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的房子,變成彼此的牆:共有人不讓我進去,怎麼辦?
在臺灣,兄弟姐妹共有父母留下的房產,是最常見也最難處理的家產爭議。
一開始,大家口頭說「等有需要再談」,
但幾年後,
情況往往變成——大哥一家人大小住在裡面,
其他共有人想回家卻被拒之門外。
你想用,
但他說「這是我住的地方」;
你想說理,
卻被貼上「太計較」的標籤。這時該怎麼辦?
⚖️ 法律的立場:你仍是共有人,有權使用民法第823條明定,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也就是說,只要你是共有人,
就有權利主張使用、管理、甚至請求分割。
若這棟房屋只有單一出入口,
法院為了公平,
高度的可能會裁定變價分割(拍賣變價後再分配金額)。
但要注意,分割是最後手段,不是第一步。
在此之前,你仍有許多溝通與協調的機會。
💬 化解矛盾:不是吵,而是尋求「第三力」家庭問題,往往糾結在情感與道德。
你明明依法有權,
但又害怕被說成「不孝」。
這時候,
最關鍵的是啟動「第三力」——中立的協調者。
先請律師發函,
讓對方知道你的訴求有法律依據;
再聲請調解,由中立第三方居中協助,
降低情緒衝突。
大哥會凶你,不見得會大聲呵斥調解委員吧!?
小結:
依法主張權利,不等於撕破臉,
許多人會覺得「為了房子鬧翻」是壞事。
但真正的壞事,是在沉默中讓不公平持續發生。
家庭問題,不代表不能依法處理;
合理地使用制度,才是對彼此最負責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