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永續報告書時,最常讓讀者卡關的地方之一,就是「TCFD 氣候揭露」。這篇文章會用四大構面(治理、策略、風險、指標與目標),逐步帶你拆解內容,並結合鴻華先進、英業達、緯創與台達電的實際案例,讓你不只會讀,還能學會應用。
本文同時依照 TCSA 評選準則,整理出清晰的導讀架構,幫助你在報告書撰寫或盡職調查時,掌握最關鍵的重點。
一、治理(Governance):誰負責、怎麼管控?
這部分主要講解企業如何在董事會與高階管理層級,建立氣候風險治理機制。定義與觀念:治理不是口號,而是責任分工
「治理(Governance)」在 TCFD 中,指的是董事會與經營管理層,如何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進行監督與決策。它的重點不是單純說「我們很重視」,而是要揭露「誰」在負責、「用什麼流程」來追蹤、管理。
舉例來說,董事會是否定期收到氣候風險簡報?永續委員會是否將減碳 KPI 納入經理人績效考核?這些都是治理揭露要看的重點。
技巧與應用:案例對照
- 英業達:設立董事會層級的永續發展委員會,下轄六大功能小組,負責風險管理與永續策略。
- 鴻華先進:在 2023 年正式導入 TCFD 框架,由董事會審議氣候治理架構,並建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
- 台達電:透過永續發展委員會,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與機會,並結合管理階層的績效獎酬制度。
換句話說,治理的重點是「制度化」,而不是「表態」。如果你是讀者,要檢查的就是:治理架構有沒有明確寫出來?董事會與高階主管的責任分工是否清楚?
二、策略(Strategy):風險與機會怎麼轉化?
這部分主要講解企業如何辨識轉型風險、實體風險,以及因應的策略與情境分析。
定義與觀念:策略是風險管理的延伸
TCFD 的第二個構面是「策略(Strategy)」,重點在於揭露企業如何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納入長期、中期與短期規劃。這裡包含兩大類:
- 實體風險:如颱風、洪水、乾旱,造成設施損壞或供應鏈中斷。
- 轉型風險:如碳稅、政策法規、客戶需求改變,造成成本增加或產品淘汰。
相對應的「機會」則可能是發展低碳產品、進入綠色市場或取得政府補助。最重要的是,企業需要進行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模擬不同溫升情境(例如 1.5°C 或 2°C)下的影響,並提出韌性策略。
技巧與應用:案例對照
- 緯創:揭露 SBTi 批准的減碳目標,並用情境分析解釋在 2030 與 2050 年的風險與機會。
- 英業達:在 2024 年報告中,將集團淨零路徑納入策略,並擴大溫室氣體盤查邊界至子公司,展現策略的全面性。
- 鴻華先進:明載短中長期的減碳目標,並在策略章節中說明新能源車的市場機會。
在閱讀時,你要特別注意「策略」段落有沒有清楚列出風險與機會,還是只是講很空泛的口號。能否找到具體的數據與目標,就是判斷的關鍵。
三、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怎麼辨識與控管?
這部分主要講解企業用什麼流程,來鑑別、評估與管理氣候風險。
定義與觀念:風險管理要有方法論
在 TCFD 框架下,「風險管理」不只是說「我們有風險控管流程」,而是要揭露「如何鑑別」「如何評估」「如何整合」。
例如,是否建立風險矩陣?是否將氣候風險納入整體企業風險管理(ERM)?這些細節,會直接影響 TCSA 評鑑時的得分。
技巧與應用:案例對照
- 英業達:建立跨部門的風險治理架構,涵蓋 AI、雲端與伺服器產品的供應鏈風險,並擬定對策。
- 台達電:定期進行風險盤點,將氣候風險納入 ISO 14001 與能源管理系統,做到內外部一致性。
- 緯創:在供應鏈章節,連結 TNFD 與 TCFD,展現如何將生態與氣候風險一併納入控管。
在解讀時,你要觀察的重點是:風險管理流程是否公開透明?是否有清楚的步驟,而不是籠統描述?
四、指標與目標(Metrics & Targets):用數字驗證承諾
這部分主要講解企業如何揭露 S1/S2/S3 排放、能源、水、廢棄物等指標與目標。
定義與觀念:指標是承諾落實的證據
TCFD 的最後一個構面,就是「指標與目標」。這裡的關鍵是將數據標準化,並對照基準年、當年度與目標年,讓讀者看得出企業的進度。
例如,S1(範疇一)、S2(範疇二)、S3(範疇三)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否有逐年下降?廢棄物回收率是否達標?再生能源占比是否逐步提升?
技巧與應用:案例對照
- 英業達:2024 年揭露 S1/S2 相較 2020 年下降 28.31%,並完成 31 項節能方案。
- 緯創:承諾在 2030 年達成 S3 25% 絕對減量,並有 SBTi 認證支持。
- 鴻華先進:設定明確的淨零時點,並公開階段性減碳路徑。
- 台達電:持續揭露能源使用效率與再生能源占比,並以 2030/2050 為目標年。
讀者在檢查時,要注意三件事:基準年是否清楚?數據是否有第三方驗證?短中長期目標是否合理?這三個缺一不可。
總結:四構面讓 TCFD 有跡可循
整體來說,TCFD 的四大構面(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就像是一份「檢查清單」,讓我們能快速判斷一家企業的永續報告書是否完整可信。
治理讓我們知道誰負責,策略告訴我們風險與機會如何被轉化,風險管理說明方法與流程,而指標與目標則是最終驗證。
實際案例如鴻華、英業達、緯創、台達,都展現了不同層次的揭露方式,提供我們撰寫、導讀與盡職調查時的最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