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風險究竟是資產還是負債
🚕計程車上的資產負債表:一堂關於「手足風險」的現實財務課‼️
今天陪父親去醫院看診,返家的路上,遇見了一位載客經驗豐富的計程車司機。他話匣子一開,竟成了一場充滿現實人生與手足情感交織的「財務故事會」。從醫院一路聊回家,這位司機大哥用他的人生故事,讓我彷彿重上蔣竣植顧問CFP的財務提問班。這不只是一次搭車經歷,而是一場讓我反思「家庭」、「責任」與「資產與負債」本質的現場講座。
🧓四兄弟的故事:資產還是負債?
司機是家中最小的老么,家裡共有四個兄弟。他的父親活到101歲才辭世,母親現在92歲,仍健在,由大哥大嫂照顧。
最初四兄弟都有固定每月給付母親生活費,一人五千,聽起來還算公平。但幾年後,堅持給錢的只剩下兩人。另一邊,他身為弟弟,還在照顧一位中風、無產、好菸又欠過百萬債務的兄長——這位兄長甚至養寵物,卻要求弟弟支付費用。
更諷刺的是,這位兄長靠著殘障福利、低收資格,最近還抽中了國宅。曾經的扶持,換來的卻是無底洞式的依賴與情緒勒索。弟弟曾經盡心照料、甚至財務支援,最終也只能選擇放手,因為自己也快撐不下去。
👨👩👧👦下一代的壓力:資源轉移的難題
談完哥哥,司機說到自己子女的情況。孩子年收入80萬,還住家裡,他希望孩子分擔一些家庭開銷。言語之間,透露的不僅是現實無奈,更是一份「希望你不要再像我一樣累」的父親心情。
這場對話讓我不禁反思:當資源有限、家庭成員間能力不一,誰應該負擔照顧的責任?我們給予的,究竟是支持還是縱容?未來是否會重演同樣的劇本?
📖想起CFP蔣竣植顧問說的:兄弟姐妹是資產,還是負債?
這位司機的故事,讓我腦中浮現蔣竣植顧問寫過的一篇深刻文章——
👉【閱讀時光】手足風險:當我們慢慢變老,兄弟姐妹究竟是我的資產,還是負債?
裡頭提到「手足風險」這個概念——
「照顧父母是一堂人生的功課,但若人生還有另一堂課,是照顧兄弟姐妹,我們該如何面對?」
我們常說家人是最深的連結,但當能力落差、人生選擇不同,親情便容易成為不對等的負擔。尤其是那個「比較有能力」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家庭責任的承接者,卻也容易被掏空。
而這位司機的故事,就像一本活生生的《手足風險》範本,提醒我們:「資產與負債」不只存在於數字帳本中,更存在於情感、責任與選擇之間。
📚【蔣竣植顧問專文全文這裡看】:
👉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georgechiang/products/0010777364
🧾現實生活裡的財務課程,有時比書本還真實
車程中,我一邊聽、一邊回應,他忽然說了一句:「謝謝妳聽我抱怨,我覺得妳一定是個很好的姊姊。」這句話讓我心頭一震。
我們誰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呢?扮演「那個懂事的人」、「有能力的那位」、「可以被依靠的手足」……只是當角色太久了,也會累,也會有撐不住的一天。
最後到家,我跟他說:「零錢不用找了。」
不只是給他的小費,更是對今天這堂「人生財務課」的一份心意。
✍️後記:也許我們該重新定義「家人間的財務共識」
家人之間的金錢與責任,從來都不只是數字問題,而是一場長期的溝通與協調。
今天的計程車之旅提醒我:
愛,是願意承擔,但不是無止盡的補位。
責任,是協商後的平衡,而不是默默的委屈。
財務健康,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家庭的負責。
希望你我,都能夠在愛與責任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界線與智慧。
🔗 延伸閱讀推薦:
👉 蔣竣植顧問:手足風險,當兄弟姐妹成了人生的另一筆帳
📚 推薦書籍:《手足風險:當我們慢慢變老,兄弟姐妹究竟是我的資產,還是負債?》
作者:平山亮、古川雅子
出版:聯經出版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些共鳴,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也讓更多人思考我們與家人之間的那份「財務情感帳」。
#財務自由 #手足風險 #家庭責任 #照顧父母 #兄弟姐妹 #人生課程 #蔣竣植顧問 #計程車人生故事 #CFP讀書會感想 #資產還是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