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轉世的現象和證據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在談到這個主題之前,我們想澄清一點,我們對轉世的真實性毫不懷疑,這一點可以在我們有關神秘學課程的文章中找到。

許一般人不知道,一些現代科學家對轉世理論持肯定態度。其中最著名的是伊恩·史蒂文森博士(Dr. Ian Stevenson,1918–2007),他曾是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史蒂文森在四十年間研究了2500多個聲稱記得前世的幼童案例。即使我們排除那些不太具說服力的案例,仍有大量證據,只有短視和偏執的懷疑論者才會否認。

舉一例來說,就能展現史蒂文森在研究中的細膩和謹慎。有一天在斯里蘭卡,一個小女孩無意中聽到她的母親提到一個她從未去過的小鎮。女孩回憶說,她之前就是在那裡溺斃的;當時她的「啞巴」哥哥把她推進河裡,而她有一位禿頭的父親名叫「赫拉」(Herath),他在佛塔附近的市場賣花。她住在一棟屋頂有玻璃窗的房子裡,狗被拴住並以肉餵養;房子旁邊是一座印度教的大寺廟,人們在寺廟外將椰子摔在地上。

史蒂文森能夠確認女孩記憶中的那個小鎮上,確實有一個賣花人,在佛塔附近擺攤;而他兩歲的女兒在與她智障弟弟出去玩的時候,不幸淹死在了河裡。這個男人確實住在一棟有天窗的房子裡,鄰居們會把肉扔給綁在院子裡的狗。這所房子與主廟相鄰,信徒們在那裡舉行宗教儀式,並將椰子砸在地上。然而,小女孩仍然有幾處認錯的地方。她的父親並非禿頭(雖然她的祖父和叔叔皆是),而他的名字也非「赫拉」- 那是那位已故女孩的表妹的名字。此外,在她提到的30個可核實的描述中,有27個都被證實是正確的。這兩個家庭從未見過面,也沒有任何共同的朋友或熟人。

史蒂文森於1997年出版了一部重要的作品,名為《轉世與生物學》,共分為兩卷。在這本書中,他記錄了一個引人入勝的發現,即身體特徵可以從前世延續至今。醫學界對於胎記的成因一直一知半解,也不清楚為何它們會出現在皮膚的特定位置。史蒂文森發現,在聲稱記得前世的兒童中,約有35%帶有胎記和/或出生缺陷,而他們(或提供信息的成人)將這歸因於兒童前世身上的傷口。這本書收錄了超過200份有關兒童的報告,他們記得前世生活,並展現出與前世受傷相符的身體異常。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細節可以透過死者的屍檢記錄和照片得到確認。

科學無法解釋這種現象,但神秘科學可以。 這個謎團的線索可以在聖經中找到。在《出埃及記》20:5中,我們可以讀到:『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們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 』這句話在《出埃及記》34:7、《申命記》5:9和《民數記》14:18以及《舊約》的許多其他地方都有重複,證明這是猶太人長期確立並廣泛接受的教義,後來被早期基督教會採用。

這個過程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呢?為什麼身體上的傷害會在新的身體上表現為胎記和其他異常呢?我們不會假裝知道,但從史蒂文森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這種現象在他調查的案件中占了很大比例。由此得出的不可避免的結論是,一個人在一個或多個前世所犯下違反自然法則的罪行,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必須在未來的一個或多個人生中得到補償。這就是『我必追討他們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的真正含義。因為在非常真實的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我們往後人生的「父親」。如果用其他方式來解讀這些經文,正如許多基督徒所做的,那麼就等於是相信一位不公不義、殘忍的「神」會去懲罰他的孩子們,即便這些孩子從未犯過這些罪過!

在神秘學的課程中,我們討論了因果報應的主題,談到了「犯罪」和「懲罰」,所以這裡就不再贅述;我們只是說明,我們的善行和惡行都將伴隨我們一生。 這不是報復性神靈的「懲罰」,也不像許多神秘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對前世「業債」的償還。這只是先前因所帶來的結果;不論這個因是由我們還是他人引發的。

史蒂文森還發現,強烈的情感與孩童保有前世記憶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他認為,創傷性的死亡會在情感上留下烙印。實際上,他研究的大多數兒童聲稱在前世經歷了暴死的結局。這證實了神秘學一直以來的認知:最深刻印象的事件往往在記憶中留下最為鮮明的烙印;這不僅在前世如此,在今生也是如此。

史蒂文森還發現,兩世之間存在著時間間隔;轉世並非即時發生。這再次證實了神秘科學的教義,即兩個世代之間的間隔為144年,是平均壽命的兩倍。然而,由於他的大多數案例涉及年輕時突然離世的兒童,因此他所觀察到的間隔時間要短得多。他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他研究的兒童所展現的習慣和恐懼,常常與他們前世死亡方式相關。自稱溺水而亡的人對水產生異常恐懼;受刀傷的人則對刀具感到害怕,等等。在我們之前關於轉世的文章中,提及了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彼得-拉姆斯特(Peter Ramster)的研究。他於1982年製作了一部名為《轉世》的非凡電視紀錄片。其中,四位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婦女在催眠狀態下述說她們前世的細節。如欲觀看此紀錄片,可在YouTube上找到。

拉姆斯特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轉世證據,儘管科學界從未正式承認。其中一位參與者是格溫-麥克唐納(Gwen MacDonald),她在接受催眠回溯前是個堅定的懷疑論者。她回憶起自己18世紀在薩默塞特(Somerset)的前世生活,許多細節在節目中得到了確認。她在被蒙上眼睛的情況下來到前世居住地,盡管她從未離開過澳大利亞,但她對周遭環境了如指掌。她能準確指出瀑布的位置和踏腳石的所在。當地人證實,這些踏腳石在她訪問前已經被移走了40多年。

辛西婭-亨德森(Cynthia Henderson)也是彼得-拉姆斯特前世回溯研究的四位對象之一,她回憶起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生活。在催眠狀態下,她能夠使用法語交談,沒有任何口音;她理解用法語提問並以當時的方言回答。她還知道那些已經更改、只能在舊地圖上找到的街道名稱。

在這部紀錄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證據或許來自拉姆斯特的第三位受訪者珍妮·格林。這位年輕的澳大利亞女性在深度催眠狀態下,回憶起自己作為一名十幾歲的猶太女孩在1937年德國杜塞爾多夫的生活片段。當她被帶到這個她從未踏足、甚至未曾聽聞的城市時,她竟能準確辨認出幾座建築物,這些建築在二戰後的任何地圖上都找不到記載。她甚至指出了一棟自1945年以後就不再作為醫院使用的建築物,確認它曾是一家醫院。

然而,更引人興趣的是,當拉姆斯特帶來一位德語翻譯時所發生的情況。珍妮此前曾在催眠狀態下使用德語說話,而這是她在現世中所不熟悉的語言。當翻譯問及 “Wie heißt Du?”(你叫什麼名字?)和 “Verstehst Du Deutsch?(你會說德語嗎?) 時,珍妮並未以同樣的語言回答,而是用一種情緒激動的胡言亂語回應,這對於拉姆斯特和德語翻譯來說無法理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本文作者第一次在YouTube上收聽這部分紀錄片的錄音時,立即認出這些詞是古埃及語。其中有一句話是「kho’ ntiy her-sty dy zi’m」(khoon-tee herstee dee zéem),意思是『先幫她(珍妮)一下!』這段胡言亂語以一聲憤怒的嘆息結束,聽起來像是「weesna!」。這可能是古埃及短語「wie e’s la」的變體,意思是「她(只是)說說而已。」這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何她要用埃及語說話呢?一種可能性是,珍妮的內在自我試圖告訴調查者,她只是眾多人格中的一個,試圖回憶這段特定人生的記憶對她現在的自我毫無幫助。另一種可能性是,在極度情感壓力下,「珍妮」試圖從更早期的人格中尋求庇護;這個人格所過的生活比那些被納粹殘忍處死的年輕猶太女孩更加幸福。

無論解釋如何,事實呈現出的是一位不懂德語、從未離開過家園的澳洲家庭主婦,回憶起二戰前在納粹德國的生活,並在恍惚中用一種3500多年未曾使用的語言呼喊。在此,我們不捨地結束這番調查,並誠摯希望它對您有所助益。

137會員
174內容數
神秘學,千倍寬廣的眼界!每週三發佈文章,涵蓋神秘學、符號象徵、冥想、魔法、鍊金術、埃及、天堂、宗教、神 ... 追蹤別錯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神秘學講堂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關於星星兒的適應轉變,有時,要一起討論這次,是承接上次的部分。 因為一般來說,在購物時,剛好沒有預先買的商品,在地球人的立場,就有事先從店員的提問,而得到經驗而活用。 反而,星星兒,倒是學得慢許多。 因此,這情況,就要活用照顧者的智慧了。 在星星兒的思維,認定只有一種解決的方式 對星星兒來說,因為固著性,認為只有一種解決方式。
avatar
宋雲燕
2024-03-09
關於星星兒的適應轉變,如何協助?看似星星兒抗拒轉變,其實,是星星兒不知艏悉麼因應。 因此,這就畏依狀況而判定。 而基本上,在星星兒的適應轉變過程,突然的打亂,是慢到無法承受。 因此,要進行模擬,就可以先從販賣機的〝簡單購物〞開始。 在販賣機的自動化,進行訓練星星兒的購物,是初步協助星星兒適應轉變的方式 其實,用超市、量販
avatar
宋雲燕
2024-03-08
[故事分享]關於我從零轉職成網頁前端工程師的那檔事(下)#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八、軟體公司的前端工程師之路 新公司不是做網頁專案的,而是自己研發資安軟體的公司,主要只有一個大專案,跟很多客製化的需求。 我在這次轉職時有考慮到,我其實不太喜歡一個案子做完就結束的感覺,因為那會讓我覺得這些作品做完好像也不是我的東西..
Thumbnail
avatar
S判
2024-01-19
【職場生涯規劃】關於求職轉職,不管現在是什麼職涯階段,你一定要知道的6件事關於求職轉職,不管現在是什麼職涯階段,你一定要知道的6件事
Thumbnail
avatar
艾莎解結-跨界生涯顧問
2023-04-07
【鏈下社群談 03】那些關於 MOD 的事:專訪在 Elysium Shell 擔任 MOD 的 13。到底在 NFT 社群中 MOD 擔任了什麼角色呢?他們的日常工作是什麼?成為 MOD 的人為何會當上了 MOD?《鏈下社群談》這個系列將訪問不同項目的 MOD,讓他們向大家分享自己擔任 MOD 時的經歷和感受。這次本熊成功邀請在台灣著名 NFT 項目 Elysium Shell 的 MOD:13。
Thumbnail
avatar
熊太先森
2022-10-23
你也會不好意思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嗎? — 關於學畫路上的各種恐懼(下)在Karie的繪畫旅誌第一篇文章中,我們聊到了讓好奇心代替恐懼的方法,就讓我們繼續看看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調整我們的心態吧!
Thumbnail
avatar
園丁與花插畫設計工作室
2021-08-15
你也會不好意思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嗎? — 關於學畫路上的各種恐懼(上)學畫的道路漫長,需要面對的恐懼有太多了。有些恐懼會表現在你所繪製的線條上,有些則使你信心低落,誘導你放下畫筆,在畫畫的道路上阻礙你前行。 麥可 ‧ 瑪特西在他的《力學人體解剖素描 畫出力的表現1》中提及,不管你是否為專業人士,都有恐懼要克服。恐懼阻礙了你追求知識,而恐懼也以各種形式出現。
Thumbnail
avatar
園丁與花插畫設計工作室
2021-07-25
現實與夢境,有時是分不出那個界線的__關於當代藝術館《無處不在的幽靈-陶亞倫個展》現實與夢境,有時是分不出那個界線的。 某個想睡的週末,到當代藝術館體驗陶亞倫個展的VR裝置,沒想到經歷了滿長的等待。每個裝置都帶我到另一個世界神遊。
Thumbnail
avatar
Peiwen K
2020-09-17
avatar
【輕輕吹,蒲公英飛】《快樂的孩子,分享快樂》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