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園區或科技業工作多年的朋友們,最常聊到的議題之一就是「什麼時候能退休?」
財務條件當然是最基本的門檻,但其實真的要退休不只是「有沒有錢」的問題;以下就是收集身邊已經退休或是正考慮著要不要退休朋友們的種種考量.
🔹 工作的舒適度
在科技業,工時長、壓力大幾乎是常態。
但對某些久經沙場的職場老將來說,工作反而是一種「穩定的節奏」。每天有目標、有挑戰,也有成就感。要完全放下工作,未必輕鬆。再加上在同個領域做久了,人脈廣、效率高,工作起來反而愈來愈順手─這樣的舒適感,也常讓人繼續留在職場。
🔹 生活圈跟朋友的連動
很多園區人退休後發現:朋友們還在上班,自己卻閒下來,生活反而沒有像工作時候般的熱鬧。
退休不是一個人的選擇,也和你的朋友圈、同事群體的節奏有關。
另一方面來講,當身邊同期的同事朋友們紛紛開始退休時,也會互相影響-讓人更有「該是我了」的念頭。
🔹 退休後的規劃
一旦離開職場,時間突然變多。這些時間要拿來做什麼?
旅行、陪伴家人、創業、副業、志工?如果沒有提前想過,退休後的生活很容易變成「每天不知道要幹嘛」。
所以,退休其實不只是「能不能退」,更是「退了之後要怎麼規劃時間」!
有些人選擇慢慢淡出,把工作調整成半工半休的顧問職;有些人則乾脆轉換跑道,去做一直想做卻沒時間的事。
也有一部分人則是選擇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以及運動健身等等.
而以上這些也不互相衝突,有人選擇以上我通通都要;把自己弄得比之前工作還忙的也有.
Φ小結
對於五六年級這批人來講,退休不等於躺平.
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轉換」─從大公司職場由上而下被動接受指令的工作型態,轉換成由自己主導跟設計的全新生活。
退休的關鍵,不光是財務考量.
而是退了之後,準備好怎麼規劃新生活嗎?
對於退休之後的生活藍圖越是明確,越有動力去跳脫原本的職場慣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