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自由中國》、省議會與體制內的努力
鄭梓,《戰後台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一九四六-一九五一)》,臺北:華世,1988。鄭牧心,《台灣議會政治40年》,台北:自立晚報,1991。
周淑真,《中國青年黨在大陸和臺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縣板橋市:稻鄉,1996。
任育德,《雷震與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1999。
謝漢儒,《早期台灣民主運動與雷震紀事──為歷史留見證》,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2。
蘇瑞鏘,《戰後臺灣組黨運動的濫觴:「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臺北縣板橋市:稻鄉,2005。
吳叡人,〈自由的兩個概念:戰前臺灣民族運動與戰後「自由中國」集團政治論述中關於「自由」之概念的初步比較〉,收入殷海光基金會、顧忠華主編,《自由主義與新世紀臺灣》(臺北:允晨文化,2007),頁55-105。
蘇瑞鏘,〈臺灣省級議會「五龍一鳳」等在野民主菁英的人權主張--以人身自由為中心〉,《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5期(2018,臺北),頁9-44。
任育德,《胡適晚年學思與行止研究(1948-1962)》,新北:稻鄉,2018。
簡明海,《五四意識在台灣》,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2019。
蘇瑞鏘,《石錫勳及其時代:1950、60年代臺灣反對菁英的選舉批判、民主參與及政治受難》,新北:稻鄉,2020。
陳翠蓮,〈地方選舉、省籍關係與反對黨:美國政府對 1050-1960 台灣政治發展的主張〉,收入吳淑鳳等編,《台灣歷史上的選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20),頁71-102。
陳弱水,〈殷海光與1940、50年代的自由主義--殷海光歷史位置的一個探討〉,《斯與言》第60卷第3期(2022,臺北),頁10-61。
蘇瑞鏘,〈威權鬆動時期的民主發展--以第六屆臺灣省議會的黨外議員為中心(1977~1981)〉,《臺灣風物》第73卷第4期(2023,臺北),頁151-197。
傅弘,〈郭雨新政治生涯起落與形象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2023。
蘇瑞鏘,〈合作、疑懼與超越--一九五○年代臺灣在野民主陣營內部的族群問題〉,《東海歷史研究集刊》第5期(2024,臺中),頁137-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