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姜曼住在一个名叫Chiang Dao的山洞里时,曾有大量的禅相出现在他的禅境中,其中有一些相当不寻常,这里我只提其中的几个禅相。几乎每晚的深夜时分,他会接见许多来自上下的各层天界的访客,他们分别在约定的时间来参访,他们的团体有大也有小。阿罗汉们也会定期来与阿姜曼说法并鼓励他。每一位阿罗汉都会为他显示他们般无余涅盘[i]的方式,有些阿罗汉是在Chiang Dao山洞里善逝,而有一些则是在别的地方般涅盘。他们会依照当时发生的前后顺序一一显示,并以一种激励人心的方式说明。
听阿姜曼说到那些阿罗汉时,我很气馁并为自己的不幸感到有些沮丧。我明明就跟阿姜曼一样有眼睛、耳朵与其他心识的功能,但却做不到他所能做到的事。一方面我喜欢听他说故事;但另一方面却很沮丧。我发现自己既想哭又想笑,一直忍住不让眼泪流下,因为我不想让其他的比丘认为我疯了。事实上,那个时候,在我的内心深处真的有些错乱。阿姜曼与这些阿罗汉之间激励人心的谈话是如此令人神往,在这世上很难再找到可与之相比的事。我尽量忠实呈现,但我怕我无法做到正确的解读。以下是阿罗汉们对阿姜曼所说的重点:「所有的阿罗汉内心都拥有超凡绝佳、最惊人且无与伦比的特质 —— 这些内在的美德卓立于人间与天界。每位阿罗汉都是克服了最大的艰辛后,才随佛陀出现在世间。每一位就像皇宫里自动出现的金矿,非常罕见稀有。阿罗汉的生活与世俗的生活方式形成强烈的对比,因为他们的生活动力完全来自于法义。虽然阿罗汉的色身与一般人一样,都是由相同的物质所构成;但是维持身体运作的心却是纯然清净,而心的清净又推动着色身的每一个层面。」
「你已所作已办,已将各种可能导致来生的因缘与心作完全的滤除分离,因此你已是一位阿罗汉。因为你是一个不会再有来生的人,成为又一位受到世间所崇敬的完美德行之源。所以我们现在前来拜访,并赞叹你的成就,因为这种成就非常的艰难,很难达到。尽管很多人希望能证得你现在的果位,但当他们面对种种的艰辛后,鲜有人成功。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本能地依靠父母与亲戚的支助,几乎没有人了解到自洲自依的重要性。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漫无目的地生活,没有作过任何有意义的事,这种人不胜枚举。因此,一位已完全证悟的阿罗汉出现在世间是极为稀有难得,每一个世界的众生皆可因此获益。你清净的成就,对于人类、天神、梵天等来说是一项庞大的利益。你也精通于心灵的共通语言,这种语言比任何其他的沟通方式都更重要。诸佛与某些特定类别的阿罗汉在教诫众生时都是使用这种语言,因为那是世间有情的共通语言。特别是在接触与教化非人众生时,只能依靠这种全宇宙都通用的沟通方式。而那些能够以心灵语言互相沟通的众生,比起以寻常方式沟通的众生能更迅速且更轻易了解对方的意思。」
每一位阿罗汉与阿姜曼结束振奋人心的谈话之后,皆会示现他般无余涅盘的方式。几乎每一位前来的阿罗汉都会让他仔细观察他们般涅盘的姿势。有些阿罗汉展示他们在结跏趺坐时是如何入三昧、死亡、般无余涅盘;有些则展示他们是如何以右胁倚地采「狮子卧」[ii]的方式般涅盘;有些则展示他们是如何在经行的步道中以站姿般涅盘;也有人展示他们是如何在来回经行时般无余涅盘。坐姿与卧姿是最常见的,采站姿或行走时般无余涅盘的阿罗汉则相对比较少。
他们精确示现圆寂的过程,呈现每一个细节,直到最后一刻为止。以坐姿圆寂的阿罗汉,他的身体会停止运作,然后像棉絮般轻柔地倒地并完全的静止;如果是以「狮子卧」圆寂的阿罗汉,则较难判断他死去的精确时间,他的呼吸是唯一可见的生命迹象,而当他静静躺下时,呼吸就会变得更加轻柔,彷佛是睡着了一般,身体的任何部分没有丝毫的移动,直到呼吸慢慢完全停止;那些采站姿圆寂的阿罗汉则直直地站着,左掌迭在右掌上,头微微地前倾,双眼紧闭,彷佛在沉思一般。他们似乎先短暂沉思后才慢慢跌落至地面,他们先成坐姿,然后如棉絮般渐渐轻柔地下滑平躺在地上;于经行中圆寂的阿罗汉则是先来回步行约六至七趟,然后才轻轻跌落在地面,然后完全静止地躺在地上。
那些阿罗汉在示现的时候,与阿姜曼之间的距离都不超过六英尺,这样才能使阿姜曼清楚看到圆寂时的每一个细节,好让他有深刻的印象。听到他讲述那些事的时候,我竟然有流泪的冲动。当这种奇怪的情绪袭向我时,我不得不转身面向墙壁,否则可能会引起骚动,成为这些故事的尴尬结局。这些阿罗汉的无余涅盘是在既优美又安详的状态下完成,与大多数人在死亡时所承受的折磨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听到每一位阿罗汉般涅盘的经过后,我感动不已,竟止不住眼泪。这些不凡的人最后离开充满混乱与困惑的世间,是值得令人省思的不凡事件。我相信任何人在听到之后,也会同样感动不已。
有三位阿罗汉在Chiang Dao洞般无余涅盘,其中两位是以「狮子卧」般涅盘;而另一位是经行时般涅盘。在示现如何圆寂之前,每一位阿罗汉都会先详细解释选择这个姿势的理由。极少的阿罗汉是以站姿或经行时圆寂;多数是采坐姿,但以「狮子卧」者为最多数。基于以上的禅境,阿姜曼得到了一个结论:几世纪以来,有许多的阿罗汉曾在泰国圆寂。就我记忆所及,包括了在Chiang Dao洞里圆寂的这三位阿罗汉;还有一个是在Wong Phra Chan的山里;一个是在华富里府的Tago洞里;另一个是在那空那育府(Nakhon Nayok)的Khow Yai;在南邦府(Lampang)Ko Kha县的Dhatuluang寺里也有一位。当然还有其他的阿罗汉,但可惜我已记不得了。
「涅盘」一词只适用于佛陀、辟支佛及阿罗汉,因为这些人的心中已经没有任何会导致来生的各种烦恼了。「涅盘」一词与尚有无明烦恼的众生无关,因为众生仍不断地在心中积聚导致来生的种子,因此「涅盘」这个称号完全不适用于他们。死此生彼;死彼生他处;于他处死后又另生他处。无知的人在生时如果从未为自己的来世做过任何的努力去培养德行,死后便很可能会转生至畜牲道,比起转生至较高级的人类、天人、梵天界的机会就要高出太多。所以那些偏好造恶业的人很可能正踏上投生在动物国度的其中一条道路上 —— 畜牲的世界比起其他更高级的境界更广大且多样化。但畜牲、人类、诸天却都有一个共同点:情感执着的重担,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转生,永不止息。因此,「涅盘」一词并不适用于他们。
唯一符合「涅盘」的就是那些心中已完全根除无明烦恼的人 —— 即便在他们仍活着的时候,烦恼也已完全熄灭。在圆寂的那一刻,没有任何残留的垢染与执取可将他们束缚在生死轮回中,甚至正在分解腐坏的身体也一样,心中对任何事物或地方都毫无执着。因此,他们毫无恐惧地向世界作出最后的道别,对于经由业果再出生于某个境界也不会有任何的渴爱,没有无止尽的「苦因」(集谛)。已证得绝对自由的心是不变与全然知足的,它对世间不再怀有任何的期待,例如身体。因此,世间就算是小如一粒原子也都无法钻进与侵扰全然清净的心。「涅盘」一词指的就是不再随外境起舞或忧虑,活着时不悲伤,死的时候也不遗憾,始终平静。
「涅盘」是适用于这些特殊的人所用的特殊词汇,心尚未清净的人是不敢以此自居的。「涅盘」不像果园或农场之类的个人财产,可以在未经业主的同意下被财团接管。想要拥有「涅盘」的人就必须自己努力修行去开发,守株待兔根本就是异想天开的事。
阿姜曼,这本传记的主角,得到许多阿罗汉激励人心的教法。他曾受到全国与世界各地虔诚佛教徒的拥戴与尊敬。他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声望,是因为他如实地实践了法义,直到心中领悟了真谛,已没有任何的虚妄残存。他能洞悉那些本质上是虚假之物,譬如有情的生命;正因如此,他放下他们,心不再执取。真正的阿姜曼,不再属于无常,已成为他所证悟到法义的实相,法尔如是 —— 永恒,不同于其他不稳定以及有时间限制的事物,时间的流逝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
[i] 无余涅盘,意思是指:已不残存任何个人身心元素(即:五蕴)的涅盘,是阿罗汉去世后的完全涅盘。
[ii] 狮子卧:佛陀向右侧睡,头靠在右手上,双腿并齐,一只腿与另一只腿略微交迭。当世尊最后一次躺下时,他采取同样的「狮子卧」般无余涅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