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對於基本能力的鍛鍊還是必要的。如果越不去思考如何寫作,就越來越寫不出來,這是大腦的運作法則,跟腸胃消化功能一樣,基本上這種先天的標配無法升級進化。所以。月光認為,持續寫作還是有意義有存在的,也能證明自己是每天每天都認真的在活著。
月光認為,在AI盛行的時代,將來會有更多文章被大量產生,這是擋不住的趨勢。現在已經有在使用AI來檢查文章是不是AI寫成的,所以用AI寫文章可能開始多到會氾濫的地步。只要人類有看文章的需求,大量的文章就會被一直製造出來。這樣的概念跟那種手工織衣服與工廠大量製造衣服的概念很像,到底是人類需要這麼多的衣服?還是想要壓低取得衣服的成本?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但現在大部分人早就習慣穿著由工廠大量製造出來的衣服。
以後的文章也會由AI這樣的機器大量製造給人類,以滿足閱讀或學習的需求嗎?如果是科普文章或是工具書系列,AI收集資訊的效率,的確會對於寫成文章或書籍更有幫助,因為分析大量資料本來就是AI的強項,伺服器算力只會越來越高,可預期的也會越來越耗電的。不過,AI的寫作來源是餵養人類寫的文章,並且可以透過深度學習,讓文筆越來越流暢,甚至參加徵文比賽也能獲得獎項。寫作也可以像是下棋那樣,讓AI來做就好嗎?如果是那種比論理清晰,或是引用文獻豐富的,應該是AI比較有優勢。但如果是那種個人化的,需要針對需求量身定做的,就會跟手工製作衣服一樣,還是由真人來比較好。
月光認為,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是要有的。AI是人類發明用來幫助人類寫作,因此不可能走回頭路。但要面臨的問題就是,人類的寫作能力可能會逐步退化。或許可以這樣思考:喔,沒問題的,想要寫作能力增加,那就寫出文章之後,讓AI老師來幫你改不就好了?反正出現新的問題,就解決問題,就是這麼簡單。
再來是,AI沒有辦法幫人類發現自己生存的有意義,既然是利用大數據來運算,就很難有個人化。不過,月光也不排除之後有各大山頭的AI來場作文比賽,每一個AI都可以是才華洋溢。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自身待在這現實世界的時期裡,要做些什麼事比較好呢?除了隨波逐流之外,例如繼承家業或是周圍在做什麼就去做,不然就是要靠自己多方嘗試才能得知。而且在習慣養成方面,需要經由慢慢的調整潛意識最深層的信念,才能讓自己的想法與行為慢慢扭轉過來,相信這也是知識集合體的AI難以辦到的。因為AI本身要改變自己很簡單,那就是資料庫一改,文章內容與結論也跟著修正過來,大抵上沒有什麼中心思想的,就是跟著大部分人的意思去走。當然,依照大數據來做出判斷,的確有其優勢,例如可以知道何種話題最熱門?或是寫什麼題材的點閱數會比較高?例如來一篇:深邃月光的寫作技巧不藏私大公開,可能會吸引對於持續寫作有興趣的讀者來觀看,想要了解到底要如何才能這樣持續寫作六年以上,還可以繼續寫下去?
AI可以在短時間內就擁有百年寫作功力,而人類的寫作力養成卻是要慢慢培養起來的,也就是要透過不斷的磨練文字與修改和互動等等,才能逐漸養成屬於自己的風格。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就是透過付出時間和作品的累積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想要提升能力,就是要付出,沒有辦法透過AI代勞。這道理就像自己不擅長溝通,那就要透過AI來為自己發聲那樣。那縱然溝通的結果是好的,是成功的,那這樣是不是不敢自己自作主張的發言了?因為講出來的有可能都是錯的。的確,有人幫自己寫作和發聲,就可以省去不少的麻煩,但也有可能讓自己使用語言的能力因而退化。
在AI幫助人類處理日常大小事之時,本來就要想想看,節省下來的時間要用來做什麼?不然只是會加速自己退化而已。除非以後的科技發展可以讓人類的肉體維持在二十歲左右的巔峰狀態。月光並不是指五六十歲之後的肉體就沒辦法處在巔峰狀態,而是會處於一不鍛鍊就會快速退化的狀態。換言之,正常健康的二十歲的身體想要吃泡麵熬夜或是賴在床上追劇三天不出門,大抵上都沒問題。但一個經過鍛鍊的六十歲身體,經過這樣的折騰,也會感到身體不舒服的,那是因為身體的耐用程度已經降低了,必須要維持每日鍛鍊,才有可能和二十歲的身體相比,甚至是超越也有可能。
因此,就算日後有AI會自動把每日發生的大小事都化為文字或影片記錄下來,那也是流水帳而已,還是要靠自己判斷來決定哪一個部分是要特別留下來的。這樣說來,AI本身應該還是定位在工具,用來幫助想要創作海量文章的人可以生產的更快。
像是無人計程車開始試營運之後,就有人預言之後會有工作內容是管理這些無人計程車,像是牧羊人的角色。如果有哪一台需要修理的,再安排進廠維修,或者就是每載客幾次就讓清潔機器人來清潔這樣。雖然會因為取代了人類的某些工作,但也會因而產生了新的工作職位。
不過,即使是如此,人類對於基本能力的鍛鍊還是必要的。如果越不去思考如何寫作,就越來越寫不出來,這是大腦的運作法則,跟腸胃消化功能一樣,基本上這種先天的標配無法升級進化。所以。月光認為,持續寫作還是有意義有存在的,也能證明自己是每天每天都認真的在活著。
就以食記來說,第一次喝了一口手搖杯的優格,味道是怎樣的呢?跟罐裝的優酪乳一模一樣嗎?這樣是不是比較營養?而且還有飽足感?透過文字的形容,讓自己喝下去的感覺能夠被保存下來。品嚐食物的滋味,這一點AI還是難以代勞的,而且如果不停下來好好的化為文字,那記憶很快就被沖淡了。
人類的特有情感,五官感受等等,正是人與機器不同之處,這應該是值得守護的核心部分。即使是雞湯文,也要加上作者的親身感受才能更具說服力,而不只是正面語句的堆砌而已。每個人的人生經驗本來就不一樣,就可以寫成一本獨一無二,專屬於自己的書,這也是揉和各種文字資料庫的AI無法做到的。
月光覺得,AI寫作既然不可逆,但自己總可以選擇核心部分維持住,不要隨波逐流,就這樣讓一切都流掉了。思考致富的作者所寫成的另一本著作—與魔鬼對話,就是埋藏幾十年後才正式發行的,而可以影響到後世,這也正是文章可以超越自身生命的例證。因此,維持著寫作的習慣,不管將來會是如何,總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