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重機在台灣,最無奈的不是風險,而是制度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在台灣,黃牌與紅牌重機騎士的心情往往很複雜。

當初花了不少錢考大型重機駕照,再添購一台能跑遠途、享受風與自由的車,但真正上路後才發現,騎車的路不只是柏油路,還得繞過層層制度與社會眼光。

稅金比照汽車,卻不能上國道


這幾乎是所有重機族最常提到的矛盾。


政府對排氣量 550cc 以上的紅牌重機收取的燃料稅、牌照稅幾乎等同汽車,但國道卻依然禁行。

雖然曾有試辦開放,但因事故與輿論壓力,最終仍沒有推進。

你每年繳出和汽車差不多的錢,卻被迫繞縣道、快速道路,行車時間拉長,安全風險也未必降低。

車檢常被認為是刁難


每年檢驗,對一些喜歡改裝或維護愛車的騎士來說,常像是一場心驚膽戰的考驗。


標準並非完全不合理,但在執行上往往被批評過度嚴苛,或缺乏對重機文化的理解。

噪音取締合理,但印象已被定型


我自己也覺得吵到人不好,噪音管制是合理的;但社會大眾對重機的印象早已被「改管、暴衝、危險駕駛」定型。很多人看到重機加速的聲音或速度就本能地恐懼,甚至覺得我們天生就是在「炫技」。


停車,是一個無聲的尷尬


重機比一般機車大得多,停汽車格會覺得不好意思;停機車格又怕被刮傷,或被認為占位子。


城市裡對重機的空間規劃幾乎是空白,許多時候騎士只能在合法與不便之間找縫隙。

這些看似零碎的困境背後,其實有著共同的根源──安全顧慮、政治誘因不足、社會信任低。

高速事故率確實讓政府保守;重機族群票數少,缺乏足夠的政治聲量;部分騎士的危險駕駛與改裝噪音,也讓一般人對重機始終不友善。

但我仍然相信,這是可以慢慢改變的。


當更多騎士選擇安全守法、用正面形象說話;當數據能被整理出來,讓政策看見真實的事故比例;當城市願意劃出專屬的大型重機停車格、改善路權……重機不必再是邊緣族群。


風,應該是自由的。


而不是被制度和刻板印象,吹得七零八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orter淞的沙龍
10會員
96內容數
Porter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8
線上課上過,但真正看到老師臨場判斷與處理,體會到學習的深度只能在現場感受到。
2025/09/28
線上課上過,但真正看到老師臨場判斷與處理,體會到學習的深度只能在現場感受到。
2025/09/28
星期五和學生的一句話,讓我發現快樂其實比想像中簡單,也更便宜——它只是回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Thumbnail
2025/09/28
星期五和學生的一句話,讓我發現快樂其實比想像中簡單,也更便宜——它只是回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Thumbnail
2025/09/21
今天陪大哥去捐血,起初只是單純想幫助他轉換心境。 沒想到這個舉動,不僅讓他暫時走出混亂,也在無形中影響到櫃台妹妹與太太,讓她們也有意願下次一起參與。 手心向下,不只是一袋血,而是一股能擴散出去的能量。
Thumbnail
2025/09/21
今天陪大哥去捐血,起初只是單純想幫助他轉換心境。 沒想到這個舉動,不僅讓他暫時走出混亂,也在無形中影響到櫃台妹妹與太太,讓她們也有意願下次一起參與。 手心向下,不只是一袋血,而是一股能擴散出去的能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胆量。
Thumbnail
你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胆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對開車的心理壓力以及克服恐懼的過程。內容包括在臺灣及美國開車的經歷,以及作者在接送孩子時的挑戰和心理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對開車的心理壓力以及克服恐懼的過程。內容包括在臺灣及美國開車的經歷,以及作者在接送孩子時的挑戰和心理轉變。
Thumbnail
騎著機車,在上班尋常不過的馬路,某一段平面三線道,前後左右難得剛好沒有汽車,連過兩個直線綠燈後發現前方紅燈,稍微放慢了速度,雖然本來就騎不快,突然被長按喇叭,而且有一輛機車從左後方貼近並超車到我前方停下,那位阿伯還一直回頭瞪我,似乎有話想說,但他看到我安全帽右方的行車紀錄器後,就沒下一步動作。
Thumbnail
騎著機車,在上班尋常不過的馬路,某一段平面三線道,前後左右難得剛好沒有汽車,連過兩個直線綠燈後發現前方紅燈,稍微放慢了速度,雖然本來就騎不快,突然被長按喇叭,而且有一輛機車從左後方貼近並超車到我前方停下,那位阿伯還一直回頭瞪我,似乎有話想說,但他看到我安全帽右方的行車紀錄器後,就沒下一步動作。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每天上班下班,忙著接送孩子,面對柴米油鹽的日子裡,突然有天看到一部YouTube影片--北海道騎重機。心想在美麗的景色下,騎著重機悠閒的旅遊,看到美景隨時都可停下來拍拍美照,就這樣~~~我就鼓起勇氣報名新竹的超重機駕訓班!!(結果,老公說北海道騎車只要白牌就可上高速公路,嗚嗚~~不早說)
Thumbnail
每天上班下班,忙著接送孩子,面對柴米油鹽的日子裡,突然有天看到一部YouTube影片--北海道騎重機。心想在美麗的景色下,騎著重機悠閒的旅遊,看到美景隨時都可停下來拍拍美照,就這樣~~~我就鼓起勇氣報名新竹的超重機駕訓班!!(結果,老公說北海道騎車只要白牌就可上高速公路,嗚嗚~~不早說)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騎機車需要注意停車位置和行車安全,並介紹了一款環保集點APP,讓讀者可以獲得相關的綠色消費回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騎機車需要注意停車位置和行車安全,並介紹了一款環保集點APP,讓讀者可以獲得相關的綠色消費回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