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再起,美國政府考慮一項新政策,要求企業的半導體產品在美國本土製造對比於進口的數量需達到1:1的比例以上,未達此標準者將被課徵關稅。
此舉意在強化美國半導體產業在其國內生產能力,減少對海外(尤其是台灣)供應鏈的依賴,以確保經濟與國家安全。
對台積電是利多是利空呢! 一般反應是台積電正加速在美國建置產能,此政策即為台積電保證了美國廠訂單的需求! 實際上此項策影響所及以及其複雜程度遠不止於此。
這個看似針對於半導體產業的關稅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則可能使得蘋果、戴爾等公司
首當其衝。因為這些科技公司的產品定然含有半導體晶片,短期的作法或許是強迫這些公司在美下單晶片,再運送到海外工廠組裝;長期則意圖推動美國製造業的復甦。
不論短期的作法或長期的目的,我們不好論斷其綜效,但「成本的提高」則是無可避免。
無巧不巧的是巿場在此時也傳出台積電2nm製程擬漲價50%的訊息,事有相關亦或者各有壓力呢!
加大政策對經濟的干預力量終究將為經濟環境帶來更大的動盪…
台積電亦然,當美國廠訂單滿載時,成本上揚是問題、營運效能是問題、台灣廠的降載也可能是問題。此消彼漲,是好是壞尚難論斷啊。
我們本週買了台積電、長榮、新普。別詑異,時值指數高檔,我們買不多
本文我們會試算Open AI的世紀藍圖即便不考慮電力是否足夠,它需要多少GPU和多少台積電的晶圓產能呢! 我們視台積電為成長股,那麼我們的投資策略該如何推進,又該如何控制風險平衡呢!
買台積電、買長滎、買新普自有我們的投資邏輯,分享在今天的文章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