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我們失去了一位真正的「超人醫生」──徐超斌醫師,享年58歲。對許多人來說,他不只是一位醫師,更是一座照亮偏鄉的燈塔,一個用生命詮釋關懷、愛與責任的人。徐醫師身兼南迴診所、南迴基金會創辦人等身份,長期致力於改善偏鄉醫療與教育環境,深耕部落多年,為無數孩子與長者帶來溫暖與希望。
數年前我曾訪問徐超斌醫師,談自己在偏鄉醫療的故事。

🌿 生命的承諾與堅持
徐醫師的故事,從他年輕時的選擇開始。他原本對電子、工程充滿興趣,考上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但家族希望他能返鄉當醫生,尤其是在二妹幼年因醫療不足過世後,父母更希望他能用專業回饋家鄉。雖然一開始他並不想踏入醫療領域,最終仍選擇了醫學院,也在奇美醫院創下三年內升上主治醫師的紀錄,成為內外科兼修的急診專科醫生。
35歲那年,為了履行對家鄉與家人的承諾,他毅然回到台東達仁鄉行醫。從都市高薪的每月40萬降到偏鄉的8萬,對徐醫師來說,這不是犧牲,而是一種使命感。他目睹偏鄉醫療資源匱乏、病患就醫困難,建立24小時急救站與巡迴醫療服務,每週開車上百公里,只為讓居民能及時得到醫療照護。
然而,工作負荷極大,39歲的他因過勞中風,左半身癱瘓,只剩右手能活動。即便如此,他仍堅持復健,一邊行醫,一邊照顧病人。他的專注與堅持,讓人敬佩,也因此獲得「超人醫生」的稱號。
💚 從醫療到身心靈關懷
徐醫師的生命並非一路順遂。2019年,他被診斷出鼻咽癌第四期,歷經化療、放療與兩次手術,身心承受巨大折磨。面對痛苦,他坦言:「每天都想放棄。」但即便面對生死,他仍然把病人與家鄉擺在第一位。這段經歷,也讓他的心態出現巨大轉變:健康不只是身體沒有生病,更包含生活穩定、資源獲取、交通便利,以及社會經濟條件帶來的健康差距。
他開始意識到,偏鄉居民若想看醫生,往往要長途跋涉,這是結構性的問題,不是單靠醫療知識就能解決的。於是,五、六年前,他成立了「台東南迴健康促進服務協會」,將服務延伸至生活與教育。協會為老人提供居家探訪、送餐、量血壓,甚至陪伴聊天;也計畫成立日照中心,讓長者能走出家門、維持社交與身心健康。
對孩子而言,協會設立課後輔導班,提供學習空間、老師指導課業疑惑,更重要的是給予溫暖陪伴與自信心的建立。徐醫師常說:「閱讀是自由的靈魂」,透過書本,孩子們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也能感受到被關愛與支持的力量。對他而言,教育是改變貧窮循環、改寫人生的重要力量。
🕊️ 生命的延續與回憶
徐醫師的離世,讓許多人感到惋惜與不捨。他的臉書最後一次發文停留在今年5月,幽默地說外表與「帥字」無關,但感謝一路支持他的朋友,尤其是南迴公路沿線的居民,「我愛大家。」他的精神與理念,並未隨著他的離去而消失。協會的工作仍在持續,志工與支持者接續他的腳步,持續為偏鄉的孩子與長者提供關懷與幫助。
徐醫師的人生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醫病不只是治療疾病,更是關懷、陪伴與責任。他曾笑稱自己是「全世界最瘋狂的笨蛋」,不追求財富、名車與別墅,他的選擇只是因為心太軟,因為愛家鄉、愛病人。即便面對癌症,他仍日行千里,只為病人能及時就醫。
🙏 我們能為他做些什麼?
徐醫師曾說過:「你只有先主動去關懷別人,別人才會關懷你,愛你。」他的這句話,成為許多人行動的指南。雖然他已離開,但我們仍可以以他的理念為指引,延續他的關懷與愛:
- 關心身邊的長者與孩童:定期探訪,提供陪伴與支持。
- 參與志工服務:加入當地志工團體,為社會貢獻力量。
- 捐助慈善機構:支持改善偏鄉教育與醫療的機構。
- 傳遞愛與關懷: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與關心,讓愛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徐醫師的離世雖然令人悲痛,但他的精神與理念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行。他的故事像一盞不滅的火炬,照亮我們的道路,提醒我們:醫者仁心不只是專業技術,更是用生命去守護、陪伴與愛。
在這個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徐醫師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關懷,不只是一時的物質幫助,而是持續的陪伴與情感支持。他的生命雖短,卻燃燒得無比溫暖,也啟發我們每一個人,成為生活中更有愛的人。
請支持南迴基金會https://www.4141.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