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的微小戰役
9月12日,這個尋常的日子,對我來說卻意義非凡。
我的孩子,一個才剛踏入校園的小小人兒,在這天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場「正式」的小考——國語聽寫。
對我們大人而言,這不過是幾個注音符號的簡單測驗,一張紙、一支筆,幾分鐘就能完成。
然而,對他來說,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是他第一次獨自站上「考場」。
他嘴上輕描淡寫地說著:「我準備好了!」然後照常玩耍、嬉鬧,彷彿一點也不在意。
但從他那不經意緊握的小手,以及不時飄向我的,那雙帶著些許不安的眼神裡,我讀出了那份隱藏不住的緊張。
原來,這就是我的孩子面對挑戰時,那份屬於他的、最真實的模樣。
當我們談論考試,其實是談論成長
當天早上,他背上那個看起來比他還大的書包,在準備出門時,他看似輕鬆的步伐卻突然慢了下來。
他小聲地、幾乎是帶著懇求地問我:「等一下考試,我會不會很糟糕?」我蹲下身,與他四目相交,輕輕地笑著,回答:「盡力就好,爸爸相信你。」我知道,這句話的重量遠超過它本身,它承載著我的信任與愛,希望能成為他此刻最堅實的後盾。
看著他走進教室的背影,我才真正意識到,這場聽寫並不僅僅是一場分數的較量,它更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學習如何應對壓力、如何擁抱不確定的嘗試。他正在學習,即使感到害怕,也能勇敢地邁出腳步。
到了晚上,我參加了孩子的班親會。
老師溫和地對家長們說:「孩子們現在還是低年級,我們不希望給他們太大的壓力。
但同時,也希望能有適度的複習,畢竟注音是學會閱讀的基礎。」這句話彷彿點醒了我。我心裡不住地點頭,原來考試的分數並不是唯一的重點。
更重要的,是在這整個過程中,我的孩子學會了如何為目標做準備,如何面對挑戰,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如何接納自己的不足。
回想起前一晚,他在書桌前複習的樣子。
那不是一場痛苦的掙扎,而是一場充滿童趣的練習。他一邊寫著注音,一邊哼著不成調的小曲,偶爾會抬頭偷看我,那眼神充滿了不確定,彷彿在問:「爸爸,我做得還可以嗎?」。我沒有給他任何標準答案,只是給他一個鼓勵的微笑。
我明白,他需要的並不是分數,而是那份「有人陪著」的安心感。
就像在突如其來的雨中,身邊有一把傘。
這把傘或許不能完全遮蔽所有風雨,但它的存在足以告訴他:「你不孤單,我會陪你一起走過。」
第一張考卷,無價的體悟
孩子人生的第一場小考,不只是一張紙上的注音符號,更是一堂關於勇氣與陪伴的無價課程。
成績或許重要,但與這份體會相比,顯得微不足道:原來,我能獨自站上這個小小的戰場,去面對未知的挑戰,同時,我也知道,身後一直有人默默地守護著我。
而對我這個爸爸來說,從早晨那句輕聲的詢問,到夜晚班親會上的點頭認同,這一天讓我重新理解了「陪伴」的重量。
它不是單純的在場,而是將你的愛與信任,化為無形的力量,讓孩子在面對世界時,能夠感受到那份堅實的支持。
這趟充滿溫馨的旅程,也讓我開始思考:下一次,當我的孩子再遇到挑戰時,我又該如何給予他最溫暖的陪伴呢?
此為原創作品,請勿任意轉載或抄錄。
如需轉分享,歡迎貼上原文連結,謝謝你溫柔地支持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