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 判定死亡時間總表
📊summary
初階死亡時間判定方法之一。
透過觀察胃與腸道內殘留食物的性質、位置,推測死者死亡時距離「最後一次進食」的時間。
⚠️ 受飲食內容、精神狀態、疾病及環境因素影響,僅能作為參考,必須與其他死亡徵象交叉比對。
1️⃣ 原理
- 死亡後消化立即停止 → 食物停留在當時所在的位置。
- 透過食物殘餘狀態,可判斷死者距離上次進食時間。
- 特殊情況(如酒精、藥物、中毒、劇烈運動、情緒緊張)會延緩或加速胃排空。
2️⃣ 器官排空時間

3️⃣食物消化時間參考_胃
- 液體 → 約 30 秒進胃,吸收快
- 蔬菜沙拉 → 約 1.5–2H
- 高脂肪 / 高澱粉 → 消化速度比蛋白質快,但排空延長
- 蛋白質餐(如火雞大餐、牛排) → 3–4H
- 混合餐(油脂+蛋白質+碳水) → 可能 4–6H 才完成排空

圖片來源: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21366?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21366
🎯 案例 —
- 情境設定
現場發現一具屍體,死者屍斑可壓退,胃內仍有未消化的白飯與青菜,部分已呈現泥狀;小腸內未見明顯食糜。 - 推估步驟
- 胃內仍有可辨識固體食物 → 推測死後不超過 2 小時。
- 小腸尚未充盈 → 表示食物尚未進入腸道循環。
- 結合屍斑尚未完全固定(約死後 6 小時內) → 推估死亡時間更精準。
👉 此案例顯示 — 胃內容物檢查可提供「距離上次進食時間」的重要參考,但必須與屍斑、屍冷等徵象比對,避免單一判斷誤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