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愛情就像一杯咖啡。 剛端上桌時,溫暖、香氣四溢,彷彿世界都亮了起來,還兼具提神。 但放著放著,溫度退了,味道變了甚至變苦了,這時開始懷疑:這杯咖啡,還要繼續喝嗎?

那天晚上好友約我聊聊,看她坐在咖啡館的窗邊神色黯淡,外頭正下著毛毛雨。
桌上有兩杯咖啡,其中一杯早已冷掉。她盯著窗外,臉上寫滿了心事。
「他對我很好,可是我開始覺得,不知道甚麼是有伴了。」她突然冒出這句話。我愣了一下,然後默默喝了一口自己的咖啡。心想這種話,怎麼回答才能得體又能解惑? 因為我知道,她的心裡藏著一段還沒說出口的故事。
愛情裡的「安靜」與「熱鬧」
她的手機不時亮起,螢幕上是友人的限時動態,照片裡,友人跟男朋友親密相依,兩人笑得燦爛,在高級餐廳享用料理。 燈光、笑容、節日的氣氛,宛如跟大家宣示他們的財富跟登對。
「為什麼別人的愛這麼豐富,而我的卻這麼淡漠?」她輕聲問。
我看著她,心裡想:這問題啊,可能是全世界戀愛中的人都曾問過自己的。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情感落差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感受不到情緒上的回應時,外界那些放閃的愛情秀,就會引人特別羨慕。
那種不被重視、不被在意的感覺,很容易讓人懷疑:我的愛情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但其實,不是不愛了,只是開始懷疑:「是不是我的方式錯了?還是對象錯了?」
愛情的「頻率錯位」
蓋瑞‧查普曼在《五種愛之語》中提到,每個人感受愛的方式不同。
有些人需要「陪伴」,有些人重視「禮物」或「言語肯定」。
而她的男友,也許正以「穩定」表達愛,只是他沒有說出口而她,也沒感覺到。
這就像兩個人用不同的頻率在溝通。
他努力播送「安全感」的訊號,而她在等待「重視感」的回應。
結果呢?兩個人都在付出,但卻都覺得孤單。
愛情裡最怕的,不是沒愛了,而是不被理解。
煙火與燈光:愛情的兩種模樣
有人用煙火照亮夜空,只求一瞬間,而有人用燈光撐起日常,還是節能燈泡。
煙火很美但短暫,但燈光卻能照亮一輩子。
就像她和男友的故事,他不是不愛她,只是他的愛比較像一盞日常燈光,穩定、持久,但少了煙火般的浪漫。
而她呢?在看過朋友們的「閃亮秀」後,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大錯特錯。
但真正重要的是:不管是煙火還是燈光,愛情不能只是表面上的儀式感,更需要時間裡的真實感。
學會理解,也要學會溝通
最後,她沒有立刻做決定。只是靜靜地把那杯冷掉的咖啡喝完。
窗外的雨停了,而她的心,也在那個夜晚開始學會了一件事。
愛,不一定要熱鬧,但必須要被理解。
她後來試著和男友聊聊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需要的是更多「被在意」的小細節。
而他呢?也慢慢學著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用她習慣接收的方式表達愛。
結果如何呢?我不知道。畢竟,那杯冷掉的咖啡能不能回溫,就看他們願不願意一起努力了。
給迷茫中的你
如果你也曾羨慕過別人的愛情煙火秀,不妨停下來想想: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是短暫的浪漫,還是長久的陪伴?
愛情不是比較,也不是競賽。它更像是一場合作——兩個人一起找到頻率對上的方法,一起經營屬於自己的故事。
所以,下次再看到朋友放閃時,記得提醒自己:別人的煙火再美,也比不上屬於你的那盞燈光。
愛情不是一場比較,而是一場練習。練習去理解對方,也練習去表達自己。因為只有當兩個人都能感受到彼此的付出時,那份愛才是真實的、長久的。
歡迎加入「漫談人生」粉絲團,一起分享生命中的點滴與感悟!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讓我們用知識與陪伴彼此支持。知識因【分享】而豐富,學習因【同伴】而充滿動力。 感謝您閱讀Lena的文章,這裡沒有唯一的答案,也沒有對錯之分,讓我們用輕鬆的心態看待人生。如果您喜歡我的創作,請幫忙按個愛心、點個讚,或分享給更多朋友!有您的支持,才是我持續寫作的最大動力,感謝您的鼓勵!— Lena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