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早晨,陽光透過窗戶灑進車內,我和孩子一同前往他人生的第一堂籃球課。
對他來說,這不只是新奇的運動體驗,更是一場勇敢踏出舒適圈的冒險;而對我而言,它是一堂關於成長、放手與陪伴的課。
今天,我不是在觀看比賽,而是在見證一個小小靈魂,在跌跌撞撞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
在報名前,我特地與他認真談過。我蹲下身子,與他對視,輕聲提醒:「籃球會有身體碰撞,你要準備好,也要懂得保護自己。」他眼裡閃過既期待又緊張的神情。
我不想讓這份期待被壓力取代,於是接著說:「報名不是為了讓你成為厲害的球員,而是希望你能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我再三告訴他:「不管是籃球、畫畫,還是任何活動,只要你願意嘗試,我都會支持你。最重要的,是你要真的喜歡。」這趟旅程的主導權,始終在他手中。
第一堂課結束,他滿臉通紅、額頭掛著汗珠,卻跑向我大聲喊著:「爸爸,好好玩!我下次還想再來!」那一刻,我所有的擔憂都化為暖流。
我笑著回應:「當然,我們報了五堂課,還有四週可以玩得開心。」
回家路上,他邊喝水邊興奮地描述:「爸爸,剛剛有一球我差點就搶到!」我鼓勵他:「差一點點很厲害了,代表你離成功很近。下次再試,或許就能搶到。」我希望他學會欣賞每一次「差點成功」,因為那正是進步的軌跡。
忽然,他停下腳步,認真問我:「那如果以後我不想打籃球了,可以嗎?」這句話看似簡單,卻直擊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我望著他,給出最真誠的答案:「當然可以。你不必因為我或任何人而勉強自己。只要你願意嘗試,去找到真正喜歡的事情,這才是最重要的。」
聽到這句話,他笑了,輕快地拉著我的手跑了起來,好像已經準備迎接下一場冒險。
孩子的第一堂籃球課,從來不是為了投進多少球,而是關於「敢不敢嘗試」的勇氣,以及「能不能找到快樂」的能力。那份純粹的熱情,遠比任何分數或成績更有價值。
而我能給他的,是最安全的允許:你可以盡情嘗試,也能隨時停下;你可以去喜歡,也能改變心意。
因為成長的每一步,都應該自由而充滿可能,而我願意一直在旁拍手、加油,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這,就是陪伴的意義。
此為原創作品,請勿任意轉載或抄錄。
如需轉分享,歡迎貼上原文連結,謝謝你溫柔地支持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