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在從主權碳信用到碳幣發展:台灣還活在京都議定書的美好幻境裡?

PACM-avatar-img
發佈於PACM 王者世代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當世界都在進入「巴黎協定第六條」的數位化主權碳交易時代,台灣卻仍沉睡在京都體系的幻覺裡。泰國已將碳視為主權資產,納入國家帳本與金融體系;而台灣仍在自願市場裡找尋安慰。這場落差,不只是速度問題,而是制度與現實的斷層。


一、從京都到巴黎:世界早已換了劇本

二十年前,《京都議定書》首次建立了國際碳市場的雛形。那個時代的邏輯很簡單:北方國家有錢但排太多碳,南方國家窮但減排潛力大。於是北方出資、南方減碳,透過「清潔發展機制(CDM)」換取可交易的減排單位(CERs)。

那是一段「碳市場的黃金初戀」。

人們相信只要有驗證就有信用,只要有專案就能交易。企業、顧問與 NGO 一同打造了看似精密、實則脆弱的體系。

但《巴黎協定》上路後,世界的邏輯完全改寫。

新協定不再承認「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的二元結構,而是要求各國在自己的 國家自主貢獻(NDC) 帳本中誠實記錄碳排放與減緩成果。碳,不再是國與國之間的「贖罪券」,而是主權層級的會計科目。

在京都體系下,碳信用是一種商品;

在巴黎體系下,碳信用是一種主權責任。


二、第六條的誕生:南北方的數位化碳橋

《巴黎協定》第六條正是為了解決「南方能賣、北方能買」的制度需求而誕生。

第六條第二項(6.2)允許締約國之間轉讓減緩成果(ITMO),但前提是雙方必須進行「對應調整(CA)」以避免重複計算。

第六條第四項(6.4)建立全球碳信用機制,由 UNFCCC 的第六條監督委員會負責管理。 第六條第八項(6.8)則推動非市場合作,例如技術移轉與能力建設。

為了讓這套體系在 190 多個國家中運作,UNFCCC 與世界銀行於 2021 年共同啟動了 Digital Infrastructure for Article 6 Implementation 計畫,打造一套全球性的數位碳治理骨幹。

這個架構包含三個層級:

一是 UNFCCC 的「Article 6.4 Registry」,用於全球 ITMO 的登錄與會計;

二是各國的「Digital National Registry(dNR)」,作為國家級氣候帳本;

三是世界銀行的「Climate Warehouse」與「Climate Action Data Trust(CAD Trust)」,作為全球互通的資料倉庫與信任層。

每一步授權(LoA)、調整(CA)、轉讓與抵繳,都透過 API 與區塊鏈技術串接,建立出全球「可追蹤、可稽核、可清算」的數據鏈。

這不是理論,而是正在多國試運作的氣候資料高速公路。


三、泰國的跨越:把巴黎協定變成主權數位貨幣制度

泰國看得比誰都清楚。

如果不建立主權帳本,減排成果終將被外資機構吸走; 如果不建立金融法基礎,碳市場永遠停留在顧問報告的層次。

2024 年,泰國政府頒布《國際碳信用管理指引》,要求所有國內專案必須登錄於 TGO(溫室氣體管理組織)帳本,明確宣示碳主權回歸國家,杜絕「影子信用」。

2025 年,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修正《數位資產業務法》,正式允許碳信用代幣化並在受監管平台上交易。開泰銀行(KBank)隨即與新加坡 InterOpera 合作,建立與 TGO 系統與 SEC 監理 API 對接的區塊鏈平台。碳信用自此被數位化、金融化、可追蹤化,成為主權屬性的數位資產。

這不只是政策創新,更是一場金融革命。

泰國首次讓「碳減緩成果」從環保部門的報表,走進央行與證交所的結算系統,並以「主權碳幣(Sovereign Carbon Currency)」為名,建立了新型氣候貨幣制度。

每一單位碳代幣都對應國家帳本的真實成果,可作綠色金融抵押或跨境結算。這正是《巴黎協定》第六條在國家層級的具體落地,也是 UNFCCC 所倡議「數位主權碳治理」的最完整實驗。
https://www.kasikornbank.com/en/news/pages/interopera.aspx


四、台灣的停滯:活在京都的美好幻境裡

與此同時,台灣仍活在二十年前的幻夢中。

我們談碳中和標章、抵換專案與國際認證,卻鮮少意識到這些名詞屬於舊時代的語言。

我們沒有 dNR(國家登錄帳本),沒有政府授權(LoA)制度,沒有數位化 dMRV 系統,更沒有對應調整(CA)機制。

企業只要願意花錢,就能購買 Verra、Gold Standard 等自願性市場(VCC)的碳信用,然後自稱「達成碳中和」。

但在巴黎體系裡,這些單位不具主權合法性,無法抵繳 NDC,也無法被 SBTi、CORSIA、ISO 14068 等制度認可。

自願市場並非違法,而是無法。

它可以用於公益與品牌行動,但不能進入主權會計。 社會卻仍相信「有驗證就有信用」,忽略了巴黎協定已重新定義「信用」的來源——不是第三方發證,而是主權會計的唯一性。

台灣的碳市場彷彿停在 2005 年:我們辦論壇、發證書、談碳中和,而世界其他國家早已在設計 CBDC × 碳幣的結算模式。

這不只是速度落後,而是敘事框架仍困於「京都的美好時光」。


五、幻影的代價:虛假的減碳與真實的風險

這場幻覺的代價即將浮現。

當歐盟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正式啟動,

當跨國企業要求供應鏈碳資料「可稽核、可追蹤、可登錄」, 那些仍以自願碳信用作抵繳或行銷的企業,將發現手中憑證毫無價值。

更深層的風險來自金融市場。

若政府與銀行體系仍未建立主權帳本與法定碳資產制度,台灣的碳信用將無法被國際清算,成為無法兌現的「幻影資產」。

當南方國家正努力讓自己的碳成果成為可結算、可融資的主權資產時,台灣卻讓碳停留在 CSR 報告與 ESG 展演的層次。

這不是氣候行動,而是延續京都式的贖罪經濟。


六、從幻象走向現實:主權帳本才是真氣候貢獻

泰國的經驗提醒我們,碳市場的升級,不靠宣傳,而靠制度。

當他們建立 TGO 帳本、修訂金融法規、與銀行結算系統接軌時,碳減緩成果就從環保口號變成了國家資產。

當代幣交易被納入 SEC 監理體系時,減緩成果便從 NGO 專案變成主權貨幣。

這一切,正是「Digital Infrastructure for Article 6 Implementation」的核心目的:

讓 ITMO(跨國減排行動成果)能被追蹤、登錄與結算; 讓南方的碳有合法出口管道; 讓北方的資金能以數位化方式進入南方市場,並避免重複計算。

印尼與泰國已在試運行。未來所有合規碳交易,都將在這條全球數據高速公路上進行。


七、結語:誰還在京都的幻境裡

當泰國把《巴黎協定》第六條轉化為貨幣制度,

當印尼以 SRN-PPI 將碳信用全面納入主權帳本, 當世界銀行的 Climate Warehouse 與 CAD Trust 已與多國對接時, 台灣卻仍用京都時代的詞彙與想像,談論一個早已過時的碳世界。

我們依舊崇拜第三方標準,幻想自願市場能通往碳中和,卻沒發現真正的碳經濟已進入「國家級數位治理」。

在這個新時代,

碳減緩成果不是憑證,而是主權; 減排行動不是報告,而是可記帳的數據; 交易不再靠信任,而是靠演算法與登錄系統。

泰國正把「碳減緩成果」變成貨幣,

而台灣仍把它當成幻影黃金。

京都的美好幻境或許值得懷念,

但世界早已換了劇本。 新的劇名叫: 「主權帳本時代」——誰擁有真正可記帳的碳減緩成果,誰才握有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CM 陋室說書
7會員
105內容數
合規碳信用 : 國際規則 → 各國制度 → 市場轉型! 合規碳信用的發展路徑,是從《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國際規則出發,由各國立法制度化,最終推動市場從自願性信用轉向合規信用。未來能真正「抵稅、履約、計入國家帳本」的碳信用,只會是合規體系下的產品。
PACM 陋室說書的其他內容
2025/10/07
為什麼分不出來?八個結構性原因 制度缺位(沒有國家帳本) 台灣不是《巴黎協定》締約方,沒有國家級 NR(National Registry)去「對帳」。沒有總帳,就很難把「這一噸到底算在哪一邊」講清楚;久而久之,大家也不習慣問「LoA+CA 做了沒?」。 訊息語言斷層 A6、LoA、CA、ITM
2025/10/07
為什麼分不出來?八個結構性原因 制度缺位(沒有國家帳本) 台灣不是《巴黎協定》締約方,沒有國家級 NR(National Registry)去「對帳」。沒有總帳,就很難把「這一噸到底算在哪一邊」講清楚;久而久之,大家也不習慣問「LoA+CA 做了沒?」。 訊息語言斷層 A6、LoA、CA、ITM
2025/10/06
前言|從一座山、一條圳,重新學會與自然共治 當我們談「自然正增長(Nature Positive)」時,常被技術與金融的語言綁架:dMRV、TNFD、B-Credit、OECM …… 但人類真正長久可持續的解方,往往就藏在祖輩生活過的地方。日本提出的「里山/里海(Satoyama/Satoumi)
2025/10/06
前言|從一座山、一條圳,重新學會與自然共治 當我們談「自然正增長(Nature Positive)」時,常被技術與金融的語言綁架:dMRV、TNFD、B-Credit、OECM …… 但人類真正長久可持續的解方,往往就藏在祖輩生活過的地方。日本提出的「里山/里海(Satoyama/Satoumi)
2025/10/05
1)他們到底在做什麼? Frontier(Stripe 主導的 AMC 聯盟) Frontier 是 2022 年由 Stripe、Alphabet、Shopify、Meta 與 McKinsey 發起的「Advance Market Commitment(AMC)」:先承諾到 2030 年合計
2025/10/05
1)他們到底在做什麼? Frontier(Stripe 主導的 AMC 聯盟) Frontier 是 2022 年由 Stripe、Alphabet、Shopify、Meta 與 McKinsey 發起的「Advance Market Commitment(AMC)」:先承諾到 2030 年合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在全球致力於低碳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下,台灣商業服務業迎來了智慧減碳的全新機會。而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於最新一期113年「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為企業提供了重要支持,透過智慧科技的應用來降低碳排放。本文將深入探討該計畫的創新趨勢,並提供撰寫計畫書的專業建議。
Thumbnail
在全球致力於低碳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下,台灣商業服務業迎來了智慧減碳的全新機會。而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於最新一期113年「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為企業提供了重要支持,透過智慧科技的應用來降低碳排放。本文將深入探討該計畫的創新趨勢,並提供撰寫計畫書的專業建議。
Thumbnail
不囉嗦了,直接看正題。 台火股價最近很強,對不? 老牌資產股,是在漲什麼? 台火有雙題材,因為是資產股,營建強,所以台火股價也蒸蒸日上,此外,其實去年有段時間,碳權交易類股很火,台火由於有大片林地,在碳權上有想像空間。但台火當時股價很快就回落,沒什麼動。 大概是當時主力還沒吃夠籌碼? 不清
Thumbnail
不囉嗦了,直接看正題。 台火股價最近很強,對不? 老牌資產股,是在漲什麼? 台火有雙題材,因為是資產股,營建強,所以台火股價也蒸蒸日上,此外,其實去年有段時間,碳權交易類股很火,台火由於有大片林地,在碳權上有想像空間。但台火當時股價很快就回落,沒什麼動。 大概是當時主力還沒吃夠籌碼? 不清
Thumbnail
由於歐美國家實施的一些碳權 ESG等等議題 (綠色版的空手套白狼 環保稅 綠色通膨) PS. 如果美國大選川普上了 綠能ESG這塊 就會震盪 因為川普比較傾向傳統產業 但在台灣"由於最有價值" 我想金主還沒賺夠 應該不會有問題 還有接下來的碳權 也有很多公司會起來 有機會
Thumbnail
由於歐美國家實施的一些碳權 ESG等等議題 (綠色版的空手套白狼 環保稅 綠色通膨) PS. 如果美國大選川普上了 綠能ESG這塊 就會震盪 因為川普比較傾向傳統產業 但在台灣"由於最有價值" 我想金主還沒賺夠 應該不會有問題 還有接下來的碳權 也有很多公司會起來 有機會
Thumbnail
史上最熱的7月高溫,飆破地球10萬年以來的紀錄,南北極冰融加速,而我催生數年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8月7日成立,阻止氣候變遷惡化迫在眉睫,實在無法再等了。  然而,有人質疑成立碳權交易所是提供國外碳權代理商來做碳權買賣,甚至是讓企業用購買碳權的方式作為碳排放的贖罪卷。如果您也這樣認為,就真的誤解
Thumbnail
史上最熱的7月高溫,飆破地球10萬年以來的紀錄,南北極冰融加速,而我催生數年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8月7日成立,阻止氣候變遷惡化迫在眉睫,實在無法再等了。  然而,有人質疑成立碳權交易所是提供國外碳權代理商來做碳權買賣,甚至是讓企業用購買碳權的方式作為碳排放的贖罪卷。如果您也這樣認為,就真的誤解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企業有取得溫室氣起排放認證的需求,就需要雇用相關的人才。因此,現在坊間也有許多機構推出以上6項ISO認證的課程,其中又以ISO  14064-1 與 ISO  14067 兩項認證的需求最高
Thumbnail
企業有取得溫室氣起排放認證的需求,就需要雇用相關的人才。因此,現在坊間也有許多機構推出以上6項ISO認證的課程,其中又以ISO  14064-1 與 ISO  14067 兩項認證的需求最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