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家3D列印的贈品很多人討論,太多專家發表意見!有一個廠商發表了很關鍵的觀念!『食品級原料做出來的東西不見得符合食品容器法規,法規的驗證應該用最終產品去檢驗!』
塑膠原料上更複雜一點,不只是看材質,也是要看"型號"!非專業人可能很難想像,就連專家說安全的PP材質,型號都百百種!每一種特性都不一樣,也不是每一種都能符合所有的食品容器法規!
同一個型號有沒有經過驗證有甚麼差異?就是品質穩定性!因為生產過程有很多可能污染的元素!比如礦泉水產線,生產出來的礦泉水有經過法規認證跟沒有經過法規認證有甚麼差異?都一樣是礦泉水,可是你難保製程中可能濾心髒了,可能哪裡管路破了造成汙染,最終成品有經過認證就是確保品質無異!檢驗費用很高,通過檢驗的產品價格一定比較高!
相同的,食品級的3D列印材料很多,依工廠生產的條件要達成並不困難,可是3D列印原料不等於成品符合食品容器認證!因為你難保3D列印的過程中被其他因子汙染!全家這件事情上很單純,就是抽檢去做食品容器法規的檢驗,然後公開報告就好了!如果沒有,全家委託的廠商開發人員要打屁股,既然是"直接接觸食品"的容器,竟然沒有想到送檢,那真的不應該!
回到標題的本質,我個人認為,只要材料選擇無誤,3D列印的產品符合食品容器法規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只要原料選擇正確,產品問題不大!3D列印很單純,製程複雜度還比工廠開模單純,網路上大家提到的缺點,比如說3D列印層積熔接不完全,或是層積容易卡髒東西之類的,那算是產品的缺點,跟產品符不符合食品容器沒有關聯!
再來,為什麼我常常說不鏽鋼是安全產品,真的不需要擔心。因為不鏽鋼熔點跟金屬可能釋放出來的溫度,通常都是好幾百度,遠遠的高於實際使用溫度!所以真的不用擔心!可是塑膠不一樣!大部分塑膠熔點在160~200度,高分子有可能移動變形的溫度在60~100度之間,這個溫度完全就是日常使用的溫度範圍內!所以對於塑膠材質選用要更加注意!
簡單結論,3D列印能不能生產符合規定的食品容器?理論上絕對沒問題,拿檢驗報告出來就對了!
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工法也一直在變!可以提出質疑,不需要排斥任何新工法!用目前的規範來檢驗就是最好的自證,不適合的工法自然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