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興起,對我來說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與影響。現在,設計有 Canva,影片剪輯有剪映,文案有GPT,這些工具幾乎涵蓋了我過去的專業與強項。曾幾何時,我認為只要花時間學好一門技術,花上十幾萬甚至二十萬進修,這輩子絕對不會失業。因為「一技在身」在過去是很穩定的保障,但現實卻在疫情後完全翻轉。
疫情後的真相
疫情打亂了所有的節奏,市場需求量急速下降,客戶殺價殺得滿天飛。雖然收入還沒到「零」,但相較過去的穩定與豐厚,落差非常明顯。
AI 工具的崛起,對我來說既是幫助也是挑戰:- 好處:可以減少許多精力投入,讓我更快完成想做的事。
- 壞處:AI 發展太快,種類繁多,要學習反而變得更迷惘。
我常常需要花很多時間上網做功課,看評價、試用、比較,摸索哪些工具真正適合我。
AI 在設計/創作領域的好處
- 加速工作流程:過去需要幾天完成的設計,現在可能幾小時就能出稿。
- 降低學習門檻:不需要再花十幾二十萬學軟體,很多功能透過 AI 就能輕鬆上手。
- 提升生產力:讓人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策略、創意,而非基礎操作。
- 跨領域嘗試:文案、影片、設計,可以同時涉足,不再被單一專業綁住。
AI 帶來的挑戰與壞處
- 價值被稀釋:當人人都能用 Canva、GPT 產出內容,專業設計與文案的價值被拉低。
- 價格競爭激烈:客戶更容易比價,殺價空間越來越大。
- 技術更新過快:工具每天都在變,跟不上就被淘汰。
- 差異化更難:AI 產出的東西雖快,但也可能千篇一律,要突顯自己的風格更困難。
未來被取代的可能性
基礎操作:肯定會被 AI 取代,例如簡單的修圖、排版、基本文案。
高端創意 & 策略:短期內 AI 還難完全取代。
真正的價值在於:
能不能提出獨特的視角?
能不能把品牌故事說進人心?
能不能整合策略、設計與執行?
👉 未來的專業人,不是單靠技術,而是結合「洞察力 + 故事力 + 整合力」來生存。
很多人以為 AI 讓事情更簡單,結果反而掉以輕心;其實有了 AI,你更需要不停學習。因為AI 確實提升便利性,但也讓競爭門檻更高,學習速度必須比過去更快,因為一旦慢下來,你可能就會被淘汰。AI 不是要讓我們失業,而是要逼我們重新定義「專業」。AI 不會取代所有人,但會取代那些「不懂得善用 AI」的人。 未來不是人和 AI 的對立,而是「誰能跟 AI 合作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