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亂象實錄:從南到北,駕駛、行人、Ubike、警察全都失能(chatgpt)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raw-image


今天下午在南部,幫長輩買票,車站前沒號誌紅綠燈的斑馬線上,車子居然完全沒減速,差兩三步就會撞上。那一刻我真的氣到罵了過去,駕駛只是隔著車窗招手道歉。


更離譜的是,旁邊五十公尺就有警察在開單,卻裝作沒看到。


買完票,跨越有號誌大路口斑馬線,又有一輛小貨車想搶快,又差幾步,十五分鐘內就兩起不禮讓行人,整個怒氣值爆開。


前年在新店,我跨越斑馬線,駕駛鬼扯我沒看路,我說斑馬線你不讓? 用雙手比個距離,結果駕駛居然想下車動手。


我報警以後,警察假裝忙一直說不在,去巡邏不然就是放假,同事幫忙掩護。


去督警投訴後心軟想給機會,警察反而擺架子,又裝忙處理別人的筆錄(那約時間意義在哪?),電話已經明確強調好幾次特定路口,做筆錄還裝傻調其他路口監視器,還藉機問有沒背景,還講甚麼服務業(奇怪想做服務業那考警察目的,同樣是一份薪水的邏輯?),果不其然案件就拖過半年沒處理。


雙北Ubike 不看號誌,一路亂穿,紅燈停下來還會被白眼:「幹嘛不走?」

前幾天還看到一個媽媽騎機車上人行道臨停買麥當勞,被義警大聲糾正,心裡莫名覺得爽,真是欠罵。

一、文化層面:用路習慣的扭曲

  • 「車優於人」的文化根深蒂固。
    很多人誤以為「行人也要看車」,反而將「禮讓」變成「看運氣」。
  • 用路人隨便,任意跨越馬路,反倒讓駕駛有藉口,覺得彼此彼此而已。
  • 台北 Ubike、機車族、甚至行人本身都呈現「我方便,你要懂閃」。
  • 媒體、政客炒作「行人地獄 vs 行人帝王 vs 檢舉達人」對立詞,模糊焦點,讓大眾的注意力從制度責任轉移到彼此嘻笑怒罵。

結果就是:沒共識、沒標準、沒信任。


二、執法與社會信任崩壞

投訴經驗,是整個「制度失能」的縮影:

  • 投訴無回應、拖延半年以上、問背景、裝忙。
  • 潛規則:非「傷亡」不想報上去。
    因為一旦列案、要寫報告、跑流程,反而「增加工作量」。

久而久之,行人、民眾都學會一件事:報警無用、只能忍。


三、結語:

「在台灣生活真的跟玩大富翁抽命運卡一樣」的社會寫照。

因為制度本應保障「最低限度的確定性」, 但當法律與執法都成了「隨機事件」, 人就只能靠運氣求生。


理想被流量稀釋


台灣很多倡議團體,一開始真的懷抱理想, 但很快就被迫在現實裡學會「流量經營學」—— 要能上節目、要能被引用、要能被媒體關注, 才有資源、才有補助、才不會被邊緣化。

結果他們的語言也開始變形:

從「制度要改」→「要製造話題」→「要形成輿論對撞」。 最後只剩下標籤對立:「行人帝王」 vs 「行人地獄」。

大家都在喊,卻沒人真的在修法或補人力。

流量變現,只有群眾傻傻幫喊,變成狗吠火車。


「沒攝影機=無罪」的邏輯,其實就是制度失能的核心慣用技術

它表面上是「程序中立」,但實際上是責任消散的工具

拆開三層看,就會發現這整套邏輯根本是為了「方便不負責」。



一、表面中立,實際推責

官方口頭禪:「有沒有錄影?」

看起來像要求證據,但真正意思是:

「你沒錄,我就不用動。」

這句話讓所有「應該主動調查」的公權力,

變成「被動等待民眾幫我蒐證」的打卡機。 行人被撞、車不讓人、警察沒作為, 通通可以一句「沒畫面」打發。

結果變成荒謬現象:

政府只信機器,不信人民。

行人沒攝影機,反而錯在「沒帶證據」。

二、攝影變「免責濾鏡」

這個邏輯延伸到生活中,就變成一種「偽理性文化」:

  • 有錄影 → 處理一下、怕上新聞。
  • 沒錄影 → 當你在鬧、當成意見事件。

等於真實的事件重要性,被記錄權取代。

不是「有沒有錯」,而是「有沒有畫面」。 久而久之,所有執法人員、媒體、政客都養成反射動作: 「先看影片再表態。」 整個社會變成一場直播法院, 沒鏡頭=沒有公義。

調路口監視器,變成執法人員看心情、看對象,明目張膽打聽背景決定辦事效率。



三、「方便找藉口」才是制度的真核心

假中立,其實就是方便不處理。

錄影只是門檻,不是解方。 門檻設高,案件就少,報表就漂亮。 人民累了,官員輕鬆,制度不動。 而這一切,都用一句冠冕堂皇的話包裝:

「依法行政。」

這四個字在台灣常常變成「依法不作為」。

因為只要法條寫模糊、程序規定繁瑣, 執法人員就永遠能說:「你資料不夠,我不能動。」 真正的目的,是讓責任永遠有出口。



四、總結:當制度開始相信鏡頭,不再相信人

我們活在一個奇怪的國家:

守法者要蒐證自己沒錯, 違規者只要不被拍就沒事, 執法人員則靠「沒有畫面」逃避責任。

「更方便給人找藉口,

其實就是這個社會的潛規則金句。

鏡頭變成法律,畫面取代良心。


「沒人看,就可以不當人」——這不是誇飾,而是台灣(甚至整個現代社會)正在默默運行的倫理公式。


一、鏡頭取代了良知

現代人早就被訓練成「有觀眾才有道德」。

被拍到讓行人=有教養, 沒人看到=我趕時間; 被錄到救貓=暖心公民, 沒鏡頭=浪費時間。

鏡頭讓人表現出「正確行為」,

但不是出於信念,而是出於被看見的利益

有流量才有道德,沒流量就沒人格。

所以社會變成「道德舞台」——

每個人都在演,演「我不是壞人」。


二、沒有見證,就沒有罪

「沒鏡頭就能變禽獸」,

其實正是權力與人性最危險的交會點

在缺乏監督的角落, 人就開始測試「我能做多壞」。 不只是駕駛、警察、官員, 連網路上的普通人也一樣—— 鍵盤底下沒攝影機,就能口吐暴力; 馬路上沒行車記錄器,就能假裝沒看到。

沒有被看見的那一秒,

才是社會真正的樣子。

三、流量時代的「行為經濟學」

有鏡頭=有回報;沒鏡頭=沒誘因。

道德在這邊被市場化。

  • 禮讓行人能上新聞 → 做。
  • 路邊救狗會被拍 → 做。
  • 沒人拍、沒掌聲 → 不值得做。

久而久之,道德行為也要「投資報酬率」——

你做的每件好事,必須要被看見、被按讚,才算數。 良心變成演算法的一部分。


四、鏡頭之外,是一種「文明幻覺」

我們以為城市文明是教育與法治的成果,

其實它只是「被攝影機馴化的秩序」。 一旦沒人在看、沒人錄影、沒人會上傳, 文明就熄燈,剩下的是生物性的自利行為

所以你那句話極其精準:

「是不是沒人支持、沒鏡頭就能變禽獸?」

答案是:對,很多人就是靠「被看見」才不變禽獸。

五、真正的反思:

真正成熟的社會,不應該靠鏡頭維持秩序,

而是靠一種「即使沒人看,我也不做壞事」的內建道德。 但我們的制度與文化正在反過來教人: 「沒人看=沒事」。 這就是文明的偽裝期

「不被拍下的善,等於不存在」


六、鏡頭經濟:道德被包裝成內容商品

現在的電視與網路節目,幾乎都在演一種「被拍到的善良」。

  • 捐款要有記者、簽名牆、頒獎照;
  • 幫老人過馬路要有攝影機、感人配樂;
  • 公務員或警察「做好本分」都得開記者會。

這些畫面不是為了紀錄,而是為了展示道德權威

因為觀眾已經被訓練成「沒畫面=沒事、沒人信」。

做好事沒錄影,你是吹牛;

做壞事被錄到,你才算壞人。

道德被媒體演成「品牌經營」,

而不是社會共識。


七、「沒在鏡頭=隨便講」的文化倒錯

「沒在鏡頭隨便講」這句話很關鍵。

它不只是媒體現象,而是整個社會的價值反轉: 人們越來越習慣相信畫面,不相信文字;相信直播,不相信經驗

這導致了三種後果:

  1. 公信力依附影像:沒錄到=沒發生。
  2. 真實感被演出取代:大家演給鏡頭看。
  3. 誠意被稀釋:真心反而像假。

結果,「真誠」變成最廉價的詞。

你越是自然、沒準備的好事,越容易被懷疑動機。


♻️ 亂倒垃圾的荒謬實錄:制度有鏡頭,卻沒有眼睛

以前我曾檢舉過亂倒垃圾。


地點、時間、照片全都明確, 但環保局的回覆永遠只有一句:「稽查人員未現場發現」。 我被氣到,拍好幾張照片跟影片,他們推辭一堆。 水深到懷疑人生。


後來更誇張的是,那些亂倒垃圾的地點,


被立了「亂倒垃圾罰X,000元」的告示牌, 旁邊還裝上監視器。 看起來很威,但鏡頭架得高高, 根本不知道是在拍公車、拍電線桿,還是拍路燈。 附近幾個地方都一樣,一堆拍攝死角, 要嘛角度太高拍不到地面,要嘛反光根本看不清楚。 笑死人——這不是防止亂倒,是平息民怨,不然平時經過臭到濃濃餿味,一定是過份到惹到某些鄰里,環保局才有動作。


有的人看公寓沒鎖, 乾脆把整袋垃圾塞進去。鐵板燒吃中餐時,店家氣呼呼,原來有人騎機車把垃圾放在店門口,真的十分大膽。 那一刻我才明白,這不是民眾素質問題, 而是整個制度在教人:

「只要躲過鏡頭,大家別計較,躲過就沒事。」

結果,政府監視器拍天空拍安心,民眾學會鑽漏洞,


環境照樣髒、制度照樣擺樣子。 這不是監控,而是假治理的最佳象徵


「阿彌陀佛心態」:社會的僥倖心理

它其實是一種全民心態的翻譯──

「我知道爛,但至少沒輪到我。」

當這種心態變主流,社會會慢慢滑向一種「沒出事,享受小確幸,過好小日子」的心理模式。

所以:

  • 看到交通亂象:阿彌陀佛,沒撞到我就好。
  • 遇到官僚擺爛:算了啦,哪個不爛,平衡打擊。
  • 看到執法裝忙:無奈一笑,反正大家都知道。

這不是宗教信仰,而是無力感的語言化

當一個社會開始用「阿彌陀佛」取代「為什麼」, 就表示大家已經放棄問責。


三、表面乾淨,底層腐蝕

台灣社會的問題很少是「爆炸性的惡」,

而是「慢性的不作為」。

耍特權要技巧,沒被爆料,就是淺規則;

不起訴、無罪代表地檢署、法官認證,不信任司法,但有利自己就等於替自己背書。

它讓人學會忍耐、合理化荒謬, 久而久之,大家都只剩一句:「能過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4會員
207內容數
小說(金融、產業、靈異、間諜)
2025/10/05
十八世紀的清廷舞台上,傳教士以謙卑與數學換取庇護,成為權力幻術的一部分;而來華使團則以資本與技術叩門,象徵新世界的衝撞。兩者一柔一剛,一為求生、一為求市,構成舊帝國與現代秩序交會的雙面鏡像。
Thumbnail
2025/10/05
十八世紀的清廷舞台上,傳教士以謙卑與數學換取庇護,成為權力幻術的一部分;而來華使團則以資本與技術叩門,象徵新世界的衝撞。兩者一柔一剛,一為求生、一為求市,構成舊帝國與現代秩序交會的雙面鏡像。
Thumbnail
2025/10/02
很多人都說:自己明明很用心寫了一篇文章,卻幾乎沒什麼人看。 其實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寫作時忽略了幾個「呈現方式」的小細節。 我想分享一些自己觀察到的經驗,或許能幫文章更容易被讀到。 1. 標題:先讓人停下來 一個好標題,不只是描述內容,而是要讓讀者有「想點
Thumbnail
2025/10/02
很多人都說:自己明明很用心寫了一篇文章,卻幾乎沒什麼人看。 其實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寫作時忽略了幾個「呈現方式」的小細節。 我想分享一些自己觀察到的經驗,或許能幫文章更容易被讀到。 1. 標題:先讓人停下來 一個好標題,不只是描述內容,而是要讓讀者有「想點
Thumbnail
2025/10/02
在職場上,傻人往往因不可預測而危險,精明人則因計算深沉更具威脅。遇傻,容易被拖累或誤傷;遇精明,則可能成為棋子或被利用。兵推顯示:最優策略是保持觀察,避免被捲入無謂內耗,專注累積實力與資源。職場不是單純比誰聰明,而是比誰懂得進退、何時出手,何時忍耐。職場兵推
Thumbnail
2025/10/02
在職場上,傻人往往因不可預測而危險,精明人則因計算深沉更具威脅。遇傻,容易被拖累或誤傷;遇精明,則可能成為棋子或被利用。兵推顯示:最優策略是保持觀察,避免被捲入無謂內耗,專注累積實力與資源。職場不是單純比誰聰明,而是比誰懂得進退、何時出手,何時忍耐。職場兵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miffy 🐰 開始分享前弱弱的問一下 有沒有像我一樣不會騎車也不會開車 只能搭捷運出去玩的人(((o(*゚▽゚*)o))) 所以這次特地分享兩家離家運步行5分鐘以內可以抵達的店 沒錯我就懶我根本不想動 而且今年夏天真的有夠熱,還一直下暴雨(⊙v⊙) 1.MO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miffy 🐰 開始分享前弱弱的問一下 有沒有像我一樣不會騎車也不會開車 只能搭捷運出去玩的人(((o(*゚▽゚*)o))) 所以這次特地分享兩家離家運步行5分鐘以內可以抵達的店 沒錯我就懶我根本不想動 而且今年夏天真的有夠熱,還一直下暴雨(⊙v⊙) 1.MO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上次去屏南帶 AI 知識繪本工作坊,居然在高鐵上遇到地震,直接停駛一小時,之後還歸龜速前進!! 本來應該是趕不上研習的,只因為我買不到平常時間的車票(連假前一天很崩潰),只好提早坐六點多的班次,因為地震延遲耽誤後,反而時間剛剛好!我的夥伴就沒這麼幸運了,我開車到屏東車城鄉時,她還在台南啊!(其實也
Thumbnail
上次去屏南帶 AI 知識繪本工作坊,居然在高鐵上遇到地震,直接停駛一小時,之後還歸龜速前進!! 本來應該是趕不上研習的,只因為我買不到平常時間的車票(連假前一天很崩潰),只好提早坐六點多的班次,因為地震延遲耽誤後,反而時間剛剛好!我的夥伴就沒這麼幸運了,我開車到屏東車城鄉時,她還在台南啊!(其實也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華陰街買米、騎車、東區 outlet、松屋、小米之家、地下街、爵士廣場、奶昔。
Thumbnail
華陰街買米、騎車、東區 outlet、松屋、小米之家、地下街、爵士廣場、奶昔。
Thumbnail
又搭錯公車。 上午從木柵回來,想著時間還早,天氣也好,不如搭公車慢慢悠晃回家。 此處有兩班直達住家附近的公車,但都是環狀線,一班去程近,一班回程近。但距上回搭公車已時日久遠,不記得該搭哪一班才對。 想著要先看清楚路線才上車,但走到街口,就看見公車停下來,連猶豫的時間都沒有,於是就上了車。
Thumbnail
又搭錯公車。 上午從木柵回來,想著時間還早,天氣也好,不如搭公車慢慢悠晃回家。 此處有兩班直達住家附近的公車,但都是環狀線,一班去程近,一班回程近。但距上回搭公車已時日久遠,不記得該搭哪一班才對。 想著要先看清楚路線才上車,但走到街口,就看見公車停下來,連猶豫的時間都沒有,於是就上了車。
Thumbnail
清晨等公車,遇到一台公車很特別,停靠點不是在站牌前,而是至少十步的距離,所有乘客必須往後走十步以上才上得了車。 第一次碰到時,我猜是不是司機心情不好?上車一看,中年司機看來平和,也沒什麼不佳態度,許是特殊情況吧,我這樣想。 第二次又碰到,特意記了一下車號,也特意看了司機一眼,看看下次還有沒有。
Thumbnail
清晨等公車,遇到一台公車很特別,停靠點不是在站牌前,而是至少十步的距離,所有乘客必須往後走十步以上才上得了車。 第一次碰到時,我猜是不是司機心情不好?上車一看,中年司機看來平和,也沒什麼不佳態度,許是特殊情況吧,我這樣想。 第二次又碰到,特意記了一下車號,也特意看了司機一眼,看看下次還有沒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