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成圖
文/喬正一
我的判斷與推論是正確的。今天早上八點,母親嚷著要回房間繼續睡覺,我不能順著她的意思,只好連哄帶騙,推著輪椅帶她到戶外散步。我在涼亭替她按摩手掌上的穴道,比如中醫認為對心臟血管有益的「關中穴」等等。之後,我又推著她去天母公園繞了一圈。青翠蒼鬱的綠竹、枝葉繁盛的榕樹,環繞在公園步道兩側,早晨甜美清新的空氣讓人精神一振,母親的精神與情緒也隨之穩定、清醒而愉悅。
如今已過了農曆的「秋分」節氣,天氣不再像之前那麼悶熱,涼風迎面徐徐吹來,真是暢快無比。今天早上,我看見一對中老年的男女,應該是夫妻。女方戴著帽子,氣色不太好,我判斷她的頭髮已經掉光,如果沒猜錯,應是一位癌友。她的先生體貼地陪在她身旁,她在公園裡呼吸新鮮空氣,看起來心情還不錯。這個畫面,讓我不禁感慨:健康與平安才是世間最珍貴的財富,至於名利、權力、愛恨情仇,都只是其次。
《正是時候讀莊子》的作者蔡璧名,是台大中文系的老師。她多年前罹患第三期癌症,惡性腫瘤達九公分。在化療的極度痛苦中,她轉而尋求自身的力量,結合自家武術世傳的太極拳、《莊子》哲學與東方修鍊精華,自創「穴道導引」的身心技術,幫助她成功抗癌。她從莊子哲學深切體悟到,莊子要掌握的,是生命真實的內在實相,能安步於「心」與「氣」不斷提升的軌道之中。在日常「健心房」裡,她撫慰那些因流浪而滿身傷痕的靈魂。只要能做到身輕靈、心安適,就能擁有健全的身體,達成人生的目標,照顧家人,享受生命,活到自然年壽。
重點就是:要保全好自己的身心,不要成為家人或子女的累贅或包袱,讓自己的晚年過得健康、優雅、喜樂又有尊嚴。可是,說來容易,做起來卻談何容易?
我常遇到有人問我:「怎麼看出一個人有憂鬱症?」令人遺憾的是,我發現會這麼問的人,其實自身的心智或情緒多多少少都有問題,因為他們缺乏病識感。其實沒有什麼大學問或大道理,簡單來說,就是「觀其行」、「聽其言」。只要一個人的言行明顯異於常態,十有八九,大概就是有狀況。
舉例來說,已故的知名藝人周海媚,在過世前曾參加一場電視節目的錄影。當時有媒體報導她在現場情緒失控,因此傳出她「耍大牌」。但凡事不能光看表面,當我們讀到這樣的新聞時,不應輕易全盤接受媒體的說法。周海媚不是那種一夜爆紅、不懂世事的白目新人,她闖蕩演藝圈多年,早已是老江湖,怎麼可能不清楚「耍大牌」會帶來多嚴重的後果?因此,我立刻判斷,她的身心一定出了狀況,而且相當嚴重,她當時必然非常不舒服。果不其然,沒多久便傳出她病逝於北京醫院的噩耗。
其他一些名人或網紅,在媒體前不經大腦地胡亂發言,結果惹來滿身腥,這些人很可能也是身心不安卻又缺乏病識感。
我不是醫護人員,也不是學醫的,本不該在非專業的領域妄下斷語。但因為我已經有長達十年照顧失智母親的經驗,又接觸過很多實際的案例,早已培養出過人的敏銳病識感,因此對自己的判斷相當有自信。
憂鬱症和失智症之間有著複雜的關聯。憂鬱症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有些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很高,尤其是在中老年時期。另一方面,失智症的早期也可能出現憂鬱症狀,例如情緒低落、情緒不穩、缺乏動力。因此,當家人出現亂發脾氣、無理取鬧、無法好好說話的情況時,不要急著替他們失序的情緒與行為找藉口或理由合理化,盡可能想方設法帶他們到醫院尋求專業的協助。
古代文人司馬光曾留給子孫一段重要的告誡,他說:「留財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留書於子孫,子孫未必會讀;不如於冥冥當中積陰德,以為子孫長久之計。」善哉斯言,但我再補充一點:為子孫積德之外,更要保全好自己的身心,不要成為家人或子女的累贅或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