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層:政治暗殺、詐騙與加密貨幣的 4 個真相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引言:你活在哪個「宇宙」?

你是否曾驚訝地發現,一件在你世界裡的大新聞,身邊的親友卻聞所未聞?

我最近就有這樣的經驗。九月中的時候,我發現我女友完全沒聽過美國保守派政治人物 Charlie Kirk 被公開暗殺、美國降半旗的新聞,這則在社群媒體上鋪天蓋地的消息,在女友的世界裡卻彷彿從未發生。這就是「同溫層」的威力。這不僅僅是沒看到新聞,這是一種近乎「現實分裂」的體驗,彷彿平行宇宙真的存在,而我們與最親近的人,就活在不同的宇宙之中。演算法和社交圈為我們精心打造了一個舒適卻封閉的資訊泡泡,讓我們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

本文將揭示四個來自不同領域、卻都與同溫層效應息息相關的驚人觀察,帶你窺見那些被泡泡隔絕的真相。

一、真相:你的同溫層不是薄紗,而是水泥牆

以 Charlie Kirk 新聞的資訊落差為例,這個案例揭示了同溫層驚人的隔絕性。我以為同溫層只是像濾網一樣,篩掉部分資訊,卻沒想到它厚到能完全隔絕不同世界的訊息。我難以置信地拿起女友的手機,翻遍了 Facebook、Instagram、甚至是 Threads,一個又一個他資訊流裡的主流社群,結果真的一篇都沒有!

畢竟他也是律師,並不是我生活圈以外的人。我以為法政一家的世界,至少我們是同溫層的同一個泡泡。

反差是「好像我們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宇宙一樣」。這道牆不僅隔絕了資訊,更在無形中侵蝕了社會的共同現實基礎。當「事實」都變成可以客製化的選項時,理性的對話與真正的理解,又從何談起?

二、心理戰:詐騙集團騙的不是你的錢,是你的心

許多人認為,被詐騙是因為貪婪或愚蠢,但一個真實案例揭示了現代詐騙的可怕之處:它攻擊的不是人的貪念,而是人的心。最近我朋友的公公遭遇了一場網戀詐騙,被騙了200j萬。即使事前當晚輩們就已經用「以圖搜圖」證明對方照片是盜用時,詐騙集團竟給出了極具迷惑性的回應:

我是因為我外表不好看,所以我用假的照片,但是我對你的情意,我的對你的心意是真的。

這個說法很扯嗎?更扯的是,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長輩,接、受、了!這背後運作的,是心理學上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為了避免承認「自己被騙了」這個痛苦的現實,這位長輩寧願扭曲事實,堅信自己投入了數個月的感情是真的。

即使在被封鎖、損失了 200 萬後,他仍堅稱:「我們只是分手了,200 萬是我不要了。」他無法拉下臉報警,因為那等於是親手摧毀自己對這段感情的信念。

這個故事最令人毛骨悚然之處在於,詐騙的成功,是利用了人類避免心理痛苦的本能。當情感與金錢都已投入,承認自己犯錯,遠比承認金錢損失更加困難。這也完美解釋了為何受害者會掉入二次詐騙的圈套:正因為他們內心深處隱約知道自己被騙了,所以「能幫你把錢追回來」的假律師集團,才會顯得如此具有誘惑力,成為他們抓住的最後一根浮木。

三、跨界之爭:穩定幣究竟是「悠遊卡」還是革命性創新?

近期,兆豐金董事長稱「穩定幣就是悠遊卡」的言論,在加密貨幣圈引發軒然大波。這是一次典型的「同溫層碰撞」。加密圈的人無法理解,為何這個革命性的金融工具會被比擬為單純的支付卡;而傳統金融圈的人,則用自己熟悉的框架去理解新事物。

我想藉這個機會,讓兩個圈子的人對話,跨出同溫層。

一旦我們跨出自己理解的世界,會發現董事長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例如根據新加坡對「電子貨幣 (E-money)」的法律定義,其特徵包括:

  • 電子儲存 (Electronically stored)
  • 錨定貨幣 (Denominated in any currency)
  • 預先支付 (Paid for in advance)
  • 第三方接受 (Accepted by a person other than its issuer)
  • 代表對發行人的債權 (Represents a claim on its issuer)

從這個嚴謹的法律框架來看,兆豐金董事長的類比並非無理取鬧,而是站在既有金融秩序的同溫層中,為一個新物種尋找最接近的分類標籤。兩者都是預先儲值、與法定貨幣掛鉤、並能在發行方以外的商家使用。

如果光看上面這段定義,你能說出悠遊卡與穩定幣的不同嗎?

當年的新加坡監管單位,也面對這個難題:一方面寫E-money定義的時候,沒有想到穩定幣,二方面如果承認E-money也包括穩定幣,就會讓當時2021-22年有支付執照的業者可以合法發行穩定幣,這不是當初的立法目的。

如果我們了解這段歷史,或許就可以感受到,董事長也是企圖去理解加密貨幣穩定幣在目前金融體制下的位置,這突破同溫層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當然,穩定幣不是悠遊卡。

因為類比忽略了兩者最根本的兩個區別:

  1. 生態系的開放性: 悠遊卡是封閉系統,商家需要向發卡公司申請專用讀卡機才能收款。而穩定幣是開放的,任何人只要有一個 QR code 就能收款,無需任何機構審查
  2. 可編程性 (Programmability): 穩定幣建立在區塊鏈上,任何人都能在其之上開發新的應用程式(即智能合約)。例如,可以創建一個「英文讀書會保證金」合約,自動保管學員的保證金,並在完成作業後自動返還。悠遊卡的帳本則是封閉的,無法進行二次開發,其應用潛力因此受到極大限制。

這場爭論的本質,是雙方都困在自己的知識同溫層中。傳統金融圈用既有法規理解新事物,而加密貨幣圈則常忽略與現有體系對話的重要性。

真正的進步,來自於跨出圈子、互相理解。

四、監管的悖論:政府一出手,反而像在「背書」?

為何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如此謹慎曖昧?英國2024年官方民調數據給出了線索:26% 未持有加密貨幣的民眾表示,如果政府開始監管,他們反而會更願意購買。

這揭示了金管會面臨的兩難困境。一旦政府將某個事物(無論好壞)納入監管,就在某種程度上釋放出了一個「合法、可接觸」的訊號。這就像對待「香菸」一樣,儘管政府不斷宣導其危害,但只要它合法販售,就等於為其提供了某种程度的背書,反而可能吸引更多人嘗試。

這解釋了為何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謹慎、步伐緩慢,深怕過早的介入會被市場解讀為官方認可。

台灣金管會的監管路徑,正是一個在缺乏明確法律授權下,充滿拉扯與權衡的「摸著石頭過河」過程,總共分為四個階段:

  1. 起初是2021年第一階段的反洗錢聲明,這是一種極輕度的監管,金管會僅要求業者「自行聲明」,姿態上保持距離。
  2. 接著,在FTX倒閉的巨大壓力下,進入第二階段的公會自律,試圖在無法源依據的情況下,透過業界自我約束來回應民意。
  3. 隨後演進到第三階段的登記制,形式上加強了管理,但本質上仍缺乏實質審查權。這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試圖在「保護投資人」的務實需求與「無法源擴權」的法治原則之間取得平衡。
  4. 最終的目標,則是邁向第四階段的專法,透過立法院給予金管會明確的授權,讓特定項目排除銀行法的適用,才能真正進行有效的監理。

這背後也反映了兩種不同治理哲學的碰撞:

一種是強調程序正義、無法源就不該管理的「法治派」;另一種則是認為應靈活行政、優先保護民眾的「務實派」。這本身,也是不同思想同溫層之間的觀點交鋒。

結論

戳破泡泡的第一步從個人資訊的接收、詐騙的心理戰,到金融創新與政府監管的兩難,本文回顧的四個面向,都揭示了「同溫層」無所不在的強大力量。它為我們帶來了舒適與安全感,但也讓我們忽略了外面世界多元、甚至與我們認知相悖的聲音。

同溫層帶來舒適,但突破它則帶來驚喜與成長。或許今天就可以採取一個微小的行動來打破同溫層:「問問身邊的朋友,他們最近看到了什麼你沒看過的有趣新聞?」

你今天,準備好去戳破哪個泡泡,看看外面更有趣的世界了嗎?

(本文由人法人法律人 Podcast 「EP 13 - 你的同溫層有多厚?從政治暗殺到加密貨幣監管」逐字稿由NotebookLM改寫,猜招先生 aka Jason Lai 編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r PS 猜招先生的沙龍
25會員
274內容數
2021年,每天精選一句、一個概念、一個心得,連結你與我,連結過去與今天,一起猜人生。
2025/09/25
2025年已進入第四季,如同棒球賽的第七局,勝負未分,充滿機會。 AI時代的個人成長規劃,包含馬拉鬆訓練、AI治理研究、個人工作術執行等,並邀請讀者一同參與,反思個人「第七局」的策略,透過內外探索找到方向 AI 時代,人與人的連結更加重要,歡迎Coffee Chat機會
Thumbnail
2025/09/25
2025年已進入第四季,如同棒球賽的第七局,勝負未分,充滿機會。 AI時代的個人成長規劃,包含馬拉鬆訓練、AI治理研究、個人工作術執行等,並邀請讀者一同參與,反思個人「第七局」的策略,透過內外探索找到方向 AI 時代,人與人的連結更加重要,歡迎Coffee Chat機會
Thumbnail
2021/09/29
各位來自方格子的有緣人, 我要離開方格子了,這邊的每日猜招十月起停更。 老實說有點感傷,特別是有幾位讀者默默關注 雖然我們不認識,但你們的反饋本身, 就賦予我創作生產的意義——連結人與人的生命。 透過這些連結,其實你認識我的程度,已經勝過許多現實中的親友。 後會有期,有緣再見。
Thumbnail
2021/09/29
各位來自方格子的有緣人, 我要離開方格子了,這邊的每日猜招十月起停更。 老實說有點感傷,特別是有幾位讀者默默關注 雖然我們不認識,但你們的反饋本身, 就賦予我創作生產的意義——連結人與人的生命。 透過這些連結,其實你認識我的程度,已經勝過許多現實中的親友。 後會有期,有緣再見。
Thumbnail
2021/09/29
9月29日,No. 272,遠方的哭聲與倒映虛空 9/11事件是美國人的悲劇,也是人類的不幸, 但是對台灣人而言,大概只是遠方的哭聲。
Thumbnail
2021/09/29
9月29日,No. 272,遠方的哭聲與倒映虛空 9/11事件是美國人的悲劇,也是人類的不幸, 但是對台灣人而言,大概只是遠方的哭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陳文茜  2024 時報出版 分類:散文  我們時代的答案不在美國當代,也不只在中國。而是全球競爭力,正在由西向東移。美國目前主導的反全球化是對歷史東西再平衡的戰略反擊。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陳文茜  2024 時報出版 分類:散文  我們時代的答案不在美國當代,也不只在中國。而是全球競爭力,正在由西向東移。美國目前主導的反全球化是對歷史東西再平衡的戰略反擊。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的書,通過深入探討底層邏輯,希望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社會和人生,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見解。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的書,通過深入探討底層邏輯,希望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社會和人生,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見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與科學相關的主題,包括陰謀論、機率、接受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的能力等等。文章提到了兩本書,「偶然的科學」和「拒絕真相的人」,並介紹了拒絕接受科學的六個關鍵因素。最後,文章列舉了幾種方法來提高科學的傳播與接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與科學相關的主題,包括陰謀論、機率、接受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的能力等等。文章提到了兩本書,「偶然的科學」和「拒絕真相的人」,並介紹了拒絕接受科學的六個關鍵因素。最後,文章列舉了幾種方法來提高科學的傳播與接受。
Thumbnail
極右翼或將崛起,對我們又有什麼影響?
Thumbnail
極右翼或將崛起,對我們又有什麼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今社會人們對真相的態度,提到在這個速食、極短片充斥的時代,一切似乎只要被視為有趣,就能夠被原諒、接受為事實。文章文體偏向沉思,有些許負面情緒,但通過批判和自我反省。作者建議人們應該多向不同角度看問題,接受可能不同的真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今社會人們對真相的態度,提到在這個速食、極短片充斥的時代,一切似乎只要被視為有趣,就能夠被原諒、接受為事實。文章文體偏向沉思,有些許負面情緒,但通過批判和自我反省。作者建議人們應該多向不同角度看問題,接受可能不同的真相。
Thumbnail
天下、遠見都是非常專業的知識平臺,更是大家學習的寶庫,但這次的哈佛商業評論的焦點企劃網紅行銷戰不太建議買早上用了吃兩顆茶葉蛋的一點零碎的時間,把昨天到蔦屋書店場勘買的雜誌大略看了一下。個人覺得有用的重點如下:(部分摘錄自雜誌)「你不能否認了,網路是已經是我們的另外ㄧ個生活的世界。」
Thumbnail
天下、遠見都是非常專業的知識平臺,更是大家學習的寶庫,但這次的哈佛商業評論的焦點企劃網紅行銷戰不太建議買早上用了吃兩顆茶葉蛋的一點零碎的時間,把昨天到蔦屋書店場勘買的雜誌大略看了一下。個人覺得有用的重點如下:(部分摘錄自雜誌)「你不能否認了,網路是已經是我們的另外ㄧ個生活的世界。」
Thumbnail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