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的故事今天從三個不同場景展開:OpenAI 聯手甲骨文與軟銀,在美國推動史上最大 AI 資料中心計畫;台灣基隆學生在 AI 素養爭霸賽中脫穎而出,展現未來新生代的創意與實力;廣達電腦則分享 AI 寫程式的實戰經驗,顯示工程師不但沒被取代,反而因 AI 而更有效率。
影音版
🔹 OpenAI 攜手軟銀甲骨文,加碼 5 大 AI 資料中心

📌 新聞整理 OpenAI 9/23 宣布與 甲骨文、軟銀 合作,在美國新建五個 AI 資料中心,投資總額逾 4,000 億美元,三年內產能將達近 7GW。據點包含德州、新墨西哥與中西部,並在 Abilene 擴建。軟銀旗下 SB Energy 將為其中兩處提供電力,預估可創造 2.5 萬職缺。OpenAI 目標在 2025 年底前提前達成 5,000 億美元投資與 10GW 部署。
🔍 知識補充
• GW 規模:1GW 足以供應約 70 萬戶家庭的電力,7GW 等於一個中型國家的能源需求。
• Stargate 計畫:OpenAI 打造全球最大 AI 超級電腦與算力中心,為 AGI(通用人工智慧)奠基。
💬 生活化說法 就像要建一座「AI 超級城市」,需要龐大電力與基建,才能讓數百萬個「智慧大腦」同時運作。
🏭 產業鏈角度 此舉將帶動 伺服器代工、資料中心建設、能源供應鏈 全面擴張。
💰 投資角度 短期利多於 雲端與能源供應商,但也凸顯電力成本與基建壓力,投資人需關注能否有效落地。
🔹 基隆 AI 素養爭霸賽選拔出爐,四隊晉級總統盃

📌 新聞整理 總統盃 114 年度 AI 素養爭霸賽基隆選拔賽 9/22 舉行,銘傳國中、長樂國小、深美國小四隊勝出,將代表基隆角逐 11/28 在台南舉辦的決賽。比賽要求學生 兩小時內寫程式並訓練「魷魚角色」,透過 AI 策略對戰展現運算思維。教育處表示,賽事有助於培養學生邏輯、團隊合作與 AI 應用能力。
🔍 知識補充
• AI 素養教育:核心不在「寫程式多厲害」,而是懂得應用 AI 工具,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 競賽意義:比賽模式結合遊戲化學習,讓學生在壓力與趣味中提升實力。
💬 生活化說法 就像一場「數位運動會」,學生不是跑步比快,而是比誰能訓練出更聰明的 AI 隊友。
🏭 產業鏈角度 教育推動將擴大 AI 教育科技平台、教材內容供應商 的發展空間。
💰 投資角度 長期有利於 教育科技與學習平台,尤其是能跨國提供 AI 教育資源的企業。
🔹 廣達 AI 輔助寫程式,效率提升三成以上

📌 新聞整理 廣達電腦導入 生成式 AI 輔助軟體開發已兩年,員工回饋效率平均提升 33%。資訊中心處長 李振忠 自嘲為「傳說中被 AI 取代的工程師」,但事實上因 AI 更忙碌。他強調,AI 不僅能跨語言寫程式、加速原型製作,還能 檢測安全漏洞、減少錯誤與技術債。廣達並推動教育訓練與內部社群交流,建立正向循環。
🔍 知識補充
• 技術債:指為了快速交付而留下的程式錯誤與架構缺陷,後續維護成本高。
• AI 協作:AI 不是取代工程師,而是成為「副駕駛」,提升開發品質與速度。
💬 生活化說法 就像有了「程式小幫手」,幫忙先檢查錯字、補齊框架,工程師就能把心力放在設計與創新上。
🏭 產業鏈角度 AI 將推動 軟體開發工具、雲端平台、資安服務 的升級,改變開發生態。
💰 投資角度 利多於 AI 協作軟體與雲端服務供應商,長期看也有助於硬體 ODM 廠如廣達提升毛利。
💡 我們的觀察
AI 帶來的三個面向值得思考:基建投入 像是新一波「算力淘金熱」,教育普及 是讓全民參與的必要橋樑,而 企業應用 則展現 AI 真正的生產力。但投資熱潮未必等於長期利潤,能否轉化為持續回報,才是決定這場浪潮誰能笑到最後的關鍵。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