上法院,到時候買方拿央行說法來主張,萬一敗訴,也只不過會得到:『央行只是提供雙方一個解決問題的看法,請當事人雙方還是以法院判決結果為準,央行非裁決機構。』這種事不關己又無關痛癢的說法。到時候繞了一大圈又敗訴,一般民眾還不是只能自認倒楣?
說到底,還不是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如前文所提,政府與央行這些樣貌和態度,房地產市場若是就想要可以開party慶祝,真的是還言之過早了。央行態度背後的深意,更是很明顯就不希望房價上漲,甚至也不怎麼希望成交量能夠回升。因此想要投資房地產靠價差獲利?這個皮朋哥還是維持一年以來的看法,最好是省省力氣死了這條心吧。
至於租賃專法修法草案的事情,下一篇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