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一環,其穩定性受到嚴格的法規監管。當一家保險公司因經營不善面臨清償危機時,主管機關會介入採取監管、接管、清理或解散等措施。這道「人身保險經紀人」的測驗題,正是考驗考生能否精確區分不同階段中,負責人(清理人或接管人)所扮演的法律角色與職責。
【測驗題分析】
類 科: 114人身保險經紀人 科 目: 保險法規概要
題號 4:保險業之清理,下列何者非清理人之職務? (A) 收取債權,清償債務 (B) 研擬過渡保險機制方案,報主管機關核准後執行 (C) 了結現務 (D) 分派賸餘財產錯誤選項解析:職權的分水嶺
此題的正確答案為**(B)**。
錯誤原因:
選項 (A)、(C)、(D) 都是根據《保險法》第 149-8 條規定,屬於保險業清理人的法定職務。
然而,選項 (B)「研擬過渡保險機制方案,報主管機關核准後執行」是屬於保險業被接管(而非清理)時,由接管人所執行的一項重要職務。
清理(Liquidation)是公司最終走向解散的法定程序,職責是清算債權債務、分配剩餘財產;而接管(Receivership)則著重於維持公司的運作,並尋求重整或讓與的可能,過渡機制方案正是接管人在此階段,為維護保戶權益或金融穩定而研擬的方案。
四大選項深入解析與生活化範例
我們可以將保險公司面臨倒閉比喻為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的關門大吉。
(A) 收取債權,清償債務
法規情境: 這是清理人執行職務的核心步驟之一。在清理程序中,清理人必須釐清公司所有的資產和負債,向欠款方追討債務(收取債權),並依序償還所有應付的款項(清償債務)。
簡單生活例子: 當超市確定要關門,清理人的任務就像會計師一樣:
- 收取債權: 找出所有欠超市貨款的下游廠商,要求他們付款。
- 清償債務: 用收到的錢,去償還積欠麵包供應商、水電費、員工薪水和銀行的貸款。
(B) 研擬過渡保險機制方案,報主管機關核准後執行
法規情境: 此職務屬於接管人的權責。當保險業處於被接管期間內,接管人若評估認為有助於維護保戶基本權益或金融穩定時,可研擬此方案並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執行。這是一種在公司尚未完全解散前的救濟手段,旨在確保保單權益能夠平穩轉移。
簡單生活例子: 當超市被政府派來的接管人暫時接手時,接管人會研擬一份**「維繫顧客信心計畫」**: 接管人可能決定,雖然超市快倒了,但為了讓附近的居民(保戶)在找到新超市前不至於沒東西吃,他們必須制定一個過渡計畫,例如讓隔壁的「B超市」先暫時接手經營三個月,確保核心貨品不斷供,這就是「過渡機制」。清理人只負責最終的打包和分配,不會參與這種維持營運的策略。
(C) 了結現務
法規情境: 這是清理人接手後的首要職務。了結現務意味著處理公司尚未完成的、與核心經營相關的現有業務,將其妥善收尾,為最終的清算鋪路。例如,完成已在處理中的理賠案件、結束現有的再保合約等。
簡單生活例子: 超市的清理人必須了結現務: 雖然決定關店,但清理人不能直接把門鎖起來。他們必須先把已經簽好的合約履行完畢,比如把冰箱裡最後一批生鮮賣掉,確保所有未完成的交易都得到終止或結算。
(D) 分派賸餘財產
法規情境: 在清理人完成收取債權、清償所有債務後,如果公司的財產尚有剩餘,清理人最後的職責就是將這些賸餘財產依法定順序分配給股東或社員。
生活例子: 在清理人確定所有供應商、員工和債權銀行都已拿到應得的款項後,如果還剩下一些現金和不動產,這些就是賸餘財產。清理人會將這些錢按照股權比例,分配給當初投資超市的股東們。如果沒有賸餘,則此步驟就無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