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步入凌晨之前,看著村上春樹的<<1973年的彈珠玩具>>,在感受到村上描景抒情不可思議的細膩度時感到震驚,卻隨而容易在一些雖也能嗅到細膩度的段落中感到帶著恐懼的失落;是我功利了還是我膩了!? 儘可能自我轉向、放下的又看了些,聯想起曾看到評論說村上自述描繪帶有情色的畫面是不得已的,為了故事本身而必須的,剛好對應到他描述雙胞胎的T Shirt上208/209數字剛好2跟9分別對應兩個乳頭,也對應到跟聽風的歌中主角行為相同,似乎喜歡亂丟垃圾,也就直接這樣寫出來;接著又聯想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中對人性各種面向不分善惡的忠實呈現……….
我忽然精神一振,文學鑑賞該是欣賞作家如何體現表達的自由的吧! 能不用特意隱惡揚善是何等的自由啊! 能不用迴避敏感議題是何等自由啊! 我也很想要這樣的自由呢! 跟著開始連結起來,忘了是哪邊看到的一句練習寫作時要努力把自己覺得最正確的那一句寫下來。初以為是要訓練自己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跟文字結合,達到最強而有力的境界;然而強而有力什麼的跟以自由為名的奮戰相比更像是一艘要到火星的火箭因為角度偏差而與火星擦身而過。鑑賞也好,自己寫作也好,鑑賞該可以欣賞不同作者如何在文字表達中體現自由,寫作時也該是可以享受這個表達自由的練習.
文學的意義不在文字本身,也不在寫作者或讀者本身,而在主體與客體之間蘊生流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