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資料雜亂,有效管理個人與團隊知識庫|4C四維度標籤分類法

江昱德|江江教練-avatar-img
發佈於知識管理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引言:

最近已經有一些組織、單位請我去開工作坊,教他們怎麼整理資料。大家慢慢發現,要讓 AI 更有效、準確地辦事,把資料整理好是必要的。

但整理資料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我自己也花了非常多時間才摸索出方法。我除了是 AI 應用師之外,還是攝影師兼導演,常常到處幫各個組織單位拍片,每次合作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檔案散落各處、命名混亂、版本不清、找不到需要的素材。

如果每次去不同單位,都要重新搞很久才能幫他們整理,那這樣實在太累了!所以我設計出一套「4C 四維度標籤分類法」。

四維度標籤分類法:對象、內容、情境、狀態

四維度標籤分類法:對象、內容、情境、狀態

它解決了這些問題:

  • 多維檢索更到位:隨時以四個維度交集查找,快速命中需要的資料
  • 跨專案重用更輕鬆:同一內容在新專案只需新增標籤,無需複製多份
  • AI更聰明地幫忙:一致的標籤讓AI更容易比對、重組與推薦

適合對象包括:

個人品牌經營者
知識服務工作者(教授、教練、顧問)
準備數位化的組織
剛成立的基金會

四維度標籤分類法

為什麼整理資料要從標籤下手?

現在的資料跨領域情況越來越嚴重,一份資料可能涵蓋很多內容,很難歸類,也很難搜尋。傳統的資料夾分類方式,面對這種「一對多」、「多對多」的關係就顯得力不從心。

標籤的好處在於,同一份資料可以同時屬於多個分類,不用複製多份檔案。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用不同角度的標籤組合來搜尋,比只能用檔名找檔案要精準太多。

所以越來越多人開始用標籤來分類資料。

但如果標籤使用的名詞沒有定義好,整體架構沒有組織分類,隨便亂貼標籤,還是會變成一團混亂。

舉個例子,比如我常寫教案,如果要表示這個教案很簡單,我可能會貼「簡單」、「新手」、「入門」、「小白可用」、「立刻上手」這些標籤。剛開始還好,但久而久之會越來越複雜,尤其是如果要跟其他老師一起分享或共編的話,大家都各標各的,久了鐵定更難找。

或者如果我要分享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話,那一定會提到魯曼先生(Niklas Luhmann)。那魯曼先生要標「人物」嗎?還是「案例」?

這就是為什麼我設計了4C標籤法:重點不只是貼標籤,而是要把標籤定義好、分類好。

標籤的名詞定義與組織分類

我建議先分幾個大領域,每個領域再分幾個項目,用組織架構圖的方式去定義。先把位置搞清楚,再跟大家確定名詞的定義,這樣標籤就不會搞混了。

當然我知道這是一個大工程。所以依照我幫這麼多組織單位,整理資料之後的心得,我發現有四個大方向先抓出來之後,後續就會很好分類,標記也會很好使用。

這四個大方向分別是:

C1 對象(Constituent)

這份資料主要針對誰。可以是個人、群體、組織或部門。建議具名到人名或機構層級,不推薦使用「大眾」「全部同仁」。

C2 內容(Content)

這份資料的主題或核心資訊,或最終輸出形態。

C3 情境(Context)

這份資料出現的背景或使用場合;所屬專案、議題、場域。

C4 狀態(Condition)

這份資料目前的進度或發布程度。比如:進度、難度、隱私權限等。


這裡推薦大家可以先用心智圖的方式,輔助自己思考跟分類:

raw-image



當我們在建立這套標籤分類架構的時候,其實就是對自己所有的資料,做一個系統性的思考跟整理。每次為資料貼標籤時,也會再確認一下這份資料的用途和脈絡,某種意義來說已經是在補足「後設資料」了。

什麼是後設資料?簡單說就是一份「關於資料」的說明。比如一張照片的後設資料包括拍攝時間、地點、相機型號;一份文件的後設資料則包括作者、建立時間、用途等。

這樣標籤標得好,我們人在讀這個資料的時候會清楚很多,AI也會知道這個資料到底是要用在哪裡、什麼情況下會用到。

在實際操作上,我會搭配 Obsidian 這個工具來使用,目前我只會用到最簡單的功能,讓大家好上手。重點還是在於你要怎麼分類、定義自己的資料,這比工具本身重要得多。


讓標籤運作的三個關鍵

光有分類架構還不夠,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標籤系統持續有效運作。不管是個人使用還是團隊協作,都需要建立一致的執行規則。

關鍵一:受控詞彙是基礎
不能隨意想標籤名稱,否則會有「行銷素材」、「宣傳資料」、「推廣文件」」這種同義詞越來越多,最後搜尋時不知道該用哪個關鍵字。必須事先建立詞彙表。如果是團隊使用,更需要在開會討論,取得共識,即使是個人使用,也建議為自己建立一套命名規則。

關鍵二:證據驅動的狀態管理
特別是「已發布」狀態,必須附上可存取的連結或附件作為證據。沒有證據,就不能標記為已發布,這避免了「以為發布了但其實沒有」的混亂。

關鍵三:用後設資料的思維來貼標籤
每個標籤都要能補充這份資料的脈絡資訊,讓人和AI都能更清楚理解,這份資料的用途和背景。


小技巧:檔案名稱加上時間

時間其實蠻重要的,尤其是請 AI 統整時,這就變成很關鍵的線索,可以知道先後因果順序,確保輸出的內容更精確。

我個人習慣是直接把時間放在檔案名稱裡,文件裡有時候還會在說明一次,會把文件的創建日期或重要的更新日期補上去。

從正在進行的小專案開始

如果你已經累積了非常多的資料,想要一口氣整理完所有東西,很容易就會累到放棄。更重要的是,在建立分類架構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和想法。比如說,原本覺得某種分類方式很合理,但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又發現有更好的分類邏輯,於是又要重新調整。這樣反覆修改其實很耗費精力。

正因為初期階段難免會有許多變動,我建議先從小範圍練習開始,尤其是從現在正在進行的專案開始嘗試。

小專案嘗試有幾個明顯的好處:第一,因為是當前就要使用的資料,整理好立刻就能幫助工作變得更順利,也能更直接地體驗到資料整理,對工作效率和AI應用的提升效果。第二,小規模試錯的成本較低,如果需要調整或更新分類方式,相對簡單很多。

等到經過兩三輪實作,或是完成了幾個小專案之後,當你對於分類模式已經有了手感和心得,再慢慢把其他專案或舊資料一併更新整理。

另外,從小專案開始,其實背後有一個更根本的邏輯。

先確認「輸出」,再談「輸入」

從小專案開始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思維轉變:

  • 過去的思維:覺得這個資料「未來可能用得到」,所以現在先存起來。
  • 現在的思維:拿到一個知識或方法,實際用了之後,「現在確定這很有用」,可以解決我當下的問題,所以我把它記下來,為了能夠重複使用。

心法:先確認最終的「輸出」與「應用」目的,再來回頭思考該如何「收集」與「整理」資料。

【實際案例】這篇文章的誕生過程,就是這個心法的最佳實踐。我一直都知道「4C標籤分類法」很重要,但我從未認真地將這套論述完整整理出來。直到我要寫這篇文章(確認了「輸出」目的),我才開始認真地去收集、整理、架構現在的內容。

當我們明確知道要產出什麼、給誰使用,整理的方向就會很清楚。 那麼,這篇就先來說明這四個維度的定義,讓大家可以參考如何分類自己的資料。

從整理到應用的完整循環

4C標籤分類法的真正價值,不只是把資料整理好,而是讓資料能夠被有效應用。

多維檢索更精準
想找「給新進志工看的培訓內容」?直接用對象×內容×狀態交集搜尋,比如:「志工 培訓 基礎」,立刻命中。

跨專案重用更輕鬆
同一套教材要用在新專案?只需要在「情境 Context 」維度新增相關的標籤,不用複製檔案。

AI協作更聰明
一致的4C後設資料讓AI更容易理解資料的使用脈絡,無論是摘要、比對還是重組,都能給出更精準的建議。

流程治理更可控
以狀態標籤作為流程節點,可以清楚追蹤每份資料的審核、發布、更新狀態,建立可靠的治理機制。


打造自己的知識系統

4C四維度標籤分類法,其實代表了知識管理思維的一個轉變:從「如何存放資料」轉向「如何讓資料被找到和使用」。

在AI時代,資料不只要能被人類理解,更要能被機器解讀和重組。4C 四維度標籤分類法,讓每一筆資料都自帶足夠的脈絡資訊,成為真正可被活用的知識資產。

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4C標籤法的基本架構和核心概念。後續我會再寫更多實際操作的範例、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還有不同工具的應用技巧,讓大家可以更輕鬆地上手。

今天就先聊到這裡,希望對你有幫助!


4C四維度標籤分類法由江昱德於2025年9月24日正式發表。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實作細節或參與工作坊,歡迎與我聯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個人知識管理 X AI 應用|江江教練
26會員
18內容數
嗨,我是江昱德|江江教練。 專注於透過「個人知識管理」與「AI 應用」,讓自由工作者、一人公司與個人品牌經營者,減少重工、提升產出效率。 這裡會分享我的策略與實作經驗,希望對你在日常工作中也有幫助。
2025/06/30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告訴 AI 「你都如何思考」?我建議把你正在說的話錄下來! 不管是日常對話,還是重要會議,只要按下錄音鍵,就能把整段語音內容轉成文字,再交給 AI 協助整理。你不但可以得到快速而完整的重點整理,方便你追蹤工作進度,還能把這些文字記錄餵給 AI ,直接叫 AI 來分析你是如何思考!
Thumbnail
2025/06/30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告訴 AI 「你都如何思考」?我建議把你正在說的話錄下來! 不管是日常對話,還是重要會議,只要按下錄音鍵,就能把整段語音內容轉成文字,再交給 AI 協助整理。你不但可以得到快速而完整的重點整理,方便你追蹤工作進度,還能把這些文字記錄餵給 AI ,直接叫 AI 來分析你是如何思考!
Thumbnail
2025/06/08
AI時代的到來,讓很多人開始擔心被AI取代,但如果你是個「喜歡反思」的人,你其實不必擔心。 在餵養AI的各種「材料」中,「思維模式」最是珍稀得閃閃發光。AI不會思考,只會模仿,所以必須輸入「人類的思考模式」,也就是「下指令」,它才有辦法照著運作。你將從「做事的人」,轉型為「訓練AI做事的人」。
Thumbnail
2025/06/08
AI時代的到來,讓很多人開始擔心被AI取代,但如果你是個「喜歡反思」的人,你其實不必擔心。 在餵養AI的各種「材料」中,「思維模式」最是珍稀得閃閃發光。AI不會思考,只會模仿,所以必須輸入「人類的思考模式」,也就是「下指令」,它才有辦法照著運作。你將從「做事的人」,轉型為「訓練AI做事的人」。
Thumbnail
2025/06/05
你擁有一筆龐大的「隱形資產」,它不是金銀珠寶,而是你的「個人知識」——你累積的經驗、你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你腦中特殊的觀點與洞察,這些東西都可能比金錢更珍貴!只是你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價值,也從來沒想過要把這些知識整理起來,轉化為可以創造收入、產生影響力的資源。 你可能真的擁有一筆龐大的資
Thumbnail
2025/06/05
你擁有一筆龐大的「隱形資產」,它不是金銀珠寶,而是你的「個人知識」——你累積的經驗、你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你腦中特殊的觀點與洞察,這些東西都可能比金錢更珍貴!只是你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價值,也從來沒想過要把這些知識整理起來,轉化為可以創造收入、產生影響力的資源。 你可能真的擁有一筆龐大的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AI科研文獻管理工具,包括Connected Papers、EasyScholar、Research Rabbit、ReadPaper、立理 LitLit、海鯨AI學術、pdftopdf.ai等。這些工具能幫助科研人員實現高效的文獻管理和利用文獻資源,並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AI科研文獻管理工具,包括Connected Papers、EasyScholar、Research Rabbit、ReadPaper、立理 LitLit、海鯨AI學術、pdftopdf.ai等。這些工具能幫助科研人員實現高效的文獻管理和利用文獻資源,並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自媒體(內容創作者)運營綱領4包含了搜尋引擎優化、內容生產、市場研究和知識付費相關的建議。
Thumbnail
自媒體(內容創作者)運營綱領4包含了搜尋引擎優化、內容生產、市場研究和知識付費相關的建議。
Thumbnail
這次介紹如何只用三個應用程式,便能提高一人工作時的效率,並更便捷地管理日常需要處理到的事項。當然三個程式接近的功能也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選擇,但這三套工具是自己沿用一段長時間的一下很有效,所以在這裏先分享一下。
Thumbnail
這次介紹如何只用三個應用程式,便能提高一人工作時的效率,並更便捷地管理日常需要處理到的事項。當然三個程式接近的功能也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選擇,但這三套工具是自己沿用一段長時間的一下很有效,所以在這裏先分享一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