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有沒有發現,人壽保險的業務員常說:「您先繳第一期保費,我們審核後就會生效。」
但問題來了——如果公司還沒「同意承保」前收了錢,保險責任到底算不算開始? 《保險法施行細則》第4條第3項,正好回答了這個實務上最常見的爭議: 保險公司可在同意承保前預收保費,但責任要等核准時才算生效,並回溯至收費那天開始。
🧩 一、題目重點
保險法施行細則第4條第3項規定:「人壽保險人於 a ,得預收相當於第一期保險費之金額。
保險人應負之保險責任,以保險人 b,溯自預收相當於第一期保險費金額時開始。」
題目問:a、b 各為何?
(A) 同意承保時、同意承保後
(B) 同意承保前、同意承保時
(C) 簽發保險單前、簽發保險單時
(D) 簽發保險單時、簽發保險單後
✅ 正確答案是 (B) ——「同意承保前、同意承保時」。
🧠 二、生活例子解釋四個選項
(A)同意承保時、同意承保後 → 錯誤
📍生活例子:
阿明去買壽險,保險公司在「核准承保後」才收保費。 這已不是「預收」,而是正式收費,與條文「於同意承保前得預收」不符。
(B)同意承保前、同意承保時 → 正確
📍生活例子:
小華申請壽險,業務員先收第一期保費,但公司還沒核准。 幾天後公司「同意承保」,依法律規定: 👉 責任自「收費當日」起算(溯及生效)。 這樣可避免投保人在核保期間因事故身故而「完全沒保障」的風險。
(C)簽發保險單前、簽發保險單時 → 錯誤
📍生活例子:
阿美以為只要保單印出來就算開始,但其實「簽發保險單」只是行政程序。 法律上的生效點是「公司同意承保」,不是「保單印好」。
(D)簽發保險單時、簽發保險單後 → 錯誤
📍生活例子:
阿國繳保費後,公司還沒簽出保單。 如果等保單印好才算開始,保障就會出現空窗期。 所以法律才允許責任「回溯」至收費日,保障不中斷。
💡 三、重點整理
條文依據規定內容實務意義《保險法施行細則》第4條第3項「人壽保險人於同意承保前,得預收相當於第一期保險費之金額。責任自保險人同意承保時起,溯及收費時開始。」預收保費合法,責任回溯保護投保人關鍵字:預收保費指核保未完成前收取保費為避免「核保空窗期」保障中斷關鍵字:溯及生效承保同意後,責任回溯至收費時維護投保人保障連續性
📘 結語
這條法規其實保護雙方權益:
✅ 保險公司可先收保費、維持作業彈性。
✅ 投保人若在核保期間發生意外,仍享有保障。 簡單一句話記起來:
「錢可以先收,責任要等核准,但可回溯。」
這就是《保險法施行細則》第4條第3項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