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次發生天災人禍,不論是地震天災還是交通意外,網絡上第一件事就是抓戰犯。媒體會這樣從標題開始帶風向;每個新聞底下,一堆鎖賬號指控是誰的錯不必理由;但也不是只有媒體與網軍這樣做,最後會去到大部份人都在指控誰是戰犯,剩下的就是大量的南無阿彌佗佛。
當然我很清楚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少人想解決任何問題,大部份人想解決的是政敵。這是政治鬥爭,目標就是鬥倒對方陣營,大家都只是想將那些容易被媒體擺佈的選民,因為相信了這些話而遷怒或討厭我的政敵,而投票給自己或者至少不投票給對方。只要有選舉政治,大家就會自發的這樣做,香港臺灣都一樣,二十年來都是這樣。
我並不打算改變這種風氣,也沒人改變得了。從報紙去到電臺到電視,社會上大部份人都是看新聞憑「感覺」去決定事情,他們沒耐心去閱讀事情原委,只需要感覺對的人給他一個感覺對的答案,然後就信了。我祖父就是這樣的人,據說他當年看完報紙,聽左派的說法跑去反英抗暴然後就跑路了,然後他在晚年時有告訴我他信了這些人太愚蠢。說以上的,是為了證明我不是不明白大部份人想甚麼,不是不明白大家在玩甚麼,所以不用告訴我「大家根本不是想解決問題」了,我清楚理解而且接受。但真心想要「改善問題」的人,數量雖然少,卻還是存在的,相信這世界上有比打倒政敵更重要的事情的人是存在的。
政敵再討厭也好,令自己的親友受傷的機會減少是有意義的。
遇到天災人禍時,如果我們自己就是受害者,受害者的親友,或者有必要參與救援的人,例如軍隊,那些人應該很清楚自己該做甚麼。問題在於我們這些第三者與旁觀者,該做些甚麼。如果政敵是對你最大的威脅的話,那麼請執行第一段所描述的;如果不是,那麼就可以考慮下面那段或之後寫的東西。
我們需要談論的是「改善問題,避免災害」的思考程序,以及避免甚麼誤區。而我們之所以不能解決問題是甚麼原因呢?是因為我們很容易「結束討論」,也就是說,我們忙著糾纏在別的東西上,導致我們中途放棄了談問題本身,更不要說解決方案了。因此,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要避免討論在找到方案之前結束。
首先我們先戒掉「先找誰犯錯」的習慣,因為錯的一定是你的政敵,就算錯的擺明是你支持的人,你也不會大聲的聲討他吧對嗎?這是敵我不分的行為。所以就算你覺得錯的就是哪個王八蛋,我會選擇不說出來,因為你一講誰是戰犯,討論就結束了。至於那王八蛋怎樣辦?我的理論是通常我討厭的人令人討厭的地方都多的是,不差一次天災人禍。
接下來就是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抬槓,那一定是沒有結果的。沒甚麼選民會因為「那人比較能避免天災人禍」而支持一個人的,大禹成為皇帝也不是因為選舉。不論是清除騎樓,在天災前撤離群眾,這些行為都只能累積你的陰德,不能累積你的選票。如果我們一談這個,就永遠只會停在這裡,沒辦法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那我們略過「找戰犯」的部份,接下來就是「瞄準最近的近因,忽略所有更遠的遠因」。
所有問題都一定有遠因的,也就是說,比方說某個人隨機幹掉了誰,總是有人可以找到他有甚麼童年創傷導致他有甚麼精神問題,然後他的童年創傷又怎來?是因為家裡沒爸爸,他為何沒爸爸?是因為他再上一代貧窮,然後為何再上一代貧窮原來是因為戰爭... 你要追下去的話,你總發覺所有不幸的背後一定是因為東條英機或者共產黨或者蔣中正或者陳水扁做錯了甚麼。
但我們發明時光機之前,沒有辦法回到過去修正這些錯誤。
而最容易修正的問題,永遠是最近的一個「錯誤決策」,十年前錯誤的,一年前錯誤的,一個月前錯誤的,一天前錯誤的,我們的排序是先看一天前的那個。
我們要有一個概念,通常一個天災人禍發生,並不會是單一因素,也不會是只有一個人犯錯,事實與大眾的印象相反,事實更可能是每一個人都有做事,也有做對大部份的事情,盡了大部份的責任,但每人做的事情就是有一個小漏洞,加起來就讓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從時序最近的問題開始,就那個決策點,開始問問題,第一是,我們確定另一個決策較好嗎?如果不確定另一個是更好的決策,那我們不應一口咬定是問題所在。
比方說,有一個病人一百二十歲了,醫生幫他做個治療然後他死了,是否可以怪醫生呢?都那麼老了,其實做甚麼醫療都很高機會會死,我們不能確定另一個決策較好的話,我們就不能把「沒有選另一個」當成錯誤。那可能只是另一個更大的錯誤。
如果我們確定了「更好的決策」存在,那我們就要找出「為何當時不作這決策」的理由,那個理由就是我們要針對處理的問題。
這裡有無限個可能性,比方說,可能決策者本人睡了;可能是決策者本身資訊不足;可能是決策者本身的專業知識不足,或者無視了專家的意見;可能是決策者制度上沒有這權力;可能是他的上位決策者阻止了他這樣做;可能是指引或 SOP 不夠明確;可能那個決策者根本不應該有權力,這權力應該屬於另一個崗位。
然後我們找出「下次再遇到這情況,應該怎樣決策」的結論後,就找下一個較遠的決策點,以上述的方式再做一次,直至找到每一個決策,應該改用甚麼決策,及怎樣可以導致「再遇到同類的情況是,會作出這決策」。這樣我們就可以列出一個表,作為修正制度提案的根據。
大家爭論的東西,應該是「怎樣的決策才是對的」,對的人可以作錯的決策,錯的人也可以作對的決策,畢竟拿破崙也會打輸仗。
那就會比較接近談論解決問題本身,相信大家有心機把事情細究到這裡的話,應該也會不很想去找戰犯,當你心裡都只有解決事情時,你應該不會再關心誰是戰犯。但你只要把你分析好的東西,有條理的說出去,其他人看到之後,一樣可以根據這些來找戰犯的,請交給其他人代勞。
我想大家終究還是想活在一個安全的社會,趨吉避凶,花那麼多時間去求神拜佛燒香唸經,不也是為了如此,好好討論事情本身就是防止災害的起點。若神明存在,應該也會認同這才是真正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