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小說《名冊碎頁錄》第六卷・第一章〈錫南復糧〉(chatgpt)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時:衡元十六年,地:錫南郡


一、粟價十倍

衡元十六年,南地久旱。稻田開花即枯,郡人以草根為粥。


粟價十倍,市中以紙契為糧。 衡母遣「復糧使」亞比統衡糧局,命錫南郡守秦牧為副。 號曰「復糧」,實為「糧控」。


亞比精於算,行衡母之策;

架空歷史小說《名冊碎頁錄》|方格子 vocus

秦牧熟民情,識其苦; 羅蓮為書吏,兼記錄郡政。


三人共坐於東倉,風經穀窗,似哭似笑。


二、仁政的假面

亞比奏曰:

「民饑而不亂,乃可久治。


故衡母欲施『信糧券』,以銀券代實粟, 使價由衡定,糧由郡發, 名曰仁惠,實為安民之繩。」


秦牧聞之沉吟,低聲曰:

「若價久由衡,錫南終不自由。」

亞比笑曰:

「自由非飢者所需,


飢者之德,在於服從。」


於是糧券行,倉口日閉。


民得一紙,可領半升。 田肥者輸糧為息,田貧者以身抵債。 衡母稱之為「民自保」, 史家後稱為「粟籍奴」。



三、羅蓮的記錄

羅蓮夜書曰:

「糧有餘而民不食,


計有明而人無明。 衡母以幣制地,以數制命。 民曰幸有秩序,不知秩序即其牢。」


翌日,書稿被搜,羅蓮入獄。


獄中,秦牧來訪。


羅蓮曰:

「你知其惡,為何仍從?」


秦牧曰: 「若我不從,惡更快。 我以從,延其慢。 亂者百死,秩者一死。 我擇其一死而已。」


羅蓮沉默,後被流放。


其書三十卷,後世合為《南糧志》。



四、自由的假象

衡母宣告:「錫南復糧成功!」


倉門再開,糧價稍平。 百姓焚香祈謝,市集再鳴。 唯秦牧知其內: 衡母已以銀控糧、以糧控工、以工控命。 錫南雖豐,已無議價權。


彼時亞比夜飲,語秦牧曰:

「衡母將建南信所,


自今錫南之貨,皆以衡幣結算。 民得以穩,國得以安。」


秦牧靜默久之。

「安者,死之別名。」


五、假和平的慶典

衡母命大宴於田上,名曰「豐收祭」。


歌聲盈野,白幡滿風。 民以為喜事,實則喪事喜辦。


羅蓮流放中聞之,書曰:

「衡母之政,飢者感恩,富者獻讚,


唯智者流亡。 天地茫茫,愚民不見其鎖, 因鎖有香。」



六、革命與幻滅

三年後,民變起。


新政軍立旗於倉前,號「奪衡母糧」。 群眾呼曰:「毀衡制、逐糧吏!」 秦牧被擒。


有人喝問:「你害民多年,今何辯?」


秦牧笑曰:


「若我言真,汝不信;


若我言假,汝亦快。 飢者不聽真理,只聽口號。 我為衡所用,汝為怒所用,皆奴耳。」


翌日,秦牧斬於市。


雨作,群眾散。 十年後,粟價再十倍。



七、史家評

「秦牧不惡,而惡成於他;


不仁,而仁被其名。 世人恨其冷,然冷即其命。


衡母以價制地,亞比以數制人,


而秦牧以理自制。 三者並立,天下遂安於貧。


愚民非天生,乃自作。


因其好聽仁語、好看盛典, 以為有人可代己思。 故被欺者非受害,而是求安。


羅蓮書曰:


『民思自由,而惟制度最自由。』 誠哉是言。」


——《後衡紀·南糧志》

衡元十六年夏,錫南大旱。稻穗不實,民訴於郡。


衡母聞而議曰:


「濟民者,不可徒施。


施之以法,令其知序,則恩可久。」


乃命開「復糧之局」,以衡幣為度,


使各郡依衡價而平粟,稱「以德行商」。 於是官牒紛起,民莫敢議。



一、糧政之議

初,郡守秦牧以飢告,羅蓮為之請於衡。


衡母曰:


「粟雖南出,衡有其秩。


今以我秩,整其倉; 以我價,立其市; 是謂救亂。」


其辭柔而理密,


遠近稱「聖母撫南」; 唯老農嘆曰:「倉雖滿,價如山。」



二、商議之變

是時,錫南學官鄧衡上議於郡府,


曰:「此法雖善於急,然久之必弊, 民將以耕為債,以飯為稅。 倉盈而戶空,粟流而地困。」


議上,諸官相顧失笑。


港司孔仲對曰:


「衡母以義市天下,


君子當頌德,不可議價。 夫饑者賴人以生,豈得問秤乎?」


堂中鼓掌。衡官筆錄曰:「鄧衡惑政。」


越三日,削籍,調於邊田。 郡中遂以「誣衡」為禁語。



三、民心之偽

秋後,糧船絡繹入港,衡幣通行。


市人競相祝曰:「南郡復矣!」 而糧商暗報:價雖穩,息倍增。 民朝食而暮負,夜織而不敢怨。


羅蓮獨書曰:

「官以盈虛為治,


民以是非為飢。 此世之德政, 乃以數殺人也。」



四、衡母之語

歲終,秦牧進表,賀曰:「錫南豐,衡恩厚。」


衡母閱之,笑而批曰:


「治國不在飢飽,而在可計。


民有秩,價有式, 雖飢不亂,雖飽不驕。 若天下皆欠衡一息, 則衡永立於世矣。」


群臣稱善,羅蓮默然。


五、後錄

越數月,市上又立「豐穗碑」,


文曰:「衡母惠南,粟復如初。」 秦牧拜碑,城人歌之。 惟舊學人私語:


「碑文雖金,倉門已鎖;


錫南雖富,民心已貧。」



六、史臣評

史臣曰:

「衡母不以兵取,而以法取;


不以饑懼,而以德懼。 錫南自以為得救, 不知其命久繫於價。 真言者被逐,智者不敢言, 唯浮議與頌聲滿途。 此所謂‘以仁為鞭,以數為鐐’者也。 民戴德而不覺其重, 國無敵而不覺其囚。」


衡元十六年夏,旱雨不調,粟價十倍。


阮母聞報,微笑曰:


「天時非我所御,然價可御。


若民求食於價,則天下自入我帳。」


於是下令:

「復錫南糧道,開灰倉,平粟市,


以衡標計價,以衡幣收稅。」


表曰「救飢」,實曰「收權」。


一、糧為衡本

秦牧奉詔,立「衡糧署」於錫南。


凡稅折糧、凡買以衡幣。 民間糧商皆需註冊入衡表,方可交易。


羅蓮問:「此舉可使民免飢乎?」


秦牧答:「飢可救,亂不可救。 我非救人,我救秩序。」


於是衡幣流入錫南,市價皆以衡記。


錫南之米、鹽、布、鐵—— 皆依衡州牌價計算, 郡內無一貨能自定。



二、豐歉皆奴

亞比笑曰:「衡之法妙在此。


若歲歉,糧貴,衡州輸米以貸; 若歲豐,糧賤,衡州收倉以價。 無論豐歉,皆得之。」


秦牧頷首:「是也。


飢者欠糧,飽者欠帳。 天下求食終歸衡, 即便無戰,地亦盡歸。」


錫南之田,自此改稱「委耕地」。


地雖屬郡名,實為衡稅之附帳。 農人日夜耕作,歲歲結餘, 然所餘皆以價抵息—— 終年無盈,民稱「窮忙」。



三、羅蓮之見

羅蓮觀其政,書曰:

「衡母以糧為誓,以價為鎖。


民之力盡於耕,心盡於欠。 其政無殺,然萬人同囚於秤。 錫南既無飢年,亦無富歲, 國似活,民如死。」



四、阮母的批

秦牧上奏:「錫南無亂,衡幣行通。」


阮母閱報,批曰:


「衡既不立於信,當立於價。


信可毀,價不可毀。 若天下皆欠衡一息, 則衡永不死。」


羅蓮聞之嘆曰:

「她不養人,她養債。」


五、後評

史家記曰:

「是役也,衡母不興兵而得地,


不賑災而取民。 錫南表稱豐收,實為虛倉; 官記盈餘,民記空欄。 糧之所至,議價盡亡; 田之所屬,命脈皆衡。 彼名曰『復糧』, 實為『衡化』。 豐歉皆為鎖鏈, 飢飽皆成紀律。 民雖生,國已為奴。」


——《後衡紀・衡糧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7會員
309內容數
小說(金融、產業、靈異、間諜)
2025/10/18
衡元十六年初春,瑟嶼風向逆轉。 海霧如灰,連衡母阮氏的臨署也聞到焦鐵之氣。 沈緘奉召至衡苑,見院中設壇,壇上堆滿舊印。 灰印、衡印、官印、商印、誓印——凡十五年所鑄者,盡在焉。 一、火前 阮母曰: 「信既盡於人,何存於印? 今焚之,以絕舊名。」 沈緘對曰: 「印者,天
Thumbnail
2025/10/18
衡元十六年初春,瑟嶼風向逆轉。 海霧如灰,連衡母阮氏的臨署也聞到焦鐵之氣。 沈緘奉召至衡苑,見院中設壇,壇上堆滿舊印。 灰印、衡印、官印、商印、誓印——凡十五年所鑄者,盡在焉。 一、火前 阮母曰: 「信既盡於人,何存於印? 今焚之,以絕舊名。」 沈緘對曰: 「印者,天
Thumbnail
2025/10/18
衡元十五年夏,天下甫息干戈,糧道未復。 衡母阮氏以衡名召會諸國,使瑟嶼為主辦,議於海評廳。 凡與會者:衡州、新蘇槃、布雅、奧雲、穆羅。 濟、塔二國遣使觀焉。 是會也,名曰金衡談判。 一、開議 瑟嶼評官先言曰: 「諸國並立,而天下無統; 欲復秩序,當先明責。 糧、信、軍、文、
Thumbnail
2025/10/18
衡元十五年夏,天下甫息干戈,糧道未復。 衡母阮氏以衡名召會諸國,使瑟嶼為主辦,議於海評廳。 凡與會者:衡州、新蘇槃、布雅、奧雲、穆羅。 濟、塔二國遣使觀焉。 是會也,名曰金衡談判。 一、開議 瑟嶼評官先言曰: 「諸國並立,而天下無統; 欲復秩序,當先明責。 糧、信、軍、文、
Thumbnail
2025/10/17
衡元十五年初夏,潮水退得異常早。 青珂島外的礁線裸露如骨,漁民說:「神要露印了。」 這句話,被抄進了會議的開場詔文。 從此,人稱這場集會為——神印會議。 【一】海霧之下的誓言 會議舉於青珂主殿。 石牆掛滿灰印,風拂過時,印章微晃如活。 衡州、塔薩、阿蘭都、錫南的
Thumbnail
2025/10/17
衡元十五年初夏,潮水退得異常早。 青珂島外的礁線裸露如骨,漁民說:「神要露印了。」 這句話,被抄進了會議的開場詔文。 從此,人稱這場集會為——神印會議。 【一】海霧之下的誓言 會議舉於青珂主殿。 石牆掛滿灰印,風拂過時,印章微晃如活。 衡州、塔薩、阿蘭都、錫南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出瀟江泊蒲洲 北宋 · 沈遼 汎汎瀟江水,天生西北流liu5。 蒼烟開蛋市,曉日下蒲洲tsiu。(蛋=蜑) ( 清曠適幽步,方洋如昔游iu5。(=彷徉) 何爲沙上鳥,相避小山頭thiu5。 古人音義相通,以音假字風行! 讀書辨字,需要有語音作為輔助釋義! 參閱:「淡菜生寒日」一文。
Thumbnail
出瀟江泊蒲洲 北宋 · 沈遼 汎汎瀟江水,天生西北流liu5。 蒼烟開蛋市,曉日下蒲洲tsiu。(蛋=蜑) ( 清曠適幽步,方洋如昔游iu5。(=彷徉) 何爲沙上鳥,相避小山頭thiu5。 古人音義相通,以音假字風行! 讀書辨字,需要有語音作為輔助釋義! 參閱:「淡菜生寒日」一文。
Thumbnail
把所有資訊塞進完結篇,焦先這個人在唐朝也仍然會被提及,了解一下整個東漢魏晉的社會底層。
Thumbnail
把所有資訊塞進完結篇,焦先這個人在唐朝也仍然會被提及,了解一下整個東漢魏晉的社會底層。
Thumbnail
城南,豐年客棧。先回了客棧的是夏芒,接著是衡無書。
Thumbnail
城南,豐年客棧。先回了客棧的是夏芒,接著是衡無書。
Thumbnail
梁氏與殷萍殷逢三人,將車上搬下的東西分門別類規整好後,便又分頭進行不同的活兒。 梁氏將糧食、蔬菜、陶甕搬進了糧食間,開始挑選不耐放的蔬菜,打算著手進行醃製。 殷逢開心的分了幾趟,拉著牛跟驢子到農舍安頓好後,餵食糧草,又安置了那幾隻犬隻。 宅子旁的農舍被殷逢打掃整理過後,又堆上了許多茅草,甚至還
Thumbnail
梁氏與殷萍殷逢三人,將車上搬下的東西分門別類規整好後,便又分頭進行不同的活兒。 梁氏將糧食、蔬菜、陶甕搬進了糧食間,開始挑選不耐放的蔬菜,打算著手進行醃製。 殷逢開心的分了幾趟,拉著牛跟驢子到農舍安頓好後,餵食糧草,又安置了那幾隻犬隻。 宅子旁的農舍被殷逢打掃整理過後,又堆上了許多茅草,甚至還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轉世十次,十世為耕農的張躬,突然想起了過去。那可是十輩子往事,啪一聲,就佔領了整個腦迴路! 第一世種桑,他養蠶取絲,羅織風光。 第二世種豆,他磨豆熬汁,哺餵鄉里。 第三世種棉,他採花彈弓,勤做新襖。 第四世種米,米粥、米糕
Thumbnail
轉世十次,十世為耕農的張躬,突然想起了過去。那可是十輩子往事,啪一聲,就佔領了整個腦迴路! 第一世種桑,他養蠶取絲,羅織風光。 第二世種豆,他磨豆熬汁,哺餵鄉里。 第三世種棉,他採花彈弓,勤做新襖。 第四世種米,米粥、米糕
Thumbnail
原本蘇期以為等待的日子會很煎熬,沒想到出乎意料的充實。 第一個好消息是種下去的地瓜根莖在灌了一點水之後,居然很快便發了嫩芽,破土以後整片都是翠綠的小點,按照蘇期的印象,應該十到二十天左右就能收成。 第二個好消息是容若居然在十七屯糧食倉裡挖到了一小袋稻穀,蘇期按照書上的方式,浸泡到發芽
Thumbnail
原本蘇期以為等待的日子會很煎熬,沒想到出乎意料的充實。 第一個好消息是種下去的地瓜根莖在灌了一點水之後,居然很快便發了嫩芽,破土以後整片都是翠綠的小點,按照蘇期的印象,應該十到二十天左右就能收成。 第二個好消息是容若居然在十七屯糧食倉裡挖到了一小袋稻穀,蘇期按照書上的方式,浸泡到發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