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365〉第15話: 《天堂與地獄》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你對死亡畏懼嗎?你想了解天堂與地獄嗎?

筆者曾經在讀大學時期,聽一位老師分享史威登堡的事蹟。他是與牛頓同時代的瑞典科學家,發明無數,然而在晚年他由於曾受神的啟示,而得以進出靈界,成為一個當代靈媒,一個神祕主義者,然而史威登堡並未因此放棄科學改當靈媒,他後來出版自己在靈界所見所聞,由於與當時教會教義衝突,而被放逐,因而四處旅遊歐洲終老,直到過世十多年後,他的宗教觀才逐漸被世人所認識和接受。天堂與地獄,就是他諸多著作中較早期的作品。(不過這本書裡面也是以基督教神學的角度來看彼岸)

raw-image


一般人認為天堂是滿佈天使的所在,然而形成天堂的關鍵,在於感受主耶穌基督散發的神性。由天主散發而來的神性包括以愛為本質的良善與以信仰為本質的真理。所以,天使可以從主耶穌收到良善與真理,因此而成為天使,所處之地就使天堂。天堂分三個層次,天使們居住在哪層天堂,取決於內在對神的開敞程度。立刻感受神的真理而起而行的人,會在最內層(第三層)天堂,而逐漸理解的,會待在中層(第二層),而以道德規範過活,信神而無盡心接受教誨者,待在外層(第一層)。層級較低的天使不能到達較高層次的天堂,反之亦然。(任意由下層到上層者會感到沮喪痛苦,看不到那層的天使,而上層跑到下層的也會失去原有的智慧,說話遲緩甚至絕望放棄)。

根據史威登堡著作改編的漫畫:漫畫《 靈界之旅 》

根據史威登堡著作改編的漫畫:漫畫《 靈界之旅 》



天堂並不存在時空概念,天使只能感受到狀態的轉變。世間之所以有時間的觀念,在於地球自轉而產生日夜,也因為太陽的移動而有四季。然而天堂的太陽並不會轉動或是移動,而只有狀態的轉變。史威登堡曾經思考"直到永恆"(to eternity)的意義。然而他卻無法理解那永恆之前又是什麼,在天地被創造之前主又在做什麼,直到他領會狀態的觀念理解才領會(這個已經是很深的哲學問題,讀者們如果不懂,不用刻意深究)。史威登堡認為並非人脫離時空而喪失思考能力,而是以時空物質觀念為基礎的思維是受到限制束縛的,只有脫離這等思維才能超越肉體和世俗的牽絆。

有些人認為,只有出生受洗成為基督徒的小孩才能上天堂,然而史威登堡認為受洗與信仰、上天堂毫無關聯,受洗本身就是重生的意義,而孩童過世後在另外一個世界還是小孩的模樣,仍然保佑天真無邪的稚氣與靈敏特質,而且也不再有肉體的束縛,因為他們已經是靈,所以可以用心靈直接做出行為,進而可以完成思想與情感的表達。在孩童肉體狀態死亡後,他們就會被帶到天國,由生前愛孩子與愛主的女天使照顧,視如己出,而孩子也會將自己對於生母的愛同等對待她們。而孩子有了智能與智慧後,就會有成人的形貌而成為天使。不過,其實孩童仍然有邪惡的本質,然而可以透過善的力量克制,樂在其中,主會透過讓他們體驗原生邪惡的生活去理解自己的錯誤,就能改過。孩童階段上天堂與年長者過世的差別在於,後者往往沾染俗世的一切,而帶到另一個世界,成為潛在的特質,在死後影響理智,而前者有自然屬靈的特性,也比較容易相信自己生於天堂,而深信屬於主樂在其中。

史威登堡畫像

史威登堡畫像


而當我們往生從人間進入靈界時,我們會帶著生前養成的人格特質,我們死後的生活與生前毫無差異,因為我們仍有感官的功能,因此我們並不會感覺自己脫離肉體,也不會知道自己已經死亡了。不過,上天堂後,我們有更細膩的感官,在視覺、聽覺與思考能力上都會比在世時更清晰,因為視覺是憑藉天堂的光芒,聽覺是靈界的氣流,而天界與人間感官差異,如同亮光與烏雲看物體。此外,這些感官連結到內在的洞察力與認知意志,因此就能從對方說話的語氣聽出內在情感以及用字遣詞聽出微妙之處。

而人死亡之後分為三個狀態,第一狀態與生前無異,直到被天使告知已經是靈,所以死亡只是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過程的過渡階段。而我們也會與生前認識的朋友相會,他們透過外在形貌與聲音與生命特質認出我們相認,而且我們只要想到某人就可以用意念召喚對方的臉孔與生命的一切,使對方浮現在眼前。因為在靈界思想與意念是相通的。而夫妻死後會在靈界相認同住,時間則取決於在世時恩愛的程度,而靈界的朋友也會帶領新來者去參觀天堂的城市、花園、公園等等。

在第二階段,就會開始呈現生前最真實的自我,依照自己本性而行,開始出現善靈與惡靈的特徵(而史威登堡則用"愛自己"形容自私)。最後在第三階段,善靈會被引導到天堂,而下地獄的靈因為不具備學習的能力在會停留在第二狀態,而往地獄去。當善靈修業完畢後,就會穿上天使的服裝,由天使帶領認識所屬群體享受喜樂。每個天使的路途都不同,而且不知道自己往何處。

天堂與地獄是相互抗衡的勢力,而人則是可以在善惡中,做選擇有自由意志思考。無論是天使還是地獄的惡靈都是無數的人類轉變而成。然而會去地獄的靈,絕對不是出於主的處罰,因為主就是離良善、愛與悲憫,絕對不會做出傷害。當人死後就有天使接引,教導關於天堂相關的事情,然而也會有產生否定甚至排斥的情形,而會由其他靈繼續接引,因此惡靈就是不停被內心的惡給牽引使自己墮入地獄。換句話說,就是因為內心有惡的渴望,所以才會身入地獄。而天堂與地獄將會有永久的平衡。而所謂的自由,有時候不見得是外在舉止可以判斷的(因為會有良心、道德與法治的約束),而是屬於內在思想與意圖的範疇。只有透過閱讀聖經與聽講道,培養靈性良善的能力與世間歷練學習道德法治的良善,才能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由。靈魂,就是生命,是完整的個人形貌,透過世間的軀體行事,如此理解就知道天堂與地獄是什麼世界,就無須畏懼死亡了。

《 天堂與地獄 》預設的讀者應該就是基督徒。雖然這本書作者史威登堡是以科學家的角度來看靈界整體運作(靈界、天堂、地獄),某程度上具備"科學"的合理解釋,也是勸人向善的一本絕佳好書。然而,它卻存在一些筆者認為會引發不小爭議的"瑕疵",因此筆者也希望有興趣的讀者如果閱讀這本書,當作善書、說故事的小說之類的讀物看看就可以,切莫不要將這本書當成真理來說服別人!因為所謂的善惡,本來就是抽象的概念,因人而異,除非是法律、道德、倫理、良知底線等所不能容許,否則孰為惡,又有誰有這等權柄可以斷定呢?


首先,這本書一再提到屬靈與屬天的差別,屬天者屬於對於基督教教義能全盤接受並願意奉行者,而屬靈則是比較遲疑,需要以道德法律等外在規範對照,才能接受基督教與主耶穌,因此屬靈者所屬的天堂比屬天的天堂層次較低。這其實是種偏頗的說法。以史威登堡當時生活的時空來說,當時的歐洲並沒有跟東方世界有多少接觸,可想而知,自然就比較沒有接觸到佛教與其他宗教,然而這種說法就好像選民一樣,非常奇怪!我認為這種分別是多餘的,只會讓人產生分別心,而不再用純真的眼光去看待別人。

我們不妨問史威登堡:對於一個未知還有跟一般大眾認知差異很大的外來宗教,難道先有懷疑再慢慢相機實踐有什麼錯誤嗎?錯誤的發生往往都是出於天真的無知,就像基督教徒常說左臉被別人打,右臉也要給對方打,筆者在求學路上就曾遇到過跟說出這句話的基督徒爭吵,然而只會讓我覺得難以忘懷,我自問:難道在這件事情上,對方身為基督徒講出這符合聖經的話,就代表她有屬天性質就可以進天堂嗎?換句話說,屬天屬靈的性質根本無法用科學證明,既然無法證明,整本書談論這樣的觀念,豈不是在代替上帝在決定誰該進天堂?這是我滿無法接受的!

而且,整本書也一再提到聖經才是真理,非基督徒就必須放棄原來信仰,這種話語就彷彿傳教士在說話,充滿基督教本位思想,根本沒有尊重寬容對方的信仰,只會讓人對基督教反感!

這本書一開始筆者想讀是由於想克服對於死亡的恐懼。然而,之所以會引起筆者再度閱讀,是由於最近這幾年在偶然機緣讀到一本絕版的《 靈界之旅 》描述日本1950年在四國發生的一場車禍,由當時挖掘神器的人出竅靈異經驗寫的日記,裡面用史威登堡的理論可以解釋得通,然而也恐怕並非全部都是如此。會如此說,是因為著名靈學家張開基(曾以通靈作家三毛出名)在自己的巨作《廣義靈魂學》提到史威登堡的著作充滿問題,比如抄襲婆羅門教的天人之舞(其實在《 天堂與地獄 》這本書我完全沒看到這個天人之舞的紀錄,我也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來的),而且張開基斷言只有史威登堡紀錄靈界紀聞而後無來者的話,那麼史威登堡的著作其實真實性必須丟下很大的問號(不過筆者認為如果張先生有看那本《 靈界之旅》大概就能相信史威登堡應該沒有說謊)。然而史威登堡在這本書充滿基督神學(常引用聖經經節)的文字中,大概也種下他日後被教會驅逐的遠因。

raw-image


筆者只能說,正所謂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可能史威登堡自己也曾擔憂發表如此敢講"真話"的作品對於自身的影響,加上一般人很難馬上就能接受,自己又必須以靈媒身分保持神祕,既然如此,就只好偶爾假託權威的著作,比如聖經,來壓住那些飽讀詩書的知識份子的嘴巴(所以也在書中警告他們上不了天堂),畢竟那個時代雖然已經是啟蒙時代,普遍大眾還是以聖經為依歸在生活(到現在21世紀仍然有人如此),既然已經有想將靈界一切告知大眾,就應該有那樣的覺悟了。然而現今已經是以科學論證的我們,也已經知道聖經只是歷史時代的產物,是可以討論的,而非至高無上又排他性強的真理,或許在現今政客橫行、道德淪喪日益敗壞的社會,介紹這本書或許能讓社會更多人去反思更多問題吧,這也大概是史威登堡寫作的本意,至於最後世界如何走呢,大概就是人的自由意志,選擇善惡去決定,而天堂與地獄,在你我心中,以及在那個世界,永遠都存在!而至於實際的天堂與地獄又是如何,不如等自己生命自然終了後,再去由上帝與天使來解答吧!

資料參考:伊曼紐·史威登堡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C%8A%E6%9B%BC%E7%B4%90%C2%B7%E5%8F%B2%E5%A8%81%E7%99%BB%E5%A0%A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雅河隨筆
63會員
49內容數
這裡將分享我讀過的好書與好電影的心得以及生活所思所感。 這些心得將以隨筆的方式寫成,歡迎各位參觀喔,請多多指教。
雅河隨筆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這本書不僅僅是數學公式與定理的集合,更是作者人生體悟與學習歷程的精彩故事。文中穿插數學史、和算的興衰、30道益智數學題以及作者自身的學習經歷,引人深思。作者從自身數學學習的困境出發,闡述了學習的關鍵在於理解觀念而非死記硬背,並以自身在學習數學與法律的過程中,體悟到學習的過程與人生哲理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2025/08/02
這本書不僅僅是數學公式與定理的集合,更是作者人生體悟與學習歷程的精彩故事。文中穿插數學史、和算的興衰、30道益智數學題以及作者自身的學習經歷,引人深思。作者從自身數學學習的困境出發,闡述了學習的關鍵在於理解觀念而非死記硬背,並以自身在學習數學與法律的過程中,體悟到學習的過程與人生哲理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2025/06/19
本文是讀者對於吳經熊《禪學的黃金時代》一書的心得分享,涵蓋了作者閱讀此書的歷程、書中核心思想(例如禪宗的「不執著」的闡述與體悟),並以「香嚴擊竹」公案為例,深入淺出地剖析禪宗修行的方法與迷思。讀者藉由自身經驗與對書中公案的解讀,闡述了對禪宗思想的見解,並反思了修行應融入生活實踐的必要。
Thumbnail
2025/06/19
本文是讀者對於吳經熊《禪學的黃金時代》一書的心得分享,涵蓋了作者閱讀此書的歷程、書中核心思想(例如禪宗的「不執著」的闡述與體悟),並以「香嚴擊竹」公案為例,深入淺出地剖析禪宗修行的方法與迷思。讀者藉由自身經驗與對書中公案的解讀,闡述了對禪宗思想的見解,並反思了修行應融入生活實踐的必要。
Thumbnail
2025/04/26
《后翼棄兵》小說改編的影集於2021年爆紅,帶起西洋棋熱潮。本文分享作者閱讀小說心得,描述小說精彩之處、主角貝絲的棋藝與心境轉變,以及作者自身的下棋經驗。小說中專業棋術用語可能造成閱讀門檻,但劇情引人入勝。主角貝絲的成功與失敗,反映人生如棋局,需學會輸才能贏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4/26
《后翼棄兵》小說改編的影集於2021年爆紅,帶起西洋棋熱潮。本文分享作者閱讀小說心得,描述小說精彩之處、主角貝絲的棋藝與心境轉變,以及作者自身的下棋經驗。小說中專業棋術用語可能造成閱讀門檻,但劇情引人入勝。主角貝絲的成功與失敗,反映人生如棋局,需學會輸才能贏的道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這是一系列關於神祕學書籍的介紹和推薦,包括《智慧之蛇》、《各時代的祕密教導》、《與無限契合》、《奧義書》和《聖經》等。
Thumbnail
這是一系列關於神祕學書籍的介紹和推薦,包括《智慧之蛇》、《各時代的祕密教導》、《與無限契合》、《奧義書》和《聖經》等。
Thumbnail
根本沒有所謂「上天堂」這一回事。只有你已經在那兒的一種明白。那是一種接受,一種了解,而不是努力追求或奮鬥。 你無法去你已經在的地方。除非你先離開你在的地方,而那是自己扯自己後腿。 但諷刺的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必須離開他們現在的地方,以便去到他們想在的地方。因此他們離開天堂,只為了去到天堂——中間
Thumbnail
根本沒有所謂「上天堂」這一回事。只有你已經在那兒的一種明白。那是一種接受,一種了解,而不是努力追求或奮鬥。 你無法去你已經在的地方。除非你先離開你在的地方,而那是自己扯自己後腿。 但諷刺的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必須離開他們現在的地方,以便去到他們想在的地方。因此他們離開天堂,只為了去到天堂——中間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本文展示轉世理論與科學研究相關證據,探討了科學家伊恩·史蒂文森博士的研究成果。本文討論了轉世中的細節以及現象與神祕學的相關聯。文章提及史蒂文森博士研究案例、胎記和轉世間的聯繫等相關證據,以及其他科學家如彼得-拉姆斯特的研究案例。科學界對此現象存疑,但相關證據和研究成果仍值得關注。
Thumbnail
本文展示轉世理論與科學研究相關證據,探討了科學家伊恩·史蒂文森博士的研究成果。本文討論了轉世中的細節以及現象與神祕學的相關聯。文章提及史蒂文森博士研究案例、胎記和轉世間的聯繫等相關證據,以及其他科學家如彼得-拉姆斯特的研究案例。科學界對此現象存疑,但相關證據和研究成果仍值得關注。
Thumbnail
想要尋找西方極樂世界,這種現象可能源自身對死亡的恐懼,才會千方百計地想要找出這個地方
Thumbnail
想要尋找西方極樂世界,這種現象可能源自身對死亡的恐懼,才會千方百計地想要找出這個地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