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秋分已過,但今年的秋高氣爽似乎來得比較慢一點,連假裡天氣好,朋友邀約去烏來的「內洞森林遊樂區」走走,應該會涼爽一點,還可以欣賞壯麗的大小瀑布群,以及吸收芬多精和負離子,據說全台負離子含量最高的地方,就在內洞森林遊樂區。
成立於 1984 年的「內洞森林遊樂區」,位於新北烏來,有「娃娃谷」之稱。是台灣北部低海拔溪流峽谷生態環境的代表,生態環境保留的相當完整,因峽谷內常有青蛙叫聲,故舊稱娃娃谷,乃「哇哇」音變而來。內洞森林遊樂區因南勢溪的上游切開岩壁,形成陡峭壯觀的峽谷景觀,也因攔水壩的阻擋,而形成一連串大大小小的山澗水瀑,與烏來風景區景觀連成一線。
內洞森林遊樂區內共有三條步道,分別為「觀瀑步道」、「賞景步道」、「森林浴步道」,我們選擇了平緩好走的「觀瀑步道」,來回大約1小時左右。


觀瀑步道沿途的南勢溪,有著美麗的藍綠色溪水相伴。

走到第一個休息的涼亭處,看到的是對面的「烏紗溪瀑布」,千萬別以為瀑布怎麼這麼小,這只是前菜而已,內洞瀑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瀑布群。

「羅好水壩」,又稱信賢堰堤,位於南勢溪上游,距離烏來區中心約6公里,主要功能為引水進入烏來發電廠,利用羅好壩與烏來電廠兩地之間約80餘公尺的落差發電。「羅好」之名來自泰雅族語」,是「森林濃密」之意。


羅好水壩
在拍什麼呢?這美麗的紫色小花,原來是麥門冬。

「麥門冬」是一種常見的中藥,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麥冬的塊根,其根塊味甘微苦,性涼,主治肺燥乾咳、吐血、咽乾口燥、便秘等。
植株呈叢生狀,地下有許多走莖及紡錘根,因植株低矮且耐陰、耐旱及耐貧瘠等特性,並具有匍匐性,其覆蓋效果很好,為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常見的地被植物,其花色優雅,夏秋兩季可以看見它淡紫色的可愛小花,因此常被應用於庭園景觀及公園道路之美化。
這次和另外三位朋友同行,其中一位對植物有研究的朋友指著這種植物說,這是「水鴨腳秋海棠」,它厚厚的莖裡面有水分,是可以吃的,戶外求生沒有水時,有人會採來吃,於是朋友摘了一小段,分給每個人試試它的味道,果然它的莖水分蠻多的,然後味道微酸微鹹,這是很特別的體驗,因為基本上我是不敢隨便吃路邊摘的植物(笑)。
水鴨腳秋海棠屬多年生草本,是台灣特有種,分佈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於山野道路旁潮濕地廣泛生長,是良好水土保持的地被植物。莖含蟻酸,直接摘取食用有生津止渴的功效,但不宜多食,以免蟻酸累積過多造成腸胃不適。



「內洞瀑布」又名「信賢瀑布」或「娃娃谷瀑布」,位於南勢溪與內洞溪之交會處,因受地形變化而呈現三層式的瀑布,上層瀑布落差13公尺,中層瀑布落差19公尺,下層瀑布落差3公尺,水量豐沛,水勢奔騰壯闊,可近距離欣賞氣勢磅礡的飛瀑景色。
看到眼前的景色,想起了「聽泉」的歌詞,真的很貼切。
潺潺的水兒流呀流不停
串串的輕響也數不清
繁華的時節湧山泉
湧出一季清新
悠悠載載傳天聲
綿綿無盡總輕盈
問著你也問著我
這世界甚麼事兒愁了人


連狗狗都開心的拾階而上

這邊是中段的景觀台,和朋友們在觀賞流過腳邊的湍急水流。

再往上,就是最上層的瀑布,也是瀑布的源頭,水量豐沛、氣勢磅礴,濺起了水花,也濺起了滿滿的負離子。


走完觀瀑步道後,又接到另一條「信賢步道 」,這條步道東側起點為信賢吊橋、西接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早期為連接福山與烏來間的道路,全程也是平緩好走。信賢步道以高密度的瀑布群聞名,步道沿途共有十座大大小小的瀑布,經年累月的水流,沖刷出各具特色的瀑布景觀。

整條路都適合遛寵物


以泰雅族元素裝飾的「信賢吊橋」,全長約30公尺,橫跨於南勢溪之上,從橋上可以一覽南勢溪的壯闊景色。


吊橋下藍綠色的溪水真美
走出信賢吊橋之後,沿著馬路走,就會抵達烏來台車搭車的地方,因為已接近中午時分,於是就直接在這邊用餐。

勇士廣場旁的「烏來瀑布」

到烏來,當然要品嚐部落美食,隨機找了一家餐館用餐,一進店內坐好位置,隔壁靠牆那一桌的客人,就主動跟我們說,他的腳下有躺著一隻大狗,但牠很乖,不會干擾到別人,想說先主動告知,免得我們無意間被大狗嚇到,還說這隻狗很溫馴,想摸牠也可以。
這隻狗果然很乖,整個用餐過程都安靜的趴在桌底下,連朋友跟牠互動,也不會有過大的動作。

點了竹筒飯、炸溪蝦、炒山豬肉、馬告烘蛋、炒桂竹筍、炒水蓮、炒半天筍、金針肉絲湯,味道也都不錯。
其中最喜歡馬告烘蛋,顆粒狀的馬告(山胡椒),咬下去微脆,然後整個特殊香氣馬上蹦出來,混合著烘蛋的好滋味。

烘蛋內黑色的點,就是馬告。

還有另一道炒半天筍也很喜歡,因為市面上較少見,所以如果有看到都會點。檳榔的花穗(半天花)與嫩莖(半天筍)皆能做成料理,口感有如嫩筍般爽脆,所以涼拌、爆炒兩相宜,但檳榔花與檳榔心都含有微量的檳榔鹼,要適量食用,避免過量。

炒半天筍
用完餐直接搭台車到烏來老街逛逛,老街上人潮沒有想像中多,一到老街入口,馬上瀰漫著烤山豬肉香腸的味道,而且都大排長龍,買了"馬告"和沒聽過的"達那"口味。
「達那」是原住民常見的香料「刺蔥」,它的味道結合了強烈的檸檬、香茅和花椒香氣,而且帶有獨特的酸甜風味。
還有另一攤賣原住民的米食類食物「吉拿富」,因為之前有吃過,所以知道它就像是部落版的水煮粽子,口感黏糯。
通常最外層是用月桃葉(不能吃),然後再放上一層假酸漿葉(可以吃),裡面再包入糯米或小米和山豬肉,再入鍋蒸煮。
「假酸漿葉」是生長於中低海拔山區的植物,屬紫草科碧果草屬,其富含高纖有利於腸胃蠕動,常用來包覆小米或糯米一起食用,具有助消化、消脹氣的功效。

「吉拿富」剝開後的樣子,黑色的葉子就是假酸漿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