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投射於宇宙間的,終將回向自己
親愛的格友大家好~
不知道你們是否曾想過——此刻腦海中閃過的一絲念頭,或許正在改變整個宇宙的形狀?
在東方智慧中,有「心生萬法」之說;在西方神話裡,有諸神與魔鬼在命運棋盤上角力;而在現代量子物理中,科學家們提出:觀察者的存在,會影響實驗的結果。假使你的每一個念頭,都像一束充滿潛能的量子光波,投射到浩瀚宇宙中。
當做出選擇時,那道波便塌縮成粒子——可能形成現在的結果。
若以驕縱為中心,宇宙便回以混亂與傲殺之氣;
若以謙卑尊重相生相容為軸,萬物自會與你的頻率慢慢產生共振、歸一。
今天,我們將穿越回上古,見證和自省這部軒轅黃帝的一場「求脫生死之法的故事」。
這不僅是古人的故事,或許也是現代人的內心投影—— 一次心念的量子觀測,一場關於「選擇」與「覺醒」的啟示錄。
第一幕:求超脫之法的懸賞與凡人的驚懼
軒轅黃帝,性善好佛,統御萬邦,已拜七十二師。
他學盡治國理政、養生延年之法,卻仍不得超脫之道。
為此,黃帝懸下重賞:
「得真明師者,封萬戶侯!」
遙遠的小林寺中,有一位年僅十三歲的僧人——廣成子。
他心如止水,道德清明,卻隱於塵世。
其叔父「養馬軍」貪圖榮華,誤以為機會降臨,遂擅拆榜文,指名侄兒為「天下大明師」。
黃帝得知後驚疑不定,但君無戲言,下令道:
「若三日能令朕得道,封汝高官;若不能,誅無赦!」
養馬軍懼極而哭,廣成子卻淡然微笑:「此乃小可之事,明日他來,我自有話答。」
第二幕:心念的障礙—你如何看待困境或阻力?
次日,黃帝御駕親征,五百御林軍隨行。
未料途中,被倒木與蘆草阻斷去路——七十二道結,橫於前往的道路上。
御林軍奏道:「啟奏我主,前路受阻!」
此刻,黃帝的心念進入量子疊加態:
兩種對立的意識,同時存在。
(比喻:量子疊加就像一個燈泡在無人觀察時可以同時是亮也暗,一旦觀察,它就「選擇」一種狀態)
【你的第一次抉擇:驕縱 vs 謙卑】
A. 撒旦的聲音(驕縱與憤怒):
「朕乃九五之尊,豈容前方任何阻路?此乃不敬!」
B. 宙斯的聲音(秩序與反思):
「或許這障礙,正是我心的投影。七十二結,乃我七十二執著。」
👉 若你選擇 B,請繼續閱讀。
✨ 謙卑禮敬的回向
黃帝轉念:
「是我心不誠,非天地之阻。」
他放下威儀,回宮翌日再來——這次,他步行而至。
每解一個草結,他便鞠躬一拜。
七十二拜畢,道路忽然開朗。
當他投射出謙卑,宇宙便以開放回應。
第三幕:真理的啟示
寺前,一道童敲打新栽的"桃樹"。
黃帝問:「何故打桃?」
道童答:「打他快生桃子。」
黃帝道:「才栽三日,豈能結果?」
道童微笑作偈:
桃栽三日未生桃,學道三日豈成道?
寬心靜養待時到,根深葉茂結成菓。
黃帝頓悟:修行非速成,唯平心靜性可入真道。
終於,他見到十三歲的廣成子。
黃帝跪問:「弟子軒轅,敢問如何脫生死?」
廣成子淡然答曰:
人離色不老,木離火不灰。 小心學道,依法受持,必然成道。
短短兩句,如雨露淨身,豁然開朗。
黃帝心開意明,終悟「萬法皆由執著所生,心若無執,生死自離」。
第四幕:終極的抉擇——生死一念
黃帝得悟,但隨行的捲簾將軍卻怒火中燒。
「小小童僧,竟敢不拜聖上!」
翌日,他拔劍奔寺,要斬廣成子。
廣成子與弟子迎門跪迎。
他問將軍三句:
「聖上性命在何人手?」 「在小僧手。」
「小僧性命在何人手?」 「在將軍手。」
「將軍性命在何人手?」 「在閻君手。」
將軍愕然,廣成子再作偈:
君王問道怕生死,參求一字躲閻羅。
將軍爾來起殺意,命在你手當求你。
這一瞬,將軍的心念分裂成光與影。
【你的第二次抉擇:天堂與地獄】
A. 惡魔的掙扎: 放不下榮耀權利,將退回紅塵。
B. 天使的覺醒: 放下驕縱執念,將步入淨土。
👉 若你選擇 B,請繼續閱讀。
即刻的超脫
將軍跪地作偈:
欺師滅祖罪知非,求師懺悔乞慈悲。 願捨一身劍下死,萬劫啻超出苦期。
他拔劍自刎,以命懺心。
廣成子為他授記:
狂風掃地一場空,善雨沾花萬色紅。
將軍今日回頭悟,韋馱尊天一般同。
將軍當下證得正果,成為佛門護法——韋馱尊天。
黃帝後來亦修德圓滿,悟得天人合一之道。
【結尾】你的光波,你的人生
故事結束,但量子實驗仍在繼續。
黃帝面對障礙,選擇謙卑尊重,宇宙便回以開闊。
將軍面對殺念,選擇放下,便得超脫。
每一個情緒、決定、信念,
都是一次對宇宙的觀測。投射什麼,世界將回放什麼;
請靜心問自己:
「此刻的自己,是偏向驕縱緊握權柄揮刀的撒旦,還是以道德尊重秩序的宙斯?」
🜂 延伸章節:玄理解析篇
一、人離色不老,木離火不灰
這兩句並非禪宗玄語,而是揭示「量子意識的守恆」。
「人離色」:
即心離執著。
執著如熱能,會燃燒生命能量;離執,能量回歸平衡,故不老。
「木離火」:
指物脫燃因。
若離煩惱與欲火之緣,心性不焦枯,神識不灰滅。
修行的本質,是從情緒正負熱能的消耗,回歸能量守恆。
當心靜於中道平衡,便能長存久安。
二、韋馱的轉化——從殺意到護法
捲簾將軍的故事,是能量頻率轉換的經典範例。
他以「殺」的極限意志,瞬間轉為「護」的極致信念。
這轉化,非靠外力,而是中庸之道的實踐:
- 意識到極端(殺意)即偏離正軌;
- 以心念的覺察,將偏差拉回中心(中庸);
- 放下過往執著與自我利益,能量自然回到正軌。
中庸之道在此扮演:
偏離的惡是一種失衡的心念,覺察與反思是導回平衡的能量場。
無論是驕縱、憤怒、恐懼,皆可透過中庸回到「心念中心」,進而影響現實的回向。
三、量子心流與中庸的應用
- 覺察自己的「量子光波」 每個念頭都是投射,先觀察,再調整。
- 運用中庸校正極端 情緒極端時,問自己:「我此念偏向哪方?如何回到中心?」
- 觀察回向 投射出正念正舉,宇宙回應以開闊與和諧; 投射驕縱與憤怒,宇宙回應以負面與摩擦。
關鍵在於:中庸不是消極,而是能量重整的智慧。
它將偏離的惡意,逐步拉回平衡軌道,使心念與世界共振。
【最終提醒】心念與人生
黃帝與捲簾將軍的故事告訴我們:
- 心念如光波,投射即創造;
- 中庸如軌道,偏離會回轉;
- 覺察與選擇,是自己與宇宙共同的量子結果。
下次當人生困境至極端時,可以向內求問自己:
「我此刻的光波,偏向何方?我能否以中庸之道,導回平衡?」
如此,自己的世界將不再隨心境而亂,而會因自己用心覺察與選擇,將正向與宇宙同頻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