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醫生徐超斌:用生命守護偏鄉的愛與希望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025年9月19日,我們失去了一位真正的「超人醫生」──徐超斌醫師,享年58歲。對許多人來說,他不只是一位醫師,更是一座照亮偏鄉的燈塔,一個用生命詮釋關懷、愛與責任的人。徐醫師身兼南迴診所、南迴基金會創辦人等身份,長期致力於改善偏鄉醫療與教育環境,深耕部落多年,為無數孩子與長者帶來溫暖與希望。

數年前我曾訪問徐超斌醫師,談自己在偏鄉醫療的故事。

raw-image


🌿 生命的承諾與堅持

徐醫師的故事,從他年輕時的選擇開始。他原本對電子、工程充滿興趣,考上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但家族希望他能返鄉當醫生,尤其是在二妹幼年因醫療不足過世後,父母更希望他能用專業回饋家鄉。雖然一開始他並不想踏入醫療領域,最終仍選擇了醫學院,也在奇美醫院創下三年內升上主治醫師的紀錄,成為內外科兼修的急診專科醫生。

35歲那年,為了履行對家鄉與家人的承諾,他毅然回到台東達仁鄉行醫。從都市高薪的每月40萬降到偏鄉的8萬,對徐醫師來說,這不是犧牲,而是一種使命感。他目睹偏鄉醫療資源匱乏、病患就醫困難,建立24小時急救站與巡迴醫療服務,每週開車上百公里,只為讓居民能及時得到醫療照護。

然而,工作負荷極大,39歲的他因過勞中風,左半身癱瘓,只剩右手能活動。即便如此,他仍堅持復健,一邊行醫,一邊照顧病人。他的專注與堅持,讓人敬佩,也因此獲得「超人醫生」的稱號。

💚 從醫療到身心靈關懷

徐醫師的生命並非一路順遂。2019年,他被診斷出鼻咽癌第四期,歷經化療、放療與兩次手術,身心承受巨大折磨。面對痛苦,他坦言:「每天都想放棄。」但即便面對生死,他仍然把病人與家鄉擺在第一位。這段經歷,也讓他的心態出現巨大轉變:健康不只是身體沒有生病,更包含生活穩定、資源獲取、交通便利,以及社會經濟條件帶來的健康差距。

他開始意識到,偏鄉居民若想看醫生,往往要長途跋涉,這是結構性的問題,不是單靠醫療知識就能解決的。於是,五、六年前,他成立了「台東南迴健康促進服務協會」,將服務延伸至生活與教育。協會為老人提供居家探訪、送餐、量血壓,甚至陪伴聊天;也計畫成立日照中心,讓長者能走出家門、維持社交與身心健康。

對孩子而言,協會設立課後輔導班,提供學習空間、老師指導課業疑惑,更重要的是給予溫暖陪伴與自信心的建立。徐醫師常說:「閱讀是自由的靈魂」,透過書本,孩子們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也能感受到被關愛與支持的力量。對他而言,教育是改變貧窮循環、改寫人生的重要力量。

🕊️ 生命的延續與回憶

徐醫師的離世,讓許多人感到惋惜與不捨。他的臉書最後一次發文停留在今年5月,幽默地說外表與「帥字」無關,但感謝一路支持他的朋友,尤其是南迴公路沿線的居民,「我愛大家。」他的精神與理念,並未隨著他的離去而消失。協會的工作仍在持續,志工與支持者接續他的腳步,持續為偏鄉的孩子與長者提供關懷與幫助。

徐醫師的人生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醫病不只是治療疾病,更是關懷、陪伴與責任。他曾笑稱自己是「全世界最瘋狂的笨蛋」,不追求財富、名車與別墅,他的選擇只是因為心太軟,因為愛家鄉、愛病人。即便面對癌症,他仍日行千里,只為病人能及時就醫。

🙏 我們能為他做些什麼?

徐醫師曾說過:「你只有先主動去關懷別人,別人才會關懷你,愛你。」他的這句話,成為許多人行動的指南。雖然他已離開,但我們仍可以以他的理念為指引,延續他的關懷與愛:

  • 關心身邊的長者與孩童:定期探訪,提供陪伴與支持。
  • 參與志工服務:加入當地志工團體,為社會貢獻力量。
  • 捐助慈善機構:支持改善偏鄉教育與醫療的機構。
  • 傳遞愛與關懷: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與關心,讓愛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徐醫師的離世雖然令人悲痛,但他的精神與理念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行。他的故事像一盞不滅的火炬,照亮我們的道路,提醒我們:醫者仁心不只是專業技術,更是用生命去守護、陪伴與愛。

在這個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徐醫師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關懷,不只是一時的物質幫助,而是持續的陪伴與情感支持。他的生命雖短,卻燃燒得無比溫暖,也啟發我們每一個人,成為生活中更有愛的人。

請支持南迴基金會https://www.4141.org.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niforever
6會員
17內容數
喜歡閱讀,閱讀是一片海、一抹風景、一位朋友,無所不在,處處學習,在書裡能找知已相伴,也能找到心中的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圖說:鹿港小鎮醫師張容毓院長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陳志榮教授,對抗腸病毒故事分享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鹿港小鎮診所張容毓院長親身經歷的故事。她是一位視病猶親、深富愛心的小兒科醫師;同時,她也曾體會過身為家長面對腸病毒71型時,心中那股恐懼與煎熬。十多年前,台灣爆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母兼父職的
Thumbnail
圖說:鹿港小鎮醫師張容毓院長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陳志榮教授,對抗腸病毒故事分享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鹿港小鎮診所張容毓院長親身經歷的故事。她是一位視病猶親、深富愛心的小兒科醫師;同時,她也曾體會過身為家長面對腸病毒71型時,心中那股恐懼與煎熬。十多年前,台灣爆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母兼父職的
Thumbnail
陳治圩醫師,愛陌生股份公司創辦人。豐富的醫療背景為基礎,勇闖創業領域,打破了傳統急救觀念的窠臼。從他初次被邀分享創業經歷,卻以失敗的經驗為主軸開啟演講,逐漸轉變思維,將急救視為不僅僅是技術,更是社會共同體的一部分。
Thumbnail
陳治圩醫師,愛陌生股份公司創辦人。豐富的醫療背景為基礎,勇闖創業領域,打破了傳統急救觀念的窠臼。從他初次被邀分享創業經歷,卻以失敗的經驗為主軸開啟演講,逐漸轉變思維,將急救視為不僅僅是技術,更是社會共同體的一部分。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護心善循有限公司執行長黃丞志先生,從小由爺爺奶奶拉拔長大,隔代教養出身的他由衷感謝長輩的辛苦教養。因為契機而致力於長照產業,更善用大學所習得的醫療相關知識,為長者們打照更完善的長照服務。
Thumbnail
護心善循有限公司執行長黃丞志先生,從小由爺爺奶奶拉拔長大,隔代教養出身的他由衷感謝長輩的辛苦教養。因為契機而致力於長照產業,更善用大學所習得的醫療相關知識,為長者們打照更完善的長照服務。
Thumbnail
敝人的研究所教授就是徐斯儉老師,上他的課非常有知識,他是念台灣大學政治學畢業,最後到國外的哥倫比亞大學直接取得博士學位。現在他人正在為國家服務,他有帶者我們這批學生親自走訪中國的所有重要領土與城市及鄉村地帶。我們所有的研究生的帶著自己的論文命題,各自去找訪問對象,去挖一些資料,甚至詢問一
Thumbnail
敝人的研究所教授就是徐斯儉老師,上他的課非常有知識,他是念台灣大學政治學畢業,最後到國外的哥倫比亞大學直接取得博士學位。現在他人正在為國家服務,他有帶者我們這批學生親自走訪中國的所有重要領土與城市及鄉村地帶。我們所有的研究生的帶著自己的論文命題,各自去找訪問對象,去挖一些資料,甚至詢問一
Thumbnail
【記者 彭可/臺北報導】前警大教授、現任華夏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高哲翰表示,2005年至2015年莊淑旂博士,每天清晨5點,都由司機接送在北投區大屯山水汴頭土地公廟「防癌宇宙操」,高哲翰每天爬山運動都會經過水汴頭土地公廟,特別請教莊淑旂博士保健主張,因而認識莊淑旂博士。水汴頭土地公廟位於北投區大屯山
Thumbnail
【記者 彭可/臺北報導】前警大教授、現任華夏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高哲翰表示,2005年至2015年莊淑旂博士,每天清晨5點,都由司機接送在北投區大屯山水汴頭土地公廟「防癌宇宙操」,高哲翰每天爬山運動都會經過水汴頭土地公廟,特別請教莊淑旂博士保健主張,因而認識莊淑旂博士。水汴頭土地公廟位於北投區大屯山
Thumbnail
#醫學創新貢獻奧地利史懷哲榮譽勳章#台灣醫界史懷哲腫瘤之父陳光耀教授 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長身為公關長的我真心佩服陳教授94歲高齡,每月仍持續往返兩岸三地,進行醫療學術交流,一生致力於無創無毒、治癌防癌,防癌觀念與世界國際醫療接軌。 陳光耀教授亦是中文版電腦刀的教科書作者,兩岸三地授譽為腫瘤之父。
Thumbnail
#醫學創新貢獻奧地利史懷哲榮譽勳章#台灣醫界史懷哲腫瘤之父陳光耀教授 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長身為公關長的我真心佩服陳教授94歲高齡,每月仍持續往返兩岸三地,進行醫療學術交流,一生致力於無創無毒、治癌防癌,防癌觀念與世界國際醫療接軌。 陳光耀教授亦是中文版電腦刀的教科書作者,兩岸三地授譽為腫瘤之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