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的功用
飛機的起落架 (Landing Gear) 是讓飛機能在地面上滑行、起飛與著陸的重要裝置。起落架不僅支撐整架飛機的重量,也負責在滑行時轉向與煞車的功能。
當飛機起飛離地並進入爬升階段後,飛行員會立刻收起起落架。若起落架沒有收上去,會造成極大的空氣阻力,使飛機耗油量大增、速度變慢、爬升能力下降。這會嚴重影響性能與經濟性,基本上無法進行正常的商業營運。
不過,有些小型飛機(例如賽斯納 Cessna 172),因為飛行速度較慢、結構簡單,為了減輕重量與降低維修複雜度,就不具備可收放式起落架,而是採用固定式起落架。
鼻輪與主輪
現代民航機多採用「前三點式 (Tricycle type)」配置:
- 前方一組為鼻輪 (Nose Gear)
- 後方兩組為主起落架 (Main Gear)
這樣的設計能讓飛機在地面滑行時更穩定,並方便起飛時抬頭。由於機翼根部是全機結構最堅固的位置,主起落架多安裝在此區域或機身中段的強結構區。
大型飛機如 Boeing 747 或 Airbus A380,有四個主起落架:
- 裝在機翼根部附近的稱為 Wing Gear
- 裝在機身中後段的稱為 Body Gear
有些機型,如 MD-11、Airbus A340,則在機身中央設有一支輔助起落架 (Center Gear),幫助分攤重量。

由於飛機起飛時需要「抬頭」才能產生升力,飛機的重心 (CG) 通常位於主起落架稍前方。因此,大部分重量由主輪承擔(通常超過 90%),而鼻輪較輕盈,只負責轉向與支撐機頭,使其結構相對纖細,輪胎也較小。
減震支柱(Shock Strut)
著陸瞬間的衝擊力極大,若沒有緩衝裝置,機體與乘客都可能受到損傷。
因此每支起落架內都設有減震支柱 (Shock Strut),支柱外觀是亮面金屬,會隨著飛機重量增加而被壓縮,功能就像汽車的避震器,但更強韌。

多數民航機使用油氣式減震 (Oleo-Pneumatic Strut):
- 氮氣提供彈性壓縮空間
- 液壓油吸收能量與阻尼衝擊
當飛機在地面進行加油或裝卸貨時,重量變化會使支柱壓縮或回彈,造成機身有明顯上下浮動。 所有在機坪附近作業的車輛與人員,都必須注意這種「高度變化」,以免誤撞飛機或設備。
空橋的“追平”系統
長時間緊貼機艙門的登機空橋 (Jet Bridge) 會受到這種機身高低變化的影響。 為了避免損壞機艙門,空橋設計有「追平機構 (Auto Leveling System)」。
這套系統利用緊貼機身的小感測滾輪來偵測飛機上下移動,並自動調整空橋高度。若你站在空橋上,感覺到橋身忽然輕微上升或下降,那正是追平系統在運作。切勿碰觸空橋與機身間的那個滾輪,也不要在周圍堆放物品,以免干擾偵測。

此外,空橋還設有安全靴 (Safety Shoe) 作為最後保護。
這是一個位於艙門下方的感壓裝置,若追平系統失效、機身下降導致機門壓到安全靴,系統會立刻下降空橋,避免艙門被擠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