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為什麼「買哪一本」是個問題?讓我們用尤三姐為例比較一下
《紅樓夢》是一本需要細品的小說,作者使用大量隱語來書寫不能明說的事情,以極高妙的寫作技巧做到草蛇灰線,前後呼應,因此,全書一字一句都值得細細推敲。
然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不同出版社的《紅樓夢》,從回目、用字到部分情節居然有些許不同,某些地方,甚至會左右我們對人物的理解。舉例來說,第65回寫到尤氏兩姊妹被賈珍與賈璉當作玩物,在不同版本的《紅樓夢》中,尤三姐的形象便大相逕庭,請特別比對以下畫線處的文字:
●庚辰本為底本者,尤三姐形象較接近「破罐子破摔」的自我墮落誰知這尤三姐天生脾氣不堪,仗著自己風流標緻,偏要打扮的出色,另式作出許多萬人不及的淫情浪態來,哄的男子們垂涎落魄,欲近不能,欲遠不捨,迷離顛倒,他以為樂。他母姐二人也十分相勸,他反說:「姐姐糊塗。咱們金玉一般的人,白叫這兩個現世寶沾污了去,也算無能。而且他家有一個極利害的女人,如今瞞著他不知,咱們方安。倘或一日他知道了,豈有干休之理,勢必有一場大鬧,不知誰生誰死。趁如今我不拿他們取樂作踐准折,到那時白落個臭名,後悔不及。」因此一說,他母女見不聽勸,也只得罷了。
●程乙本為底本者,尤三姐形象較接近「無可奈何但堅守底線」的自我保護
看官聽說:這尤三姐天生脾氣,和人異樣詭僻。只因他的模樣兒風流標致,他又偏愛打扮得出色,另式另樣,做出許多萬人不及的風情體態來。那些男子們,別說賈珍賈璉這樣風流公子,便是一班老到人,鐵石心腸,看見了這般光景,也要動心的。及至到他跟前,他那一種輕狂豪爽,目中無人的光景,早又把人的一團高興逼住,不敢動手動腳。所以賈珍向來和二姐兒無所不至,漸漸的厭了,卻一心注定在三姐兒身上,便把二姐兒樂得讓給賈璉,自己卻和三姐兒捏合。偏那三姐一般和他玩笑,別有一種令人不敢招惹的光景。他母親和二姐兒也曾十分相勸,他反說:「姐姐糊塗!咱們金玉一般的人,白叫這兩個現世寶沾污了去,也算無能!而且他家現放著個極利害的女人,如今瞞著,自然是好的;倘或一日他知道了,豈肯干休?勢必有一場大鬧。你二人不知誰生誰死,這如何便當作安身樂業的去處?」他母女聽他這話,料著難勸,也只得罷了。
由此可知,在購買《紅樓夢》之前,務必對其版本差異有基本概念,才能在書店的書架上,找到符合自己期待的那一套讀物。
二、之所以有版本問題,與《紅樓夢》的成書過程大有關係
高中國文課本裡都說,《紅樓夢》的前80回作者是曹雪芹,後40回由高鶚續成,這個說法,其實是由胡適在民國10年(1921)時所提出,在此之前,多數讀者可能不是這樣想的。
《紅樓夢》的作者是誰?到底有沒有寫完這本書?至今仍是學術界爭不休的話題,但無論真相如何,關於《紅樓夢》的流傳過程,還是有已經成為定論的部分,以下,用圖一稍加說明。

圖一、紅樓夢的流傳過程
根據學界研究,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清乾隆年間,《紅樓夢》的初稿就已經在一群小眾讀者間流傳,當時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存在,那時,「紅樓夢」也還不是通行的書名。
《紅樓夢》這個故事,用虛構的外衣包裹了一樁樁真實事件——或與政治核心勢力的爭鬥有關,或與富豪家族內的秘辛有關,在那個極權的年代,書裡所寫的一切,都只能是假做真時真亦假。作者身邊可能有一小群知情人士,他們參與了這場創作(學術界以「脂批」代稱),提供許多建議,因此,作者當時極可能是一邊寫一邊改,也因此,留下了內容各異的手抄版本,並流傳出去。
《紅樓夢》絕對是一本揭秘性質的小說,而世界上永遠不缺好奇的讀者,隨著手抄本越傳越廣,終於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那就是程偉元與高鶚。
清乾隆56年(1791),一本名為《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的書,由萃文書屋採木刻活字印刷形式出版,是有頭有尾的120回。受惠於新式印刷技術,這個版本的《紅樓夢》成為暢銷書,並於第二年(1792)火速推出二版。
此後,一直到民國10年(1921)之前,程、高兩人推出的《紅樓夢》一直是書市主流版本,由於當時還沒有版權概念,所以,不斷有人根據這個版本修改與重印,甚至加上名人評點。若就流通的角度來看,可以說,程偉元與高鶚是推廣《紅樓夢》的大功臣。
然而,兩人究竟是有功還是有過,目前尚無法拍板定案。從前面的說明可知,《紅樓夢》極有可能是一本邊寫邊改的書,作者最後究竟有沒有定稿,根本無從考究,而在手抄流傳階段,抄書人亦可能擅自加入各種改動,這本就已經讓版本問題變得很複雜了。
到了程、高手上,兩人讓此一問題變得更加難解。他們在二版的〈引言〉中特別說明,《紅樓夢》的前80回早已經在民間傳抄30多年,程偉元四處搜尋後40回,終於覓得多數殘卷,於是,綜合各版本內容,終於由高鶚主筆,加上個人想法,補綴成前後連貫的120回故事。他們這裡所說的,是乾隆56年(1791)推出的第一版,後來被學術界稱做「程甲本」。
再據他們所說,第一版是在急於公開印行的狀態下推出的,錯誤很多,故兩人在發行後立即著手修訂定二版,並於隔年(1792)推出,這個版本,後來被學術界稱為「程乙本」。經粗略的統計,兩人這一修改,居然增加並改動了二萬多字(用WORD的基本設定來看,就是有整整20多頁的差異),也就是說,在程乙本中,絕對有程、高所創作(或從各版本拼貼)的內容。
至此,我們可以來討論這個問題:「程、高是《紅樓夢》的功臣,還是破壞者?」關鍵在於,我們相不相信程、高「蒐集殘卷再增補」的說法,以及,我們期待讀到一本怎樣的《紅樓夢》。
由於這本書曾經過手抄流傳的過程,各版本之間,原本就會產生前後不連貫、錯字、殘缺、被抄書人改動等問題,若我們相信原作者寫完全書後散佚,又期待讀到一個「完整且連貫」的故事,那麼,經兩人整理過的程乙本應該會是首選;然而,若我們跟胡適一樣認為程、高兩人說謊,又期待能讀到「最接近原作者想法」的故事,那麼,目前眾多學者會跟你說,庚辰本可能比較符合期待(這也只是紅學家們的推測,客觀來說,想看到最接近原作的內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清末民初的中國知識份子,普遍信仰「德先生」與「賽先生」,同時,在古代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說」,也進入學術研究者的視野。胡適提倡實證主義,以科學的方式研究小說,當他把目光轉移到《紅樓夢》上時,注定了此後的學界將為這部小說爭論不休,也讓以「庚辰本」為底本的《紅樓夢》,即將登上舞台,與程乙本一較高下。
前面提到,程偉元與高鶚整理的《紅樓夢》問世之後,不斷有人根據這個版本修改與重印,甚至加上名人評點,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清道光12年(1832)由王希廉評點的版本,學術界稱為「王希廉本」。到了民國10年(1921),上海亞東書局將這個版本加上新式標點符號,重新排版並分段,還邀請胡適作序。這篇序的題目叫〈《紅樓夢》考證〉,自此,紅學研究大大轉向。
胡適在本文中的重要主張大致有兩個:一、《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寫的是曹氏家族的故事;二、曹雪芹最終沒有寫出後40回,那是高鶚的偽作。後來,他還宣稱,自己取得了可能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16回殘本,此版本被學界稱為「甲戌本」。
胡適此說一出,開啟了數不盡的紅學研究路線:研究曹家的「曹學」;研究各手抄版本的「版本學」;研究脂硯齋評論的「脂學」。說來說去,幾乎都是以「曹作高續」這個觀點出發來進行的研究。在學者陸續發現的手抄版本中,被稱為「庚辰本」的共有78回,是現存抄寫年代較早又最完整的,因此,普遍被學者拿來當作討論的材料,許多人也相信,其內容可能最能貼近曹雪芹的原意。
發展到這裡,我們會發現,程甲本、程乙本、庚辰本是大家口中最常出現的三種《紅樓夢》手抄本,現在市面上看到的出版品,大多以這三種版本為底本,再參酌其它手抄本內容來校訂。
讓我們再用一張簡表,看一下從清乾隆56年(1971)程甲本問世後,業界出版《紅樓夢》的大致狀況:

圖二、1791之後,出版《紅樓夢》的大致狀況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清乾隆56年(1791)到民國15年(1926)以程甲本為主流。古代的出版品沒有標點符號,上海亞東書局在民國10年(1921)將程甲本加上新式標點重新排版印行後,這個版本一直為人們所熟悉。
6年後,上海亞東書局於民國16年(1927)又將胡適手上的程乙本排版後印行,這個受到胡適大力推崇的版本,成為兩岸此後60年左右的主流版本。
至於以庚辰本為底本的《紅樓夢》崛起,關鍵點在民國71年(1982)。對岸以學者馮其庸為首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推出新版《紅樓夢》,這個版本前80回為以庚辰本為底本,後40回以程甲本為底本。到了民國73年(1984),里仁書局將其引進臺灣,加上學術界普遍認同胡適的「曹作高續說」,庚辰本《紅樓夢》便擁有越來越多的讀者。
然而,程乙本也沒有被忽略,桂冠出版社於民國72年(1983)以程乙本為底本,參校各版本校訂後,推出了新版《紅樓夢》,這個版本的一大特色,是邀請到當時的知名紅學研究者——啟功進行注解。桂冠版在當時很受歡迎,後來也成為白先勇於美國授課時的指定教材,可惜,已於民國93年(2004)絕版。
對程乙本來說,民國105年(2016)是很重要的一年。在白先勇的倡導下,時報出版社復刻了已絕版的桂冠版《紅樓夢》,這就讓霸佔書市30多年的庚辰本不再獨占鼇頭。民國107年(2018),里仁書局負責人也是知名紅學者徐少知先生以庚辰本為底本,參校其它版本推出了《紅樓夢新注》,自此,程乙本與庚辰本各自有了容易買到的重量級代表版本。
三、底本、脂評、校注、導讀,你一定要考慮的四個面向
由上可知,在評估要購買哪一套《紅樓夢》時,除了衡量預算,還要注意以下四個面向:
●底本:前80回使用的是庚辰本還是程乙本? (一些重要段落不太一樣)
後40回使用的是程甲本還是程乙本?(後者將前者改動了6000字左右)
●脂評:有沒有附上脂硯齋等人的評論?
(脂評透露許多創作時的細節,閱讀時參看頗有趣味)
●校注:校注者的學術背景為何?考證功力如何?
(這影響到版本衝突時的內容選擇,還有提供的注釋是否專業詳盡)
●導讀:書前、後是否有導讀文章,以介紹作者、版本等相關基礎知識。
(特別要注意導讀者的立場,這會影響他對於全書的理解)
有了以上的基本觀念,我們終於可以走進書店,挑選自己喜歡的《紅樓夢》了。市面上的《紅樓夢》真不少,若加上二手書市中已絕版的商品,可選擇的就更多了。以下挑選目前市面上容易買到的四個版本,略做介紹與比較,供有購書需求的讀者參考(依出版年排序)。
1、《紅樓夢》,時報,2016【底本:程乙本、無脂批、啟功註釋、白先勇導讀】
這是民國72年(1983)桂冠版《紅樓夢》的復刻版,也是作家白先勇推薦的版本。
臺灣早年最流行的是程乙本《紅樓夢》,後來才變為庚辰本《紅樓夢》的天下,前者以桂冠出版者為代表,後者以里仁出版者為代表。雖然程乙本一直有被程偉元與高鶚改動太多的爭議,但白先勇站在小說創作者的立場來審美,還是較偏好程乙本的內容。桂冠的這個版本,其主要注釋者為當時知名的中國紅學家——啟功,嚴謹度與正確性皆為一時之選,故白先勇在美國開設《紅樓夢》導讀課程時,就挑選它做為教材。
可惜,桂冠版《紅樓夢》早已斷版,在各方努力之下,時報出版社終於在民國105年(2016)推出復刻板,還邀請白先勇專文導讀,在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紅樓夢》中,這是少見的程乙本版。
2、《脂評本紅樓夢》,三民,2016【底本:前80回庚辰本,後40回程甲本、有脂批、馬美信註釋與導讀】
在手抄本《紅樓夢》上,不少版本有署名「脂硯齋」等人的批語(學術界統稱為「脂批」),這些批語透露了許多與作者和成書過程相關的資料,因此備受紅學研究者重視。個人認為,在閱讀過程中參看脂批,別有一番趣味,也有助於後續閱讀相關紅學書籍,故讀者也可以考慮購買一套附有脂批的《紅樓夢》來閱讀。
在本文介紹的四套書籍中,三民、里仁、好讀出版的《紅樓夢》均附有脂批,以預算來說,三民版最容易入手,它收錄了庚辰本所有脂批,以及甲戌本的重要脂批,以入門款來說,已經算是非常完整。
本書的注釋和導讀者為對岸學者馬美信,基本上是站在「曹作高續」的立場來進行導讀,註釋在正文當頁,可省去前後翻看的困擾。
3、《紅樓夢新注》,里仁,2018【底本:前80回庚辰本,後40回程甲本、有脂批、徐少知注釋與導讀】
里仁書局曾在民國73年(1984)引進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紅樓夢》(1982年出版,馮其庸主編),這也是臺灣庚辰本《紅樓夢》中最暢銷的版本。民國107年(2018),里仁書局再次推出《紅樓夢新注》,作者為里仁書局發行人與總編輯、臺灣知名紅學家——徐少知。
若有心想鑽研《紅樓夢》,誠心推薦你購買這套《紅樓夢新注》。編者徐少知先生具有豐富的史學、紅學專業知識,注釋非常詳盡,版本校訂也有其獨到眼光,這不僅是嚴謹校訂過的原典,也是一窺紅學堂奧的工具書。
本書排版更是一絕,字體放大,每頁上方都有約1/4篇幅標注脂批,因此留下許多空白處,可供讀者書寫筆記。若讀者有在書上記錄閱讀心得的習慣,這套書絕對是首選!
4、《紅樓夢》,好讀,2019【底本:前80回庚辰本,後40回程甲本、有脂批和各家評點、侯桂新注釋與導讀】
好讀版《紅樓夢》的注釋與導讀者是侯桂新,他具有文史博士背景,現在為自由撰稿人。相較於前三版《紅樓夢》,這個版本不那麼強調主編的學術背景,而是把重點放在內文的編排上。
做為一本暢銷書,《紅樓夢》自問世以來便不缺乏讀者進行評論,古代有脂硯齋、王希廉等人,現代有魯迅、張愛玲等人。在本文介紹的四種《紅樓夢》中,只有好讀版收錄了脂批以外的名家評點,雖然不是完整收錄,但若想瀏覽古今《紅樓夢》愛好者的看法,這套可以做為基本讀物。
此外,在這四個版本中,也只有好讀版以彩色印刷全書,搭配名家繪畫、風景彩圖、戲劇照片等等,若讀者希望有具體的圖片以幫助理解文字,這個版本應該是相當符合需求。

圖三、各出版社《紅樓夢》比較表(舉隅)
四、想深入瞭解《紅樓夢》的相關問題,推薦你參考三本書
在〈當孩子說我喜歡《紅樓夢》,你的反應是?〉這篇文章中,我們認識了蔣勳與白先勇兩位《紅樓夢》導讀者,若讀者不滿足於只理解文本,還想進一步走進紅學研究的殿堂,想瞭解紅學家們到底在吵什麼?(參見文章末的簡圖)以下推薦三本書做為參考。
1、嚴明,《紅樓釋夢》,洪葉,1995
本書適合想初步瞭解《紅樓夢》的創作背景、作者、版本、脂評的讀者。
《紅樓釋夢》的作者是對岸學者,基本上是從「曹作高續」以及「吳文化」的角度來導讀《紅樓夢》,並介紹紅學研究概況。由於本書被定位為大眾讀物,故作者有意識地以簡明有條理的方式進行導讀,特別推薦閱讀前四章,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掌握理解《紅樓夢》的基礎知識。
2、白先勇策劃,《正本清源說紅樓》,時報,2018
本書適合想深入研究《紅樓夢》版本學的讀者,特別是庚辰本與程乙本的比較。
白先勇有豐富的小說創作經驗,在他看來,像《紅樓夢》這樣複雜龐大的小說,不可能前、後由不同人完成,程乙本《紅樓夢》的細節都是前後呼應的,所以,他認為原作者有寫完120回,只是散佚不全,程偉元與高鶚只是增補了殘缺的部分,並不是全然重寫。
《正本清源說紅樓》分為三大部分,「輯一」節選兩岸重要學者對於「《紅樓夢》後40回究竟是不是曹雪芹的原著」這個問題的論點,同時會討論到「程乙本與庚辰本等手抄本的差異」;「輯二」為「輯一」的原出處全文;「輯三」則是白先勇製作的〈《紅樓夢》程乙本與庚辰本對照表〉,以及〈把《紅樓夢》的著作權還給曹雪芹〉專文。
「輯三」的對照表彌足珍貴,不僅可以清楚看到兩個版本文字上的差異,每一組對照之後,還附有「白先勇的觀點」,可供讀者進一步思考哪個版本更適當。
3、王俊德,《紅學二百年管窺》,嵩燁文化,2023
本書適合想全盤掌握「紅學史」的讀者。
《紅學二百年管窺》的作者為對岸學者,「紅學史」是其研究重心。本書上編從嘉慶年間開始的舊紅學談起,詳細介紹評點派、索隱派的所有著作以及基本觀點;下編則介紹從胡適開始的新紅學,包括胡適、俞平伯、周汝昌、馮其庸等知名紅學家的研究成果。本書於民國112年(2023)出版,可說是最新、最完整的紅學史專書。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作者反對胡適的「曹作高續說」,下編最後三章裡,他認為曹學、脂學、版本學都不應該是《紅樓夢》的研究重心,在他看來,「跳出以胡適為代表的新紅學考證派的窠臼,沿著王國維先生所創立的運用美學的、哲學的和比較文學的眼光重新審視《紅樓夢》才是正確的道路。」
也就是說,王俊德先生建議讀者,應該回到《紅樓夢》本身,關注小說要傳遞的美學和哲學,而不是在小說以外的考證細節上打轉。這確實是一個更適合一般讀者的閱讀方向。

圖四、紅學家們到底在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