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財產保險經紀人《保險學概要》第 28 題保證金制度解析
在臺灣,保險公司作為經營特殊金融業務的機構,其財務健全性受到嚴格監管。為了確保保險公司在發生財務危機時,仍有最終的資金能夠清償債務,主管機關依《保險法》設立了保證金制度。保險公司在開業前,必須將一定比例的實收資本或基金繳存於國庫。這筆資金成為保險業經營的最終法律擔保,體現了政府對保戶權益的保障決心。
本題旨在測試考生對於《保險法》中,關於這項法定最低繳存比例的掌握。
測驗題分析與正確答案確認
類 科: 114財產保險代理人、財產保險經紀人 科 目: 保險學概要題號 28:我國保險業應按資本或基金實收總額多少比例,繳存保證金於國庫?
- (A) 10%
- (B) 15%
- (C) 20%
- (D) 25%
根據提供的答案源,正確答案為 (B)。
這項規定明確載於《保險法》中,條文指出保險業應按資本或基金實收總額百分之十五,繳存保證金於國庫。
選項逐一解析與生活案例說明
保險業繳存的「保證金」是其資金運用受到嚴格限制的一部分。這個比例是法定強制性要求,不得任意更改。
(A) 10%
- 分析原因: 錯誤。如果保險公司僅需繳存 10%,則表示其為履行法定保證義務而預留的資金緩衝較少。
- 生活案例:
- 假設您新開一家旅行社,法律要求您必須將部分啟動資金鎖入政府指定的「信託帳戶」作為履行義務的擔保。如果法律要求是 10%,則表示您只需鎖住較少的資金。但實際上,保險法要求的比例比此更高。
(B) 15%
- 分析原因: 正確。根據《保險法》的規定,我國保險業應按資本或基金實收總額的 15%,繳存保證金於國庫。這是在確保公司擁有足夠流動資金與保障客戶權益之間取得平衡的法定比例。
- 生活案例:
- 一家保險公司註冊實收資本為 1 億元新臺幣。在正式開始營業前,它必須先從這 1 億元中,提取 1,500 萬元(即 15%)繳存至國庫,作為其未來潛在倒閉或違約時,保障保戶權益的最終屏障。
(C) 20%
- 分析原因: 錯誤。雖然 20% 的比例更高,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多的保障,但它不符合我國《保險法》中明確規定的 15% 繳存比例。
- 生活案例:
- 雖然繳存 20% 聽起來更保守,但如果法律只要求 15%,公司為了資本效率最大化,通常只會繳存 15%。如果保險公司主動繳存 20%,則表示其將較多的資金鎖住,降低了資金的運用彈性。
(D) 25%
- 分析原因: 錯誤。25% 的繳存比例過高,並不符合我國《保險法》的法定要求。
- 生活案例:
- 在保險業的資本等級劃分中,資本嚴重不足的其中一個指標是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低於一定比率的百分之二十五,但這與繳存保證金的百分比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