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和家人吃完飯後,我帶著一位好大哥去捐血。
起初並沒有什麼宏大的計畫,只是單純覺得:他最近心裡很亂,遇到不少家庭上的事情,而我一時之間也想不到該怎麼幫他。
於是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就對他說:「哥,要不要去捐血?」
因為捐血不需要太多準備,也沒有任何利害關係。
走進去,坐下來,伸出手臂,就能完成。
更重要的是,它能把人從「承受壓力」的角色,轉換成「給予幫助」的角色。
當手心向下時,你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世界加諸的東西,而是主動給出去一些。
那份踏實感,並不會馬上改變現實,但能立刻影響心境。
老實說,我上個星期才捐過血,根本沒有必要這麼快再去。
但我依然選擇陪著他。因為我清楚,這不只是「再捐一次」而已,而是一種陪伴。
當他完成捐血,走出捐血站的那一刻,我心裡沒有多想,只覺得這或許能對他有些幫助。
而我也在提醒自己:手心向下並不是抽掉幾百 CC 的血液,而是一種狀態的延續。
更令我驚訝的是,這件小事並不只影響了他。
我們公司的櫃台妹妹,還有我的太太,看到後也說:下次想一起去捐。
這正是我所希望的結果——不用說教,不需要強迫,只是透過一個簡單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別人,讓他們也願意成為手心向下的人。
捐血不會改變一個人的困境,也不會立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但它能夠悄悄建立一種秩序:
當一個人翻轉手心,其他人會看見,會跟隨。
這股能量的漣漪,就這樣一層一層擴散開來。
或許,這就是我能為社會做的一點小小幫助吧。
那個午後,陪著大哥捐血,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我相信,當我們一次又一次選擇手心向下,不只是幫助了陌生人,也在幫助自己,甚至影響到身邊更多人。
有時候,真正的力量,不是來自我們說了什麼,而是來自我們願意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