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精神與猜題方向
學測國文作文越來越注重「素養導向」,要求考生能將生活現象與個人感悟、社會觀察相結合。王世堅《沒出息》神曲的爆紅,完美融合了網路文化、世代價值、社會心理、流行現象等多重面向,是極佳的命題素材。
以下為你設計三種不同類型的可能考題:
題型一:知性題(現象評析)
題目:近日,一段名為《沒出息》的影片在網路上掀起熱潮,其內容源自政治人物王世堅過去在政論節目中的演唱片段。這股「沒出息」風潮,被無數網友改編、重製,成為一種集體參與的網路迷因(meme)。請你針對此一現象,闡述你的觀察與看法。
引導說明:
- 請描述你對此一現象的觀察。
- 請分析此現象反映了何種社會文化或大眾心理?
- 你個人對此現象的評價為何?
題型二:情意題(經驗書寫)
題目:
「自嘲」是一種將矛頭指向自己的幽默方式。在當代社會中,從「我就爛」到「沒出息」,這種「負能量」話語,有時反而成為年輕人減輕壓力、尋找共鳴的方式。
請以「自嘲的力量」為題,寫下你或你身邊的人如何透過自嘲面對困境,並抒發你的感悟。
引導說明:
- 敘述一個具體運用「自嘲」的經驗或情境。
- 深入描寫當時的內心轉折與感受。
- 闡述你從中體會到的「力量」為何。
題型三:圖表/引文題(綜合闡述)
提供素材:
- 引文A:「迷因是網路時代的集體詩歌,它用戲謔解構嚴肅,用共創取代權威。」
- 引文B:「流行文化的生命短暫,狂歡之後,留下的僅是空虛與意義的匱乏。」
題目:
請閱讀以上兩則關於流行文化的引文,並以王世堅《沒出息》神曲或你所知的任何流行現象為例,闡述你對「流行文化價值」的看法。
引導說明:
- 請解釋兩則引文的觀點有何不同。
- 請結合具體事例,論證你支持哪一種觀點,或提出你自己的見解。
✍️ 國文作文高分寫作心法
無論題目如何變化,掌握以下核心心法,你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1. 立意與結構:打造文章的骨架
心法口訣: 「破題立論,結構分明,層層推進。」
- 【開頭】破題要準,引人入勝:
- 現象描述法:「當政治人物王世堅多年前高歌〈沒出息〉的片段,在演算法推波下成為年輕世代的共同精神標語,我們看見的,不僅是一個影片的爆紅,更是一個時代情緒的集體顯影。」
- 設問法:「為何一首自嘲『沒出息』的歌曲,能擊中千萬人心,掀起創作熱潮?或許,正是因為它在笑聲中,誠實接住了現代人的無力感。」
- 【主體】結構要穩,層次要深:
建議採用「起承轉合」或「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影響何在 」的邏輯。 - 「起/承」段(是什麼): 描述現象。可談迷因的傳播特性、二次創作的參與感。
- 「轉」段(為什麼): 這是高分關鍵! 深入挖掘現象背後的根源。
社會心理層面: 論述其為「對高壓社會的溫柔反抗」。在追求「成功」的社會框架下,「沒出息」成了一種心理卸壓閥,用幽默化解尷尬與失敗。
文化溝通層面: 論述其為「世代間的新對話方式」。年輕人透過戲謔的方式,將嚴肅的政治人物符號轉化為親近的文化圖騰,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
存在哲學層面(進階): 可連結到「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真正的勇敢,有時是敢於承認自己的局限與軟弱,這是一種「積極的悲觀主義」。 - 【合】段(怎麼辦/影響何在): 總結昇華。提出反思,例如:這股風潮是曇花一
現,還是揭示了新的價值觀?我們應如何面對這類「快文化」?
- 「起/承」段(是什麼): 描述現象。可談迷因的傳播特性、二次創作的參與感。
2. 取材與論證:填充文章的血肉
心法口訣: 「取材新穎,論證有力,連結自身。」
- 橫向連結(廣度): 將《沒出息》現象與其他類似文化現象並置討論,展現你的觀察力。
- 例如: 從「我就爛」梗圖、到「山道猴子」的悲劇,再到「沒出息」的神曲,這一代年輕人似乎正在用一種「向下沉淪」的修辭,來應對現實的艱難。
- 縱向連結(深度): 引用適當的經典或名言來佐證,但切忌生硬。
- 例如: 這種自嘲,並非真正的放棄,反而近似於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某種變體——與其在體制內拚得頭破血流,不如在精神上「躺平」一下,尋求內心的自在。
- 個人經驗連結(溫度): 寫出你與這個現象的真實互動。
- 例如:「我也曾在那段影片下方留下一個『笑著笑著就哭了』的貼圖,並非無病呻吟,而是在備考壓力巨大的深夜,那荒腔走板的歌聲,竟成了一種奇特的慰藉。」
3. 修辭與文采:為文章披上華服
心法口訣: 「文句流暢,比喻精準,用字講究。」
- 善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
- 平庸表達: 這個影片傳播很快。
- 精彩表達:「這股『沒出息』浪潮,像一場突如其來的網路春雨,迅速浸潤了每塊社
群媒體的乾涸之地,讓創意的種子在二次改編中遍地開花。」
- 錘煉字句,追求語言張力:
- 平庸表達: 大家壓力都很大。
- 精彩表達:「在一個崇尚『人生勝利組』的時代,『沒出息』三個字,成了失敗者們
偷偷交換的暗號,在彼此的苦笑中,確認對方的存在。」
- 句式變化,展現節奏感: 長短句交錯,問句與肯定句並用,能讓文章更有呼吸感。
🚀 高分關鍵提醒
- 避免流水帳: 不要只描述事件經過,一定要有「 你的觀點 」。
- 忌諱離題: 緊扣題目關鍵字,每段都要回扣主題( 例如:自嘲、流行、迷因 )。
- 結尾要有力: 結尾是閱卷老師最後的印象,務必回扣開頭,並提出有深度的反思 或
展望,讓文章餘韻繞樑。
最後,請記住,一篇好的作文,始於清晰的思考,成於真誠的表達。
預祝你在115學測中,文思泉湧,下筆有神,奪得高分!
✍️ 高分範文
貳、國文作文範文 (情意題)
📝 作文題目
以「自嘲的力量」為題,寫下你或你身邊的人如何透過自嘲面對困境,並抒發你的感悟。
自嘲的力量
當王世堅議員的《沒出息》透過無數螢幕響起,我們這一代人竟在一種荒誕的旋律中,找到了精準的情感共鳴。這並非集體的沉淪,而是我們正在練習一種新的生存技藝——自嘲。它那看似軟弱的姿態,實則蘊含著驚人的力量,足以在充滿壓力的時代中,為我們撐起一方心靈的餘裕。
自嘲,首先是一面溫柔的盾牌,讓我們能接住自己的失落。還記得學測前最後一次模考,我的數學分數跌至谷底。望著滿江紅的考卷,苦澀與羞愧幾乎要將我淹沒。然而,當我打開通訊軟體,在好友群組裡傳了一張「我就爛」的貼圖,並附上「看來我的數學腦是『沒出息』等級的」時,奇蹟發生了。朋友的笑聲與類似的分享瞬間湧入,原本沉重到無法呼吸的失敗,竟在笑聲中被稀釋、被解構。自嘲,彷彿為苦藥裹上了一層糖衣,它未曾改變失敗的事實,卻徹底翻轉了我面對失敗的心境,將孤獨的挫敗感,轉化為一場集體的情感治癒。
更進一步而言,自嘲是一種深刻的自信,它源於對自我完整的接納。敢於將自己的不足攤開在陽光下戲謔,恰恰證明了我們內心深處明白:我的價值,不會被單一的失敗所定義。這並非「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而是一種如古代哲人「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清醒與豁達。正如蘇東坡在屢遭貶謫後,仍能笑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份於逆境中依然能開自己玩笑的胸襟,正是強大內在的展現。當我們能說出「沒出息」,我們反而從「必須有出息」的沉重枷鎖中,獲得了片刻的解放。
因此,自嘲絕非消極的放棄。恰恰相反,它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是我們這一代在名為「人生」的戰場上,為自己尋得的溫柔掩護。它在笑聲中教會我們,真正的勇敢,不是永不倒下,而是承認跌倒後,還能拍拍塵土,用一句玩笑話與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然後繼續前行。
寫作思路解析
- 結構設計:採用經典的「起承轉合」結構。首段破題,將流行現象提升至「生存技藝」的高度。第二段以個人具體事例「承接」,闡述自嘲作為「溫柔的盾牌」如何起作用。第三段「轉」向更深層的哲理與文化層面,論證其為「深刻的自信」。末段「合」於積極的結論,強調其「以退為進」的智慧。
- 高分技巧應用:
個人經驗連結:詳細描寫考試失敗後使用貼圖自嘲的場景,真實有溫度。
經典引用:自然融入蘇東坡的典故,不顯生硬,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厚度。
比喻與修辭:使用「溫柔的盾牌」、「為苦藥裹上糖衣」、「人生的戰場」等比喻,使論
述更生動形象。
辯證思考:正面回應了可能被視為「阿Q精神」或「消極」的質疑,展現了思維的全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