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自稱來自「Cyburbia」的人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從一場偶遇談台灣面對外來人士的人道與國安抉擇

那天夜裡,我遇見了一群外國人。他們皮膚白皙、眼睛湛藍、身形壯碩,舉止整齊,像極了軍人。

我隨口問他們來自哪裡,其中一人笑著說:「Cyburbia。」 我一愣,再問是哪裡的國家,他答:「在東歐。」

但「Cyburbia」並不存在於任何地圖上。這個虛構的地名,反而像是一道隱喻——他們或許並非真的想回答問題,而是想掩飾真實的身分。那一刻,我意識到這不僅是一段奇遇,更折射出台灣可能面臨的真實問題:當來自戰爭或敏感地區的外國人出現在我們面前,台灣該如何平衡人道與安全?


一、Cyburbia:虛構的國度,真實的隱喻

「Cyburbia」這個詞本身源自「Cyber(網路)」與「Suburbia(郊區)」的結合,用來形容一種虛擬化的現代生活狀態。然而在現實中,它也可能成為模糊身分的遮蔽

在當今戰爭年代——無論是俄烏戰場、情報對抗、或區域軍事緊張——許多人選擇隱藏真實國籍:

  • 有人是不願被貼上戰爭標籤;
  • 有人是任務在身;
  • 也有人,只是想在遠方尋求一點喘息。

台灣若真的遇上「來自Cyburbia」的訪客,我們必須準備的不只是語言溝通,而是一整套風險判斷與制度應對能力


二、台灣的現實:沒有難民法,只有專案彈性

目前,台灣尚未制定《難民法》。

外國人若因戰爭、政治因素逃入台灣,唯一可依循的是《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8條—— 允許「因政治因素致安全有立即危險」者,由移民署報請內政部核准專案居留。

這意味著:

  • 台灣可以處理個案,但沒有制度性的長期安置機制。
  • 行政裁量空間很大,但也容易引發「不透明」與「安全漏洞」的問題。

因此,台灣必須建立一個更明確的雙軌架構:人道專案 × 國安審查並行


三、雙軌架構:人道與國安的平衡之道

1. 人道專案:以「短期庇護」為主

  • 設立行政專案窗口,個案審查,提供短期居留(6–12 個月)。
  • 協助其轉往第三國(如歐美),不作永久收容。
  • 強調「人道救援」而非「難民接納」,降低外交衝擊。

2. 國安專案:以「安全篩核」為核心

  • 成立跨部會「專案審查組」,由移民署、國安局、外交部共同審查。
  • 審查內容包含:身份文件真偽、語言口音、金流來源、社群足跡、行為模式。
  • 高風險對象予以限制活動、拒絕入境或移交第三國。

這套架構的精神是:

「對外人道,對內嚴審。」


四、立法藍圖:三階段策略

  1. 短期(立即)
    行政專案處理,保持彈性。
  2. 中期(3–5年)
    制定「專案人道條款」或「安置特別法」,建立明確流程與透明標準。
  3. 長期(5–10年)
    推動《難民法》,與國際人權規範接軌,並強化國安審查制度。

這樣的三步驟能讓台灣先行有機制,再逐步制度化,避免政治風險與執行混亂。


五、防滲透機制:制度內的國安防線

要在人道之中守住安全,必須設計嚴謹的風險審查流程:

  • 文件真偽查核(e-Passport驗證、制裁名單比對)。
  • 語音與敘事一致性檢驗。
  • 生物辨識與旅移紀錄分析。
  • 金流、社群與同行網絡關聯圖譜分析。
  • 行動限制與定期報到制度。

每一位申請人都應有「風險分級」,由低至高對應不同的居留與監管強度。


六、台灣需補強的七個面向

  1. 法律責任明確化:若庇護對象違法,必須有司法處理依據。
  2. 跨部會協調:建立「聯合審查中心」,整合資訊流通。
  3. 地方政府能力:中央須給補助與SOP,協助安置執行。
  4. 國際合作:與NGO、友邦建立非正式協調通道。
  5. 媒體應對:設計標準回應,避免被政治化。
  6. 資料保護:明定蒐集範圍與保存期限,兼顧人權。
  7. 年度演練:建立「人道×國安」聯合演練制度,持續調校流程。

七、結語:外柔內剛的民主防線

那晚,我仍記得那群「來自Cyburbia」的人。他們的微笑真誠,卻又藏著某種不言的距離。

也許他們真的只是出差,也許他們來自戰火,也許他們有任務。

但這並不是重點。

重點是——當這樣的人出現在台灣,國家是否準備好用「外柔內剛」的方式去應對?

外柔,是人道、同理與開放;

內剛,是制度、審查與防線。

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動盪的國際秩序中,既保護需要幫助的人,也守住屬於自己的安全與尊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赤心木須的沙龍
0會員
53內容數
在加速崩壞的世界裡,我用寫作與創作保存靈魂。真實,不退讓。燃燒,不投降。——TrueMushu
赤心木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3
—— 從制度民主走向有溫度的人權社會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街頭都在燃燒。 從歐洲的反戰遊行、南美的經濟罷工,到非洲與中東的民眾抗議, 幾乎每一個角落都能聽見人民對「體制冷漠」的吶喊。 這不是單一國家的不滿,而是一場全球性的覺醒潮。 我們看見: 菲律賓人民走上街頭,抗議貪腐與不公。 尼泊爾青年
2025/10/13
—— 從制度民主走向有溫度的人權社會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街頭都在燃燒。 從歐洲的反戰遊行、南美的經濟罷工,到非洲與中東的民眾抗議, 幾乎每一個角落都能聽見人民對「體制冷漠」的吶喊。 這不是單一國家的不滿,而是一場全球性的覺醒潮。 我們看見: 菲律賓人民走上街頭,抗議貪腐與不公。 尼泊爾青年
2025/10/13
在許多看似正常的公司裡,隱藏著深層的職場病灶。 那些要求員工佩戴耳機、嚴格打卡、寫「謝謝卡」、說「我要體」的公司文化,表面上追求紀律與效率,實際上卻是一種象徵性控制。 它讓員工逐漸喪失自我,最終被同化成沒有意志的齒輪。 一、被困住的員工與合理化的痛苦 在這樣的環境裡,許多老員工其實並非心甘
2025/10/13
在許多看似正常的公司裡,隱藏著深層的職場病灶。 那些要求員工佩戴耳機、嚴格打卡、寫「謝謝卡」、說「我要體」的公司文化,表面上追求紀律與效率,實際上卻是一種象徵性控制。 它讓員工逐漸喪失自我,最終被同化成沒有意志的齒輪。 一、被困住的員工與合理化的痛苦 在這樣的環境裡,許多老員工其實並非心甘
2025/10/02
在台灣,有些企業職場裡流行一種奇特的語言現象,被戲稱為「我要體」: 「我要你這樣」、「我要這份報告」、「我要馬上完成」。 表面上只是直白的需求表達,實際上卻隱含著命令與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這種語言習慣看似瑣碎,但影響不容小覷。 職場文化會外溢到整個社會 職場是社會化的延伸。一個新人進入公司
2025/10/02
在台灣,有些企業職場裡流行一種奇特的語言現象,被戲稱為「我要體」: 「我要你這樣」、「我要這份報告」、「我要馬上完成」。 表面上只是直白的需求表達,實際上卻隱含著命令與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這種語言習慣看似瑣碎,但影響不容小覷。 職場文化會外溢到整個社會 職場是社會化的延伸。一個新人進入公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看到「打壓」在這個國家所造成的「謙和」,因為怕激怒某強國,所以人民從小就學習謹慎,就算國家走向「極」富強,也只表露出一種謙恭..........
Thumbnail
我看到「打壓」在這個國家所造成的「謙和」,因為怕激怒某強國,所以人民從小就學習謹慎,就算國家走向「極」富強,也只表露出一種謙恭..........
Thumbnail
有一次在看新聞時,突然出現了一些熟悉的名字,原來是我當兵時候的指揮官或司令官,我的退伍令或成功嶺大軍訓結業證書都是由這些人蓋官印頒發的,原來退休後已經轉換跑道,跑去中共國聆聽昔日敵國黨魁的演講---田共去也! 這些軍中長官我一點也不佩服,就是國民黨黨國體制下的遺毒,現在台灣混不下去了,只好改變立場
Thumbnail
有一次在看新聞時,突然出現了一些熟悉的名字,原來是我當兵時候的指揮官或司令官,我的退伍令或成功嶺大軍訓結業證書都是由這些人蓋官印頒發的,原來退休後已經轉換跑道,跑去中共國聆聽昔日敵國黨魁的演講---田共去也! 這些軍中長官我一點也不佩服,就是國民黨黨國體制下的遺毒,現在台灣混不下去了,只好改變立場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volim republiku kinu Tajvan je moj rodni grad 有人能看懂上面文字嗎? 每個字母都很熟悉,卻完全看不懂吧? 上面文字的意思是:“我愛中華民國 台灣是我的家鄉” 這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國家克羅埃西亞的官方文字. 大約有600萬人使用。
Thumbnail
volim republiku kinu Tajvan je moj rodni grad 有人能看懂上面文字嗎? 每個字母都很熟悉,卻完全看不懂吧? 上面文字的意思是:“我愛中華民國 台灣是我的家鄉” 這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國家克羅埃西亞的官方文字. 大約有600萬人使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最近新聞沸沸揚揚的報導著有關台灣藝人表態他們自己身份的認同及政治的立場,想想也覺得好笑,以前的我也是熱衷於政治新聞,不避諱坦言自己的立場是和家人不同,所以每當選舉到來,家裡客廳就會開啟辯論會,但隨著年紀的漸長,也開始不喜政治的紛擾了,不過在二年的旅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最近新聞沸沸揚揚的報導著有關台灣藝人表態他們自己身份的認同及政治的立場,想想也覺得好笑,以前的我也是熱衷於政治新聞,不避諱坦言自己的立場是和家人不同,所以每當選舉到來,家裡客廳就會開啟辯論會,但隨著年紀的漸長,也開始不喜政治的紛擾了,不過在二年的旅
Thumbnail
前兩天和幾位中國的軍官在一起吃飯,我們是從小到大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所以也不存在政治上的避諱。他們的態度是打台灣+美國+日本隨便打,儘管這看起來近乎愚蠢和瘋狂,但是從側面説明中國的軍隊的宣傳相當成功。我希望台灣社會對大陸要有深刻的認識,不是簡單片面的。 新聞原文:https://cn.nytimes
Thumbnail
前兩天和幾位中國的軍官在一起吃飯,我們是從小到大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所以也不存在政治上的避諱。他們的態度是打台灣+美國+日本隨便打,儘管這看起來近乎愚蠢和瘋狂,但是從側面説明中國的軍隊的宣傳相當成功。我希望台灣社會對大陸要有深刻的認識,不是簡單片面的。 新聞原文:https://cn.nytimes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