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成人內容即將進入的頁面,可能含暴力、血腥、色情等敏感內容

🦴法醫人類學_骨骼身分推估-年齡、性別 (2/5)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1️⃣ 年齡推斷

—法醫人類學利用骨骼與牙齒發育、融合與退化情況推斷年齡,可作為死亡時間與身份鑑定的重要參考。

骨數量差異 (縮小範圍)

—兒童遺骸多碎小骨片、骨端狀態是關鍵。

    • 新生兒/兒童:約 270 塊骨(骨端未癒合)。
    • 成人:約 206 塊骨(融合完成)。

骨骼發育與融合_骨骺閉合(未成年判斷)

    • 長骨的遠端與近端定義
      • 近端(proximal) → 比較靠近身體軀幹(軀幹中心)的骨骺端。 ex. 股骨近端:靠近髖關節的一端,連接骨盆。
      • 遠端(distal) → 比較遠離身體軀幹(往四肢末端)的骨骺端。 ex. 股骨遠端:靠近膝蓋的一端,連接脛骨。
      通常是遠端先融合,也就是說:✔ 股骨的生長板在膝蓋端(遠端)先停止 → 骨長度的主要增長在青少年時期逐漸完成。股骨遠端約貢獻全骨長度的 70% 以上。 ✔ 骨盆端(近端)的骨骺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最後才閉合。


  • 手、腳長骨骨骺
    • 0–12歲:

大多數骨骺尚未融合。

    • 13–18 歲:

骨骺開始陸續融合,但仍可見清楚的骨骺線。

肱骨遠端(約 13–16 歲):開始融合。

橈骨遠端(約 14–17 歲):開始融合。

股骨遠端(約 14–18 歲):逐步融合。

    • 17–19 歲:

脛骨遠端(約 17–18 歲):閉合完成。

腓骨遠端(約 17–19 歲):閉合完成。

    • 19–23 歲:

大部分長骨骨骺應已融合完成。 例如:股骨近端、肱骨近端。

    • 25–30歲:

鎖骨內端是最後一個融合。

  • 指標性骨頭
    • 7–13歲:髂骨、坐骨、恥骨三骨逐漸融合。
    • 16–21歲:髂骨棘融合。

🔍 法醫提示:如果鎖骨內端尚未完全融合,死者通常小於30歲。 生長板損傷 → 導致生長停滯或不對稱,癒合狀態可判斷死亡前多久受傷。

牙齒發育與萌發 (未成年判斷)

    • 乳牙:總數 20顆(上下顎各10顆),6–30個月間陸續萌出。
    • 恆牙:總數 32顆(包含智齒),
      6–12歲:乳牙逐步被恆牙取代。
      6–7歲:第一大臼齒萌出。
      11–12歲:第二大臼齒萌出。
      17–25歲:第三大臼齒(智齒)萌出(有些人缺失)。
    • 牙齒磨耗: 30歲後隨年齡增加牙尖鈍化、牙髓腔縮小,可用X光觀察。

🔍 法醫提示:若發現智齒尚未萌出,多為 <17歲
若智齒完全萌出並磨耗,可能 >25歲

顱縫閉合 (成年判斷)

    • 冠狀縫(Coronal suture):22–39歲開始閉合,40歲後大部分閉合。
    • 人字縫(Lambdoid suture):26–42歲開始閉合。
    • 矢狀縫(Sagittal suture):30–40歲逐漸閉合。

🔍 法醫提示:顱縫完全閉合的個體通常 >50歲

恥骨聯合表面(成年判斷)

    • 20–24歲:表面平滑、橫紋明顯。
    • 25–39歲:逐漸變粗糙、橫紋消失。
    • 40–49歲:邊緣鈍化、出現微小凹陷。
    • 50歲:坑洞明顯、不規則。

🔍 法醫提示:恥骨聯合表面形態常與骨盆性別特徵同時比對,準確率較高。

2️⃣ 性別推斷

—主要透過骨盆、頭顱及長骨特徵來推定死者性別;女性骨盆以生育為考量,男性骨骼較粗壯。

raw-image

左邊是一個男性頭骨,右邊是一個女性頭骨。

raw-image

恥骨下角,女性角度要比男性大。

raw-image



返回 🧬《法醫科學與犯罪現場》筆記目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aylor的沙龍
1會員
33內容數
「犯罪現場資料庫」+「推理小說」
Taylo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30
—骨骼分析、身分推估(年齡/性別/體型 /種族) 📊 summary 身分判別,對於整付完好的成人骨骸而言 性別及人種的判別率將近百分之百 年齡會有5到10歲的誤差 身高則有3.8公分之內的誤差 如果只有部分幾根骨頭,以上每一項的判別準確率就縮小了 0️⃣ 物種判別 —先確認遺骸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9/30
—骨骼分析、身分推估(年齡/性別/體型 /種族) 📊 summary 身分判別,對於整付完好的成人骨骸而言 性別及人種的判別率將近百分之百 年齡會有5到10歲的誤差 身高則有3.8公分之內的誤差 如果只有部分幾根骨頭,以上每一項的判別準確率就縮小了 0️⃣ 物種判別 —先確認遺骸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9/26
UP 🕰️ 判定死亡時間總表 📊summary 死後時間推估_進階 圖片來源:截圖自《Intro to Forensic Science-A survey of general forensics》講師: Dr. Adrienne Brundage 本圖用於非商業性學習分享,輔助說明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9/26
UP 🕰️ 判定死亡時間總表 📊summary 死後時間推估_進階 圖片來源:截圖自《Intro to Forensic Science-A survey of general forensics》講師: Dr. Adrienne Brundage 本圖用於非商業性學習分享,輔助說明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9/22
UP 🕰️ 判定死亡時間總表 📊summary 初階死亡時間判定方法之一。 透過觀察胃與腸道內殘留食物的性質、位置,推測死者死亡時距離「最後一次進食」的時間。 ⚠️ 受飲食內容、精神狀態、疾病及環境因素影響,僅能作為參考,必須與其他死亡徵象交叉比對。 1️⃣ 原理 死亡後消化
Thumbnail
2025/09/22
UP 🕰️ 判定死亡時間總表 📊summary 初階死亡時間判定方法之一。 透過觀察胃與腸道內殘留食物的性質、位置,推測死者死亡時距離「最後一次進食」的時間。 ⚠️ 受飲食內容、精神狀態、疾病及環境因素影響,僅能作為參考,必須與其他死亡徵象交叉比對。 1️⃣ 原理 死亡後消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中,有一門稱為「演化心理學」的分支,旨在探討不同人類行為的背後,能否以演化角度去理解與分析。也就是,怎樣的行為可以幫助人類生存下來,並增進繁衍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中,有一門稱為「演化心理學」的分支,旨在探討不同人類行為的背後,能否以演化角度去理解與分析。也就是,怎樣的行為可以幫助人類生存下來,並增進繁衍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人不只是社會的動物,也是時間的動物。 在當下的時間,我們透過人際與團體等相互的關係,可以認知「我是誰」這個命題的一個面向。但,除了「現在」這個時間點外,每個人都背負了過去,因為「過去」才造就了現在的自我,透過不同文化圈、家庭、教育等等時間的塑造,每個人才能成長為一個獨特的個體。
Thumbnail
人不只是社會的動物,也是時間的動物。 在當下的時間,我們透過人際與團體等相互的關係,可以認知「我是誰」這個命題的一個面向。但,除了「現在」這個時間點外,每個人都背負了過去,因為「過去」才造就了現在的自我,透過不同文化圈、家庭、教育等等時間的塑造,每個人才能成長為一個獨特的個體。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透過考古記錄該物種的雌性表現出六種常見的進化類型
Thumbnail
透過考古記錄該物種的雌性表現出六種常見的進化類型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