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南方的陽光村裡,住著一個叫 阿南德(Anand) 的小男孩。阿南德的家不富有,他和祖母一起住在稻田邊的一間茅屋裡。祖母會編蓆、煮香料飯,而阿南德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敲他那面小鼓。那面鼓是父親留下的唯一禮物,上面畫著太陽與孔雀的圖案。
每天早晨,阿南德都背著小鼓走到學校去。路上他會敲著節奏:「咚咚、咚咚、咚——」聲音輕快,像陽光一樣灑滿田野。村裡的人聽到鼓聲,都知道是那個笑起來像小太陽的孩子來了。
然而,學校裡有三個專門欺負人的孩子——巴辛(Basin)、卡魯(Karu)和拉吉(Raj)。他們常笑阿南德衣服破舊、鞋子泛白,還搶走他的鼓棒。「窮小子,也配有鼓嗎?」巴辛冷笑著,「也許你該去給牛敲鼓!」 阿南德雖然委屈,卻只是把鼓抱緊,不讓他們弄壞。他總對自己說:「父親教我,鼓聲能帶來勇氣。」
那天放學後,三人又追著他,想搶他的鼓。阿南德拼命跑,跑進了森林深處。天色漸暗,風聲呼嘯,他躲在一棵榕樹下,心裡害怕極了。就在他快要哭出來時,鼓面忽然自己發出一聲低鳴——「嗡——」。
「誰……誰在那裡?」他顫聲問。
一陣光從鼓中透出,一個溫柔的聲音響起:「孩子,別害怕。我是鼓之靈——納塔拉(Natara),我感受到了你的勇氣與淚水。」
光中浮現出一位身穿金色舞衣的神靈,手持鼓棒,微笑地看著他。
「納塔拉神!這……這是真的嗎?」阿南德驚訝得睜大眼。
「只要鼓為善而響,我就會醒來。」神靈說,「但近來,村裡的影子越來越濃。那三個欺負你的孩子,其實被『影子巨人』附身。那個惡勢力在他們心裡滋長,靠人們的恐懼變強。」
「我該怎麼辦?」阿南德問。
「用你的鼓聲。真正的勇氣不是用力氣打敗別人,而是用心讓黑暗退去。」
說完,光芒漸漸消失,只留下暖暖的餘韻。
阿南德抱著鼓,感到心裡有一種奇妙的力量在跳動。他回到村裡,決定面對一切。
隔天,三個霸凌者又在學校門口等著。
「喂,小鼓手!」巴辛冷笑,「昨天跑哪去了?森林裡的鬼沒吃掉你嗎?」
其他孩子都圍著看,沒有人敢說話。
阿南德深吸一口氣,站了出來。他把小鼓放在胸前,敲了一下——「咚——」。
那聲音不像往常的輕快,而是低沉而堅定,像大地的心跳。又一聲——「咚、咚——」。
突然,操場上的影子開始蠕動,三個霸凌者的腳邊竟冒出黑色煙霧,漸漸化成一個巨大的人影,雙眼燃著紅光。那就是影子巨人。
孩子們嚇得尖叫逃跑,只有阿南德還站著。
「小鼓手,」影子巨人咆哮著,「你的恐懼是我的盛宴!」
阿南德雙手顫抖,但仍然敲下下一拍:「咚——咚咚——」
鼓聲回蕩在空氣裡,光從鼓面上綻放出來,一圈一圈地推開黑霧。
巨人退了一步,怒吼更大:「你以為一個孩子能驅散我?」
阿南德閉上眼,想起祖母的話:「善良不是軟弱,它是最強大的勇氣。」
他開始唱起村裡的古老歌謠,節奏與鼓聲融合——
「光之子,心如焰,
黑暗來,也不怯; 愛為鼓,勇為聲, 影子散,太陽生。」
鼓聲越來越快,像一千隻孔雀張開羽翼。
影子巨人發出最後的怒吼,黑霧被光吞沒。三個孩子昏倒在地,當他們醒來時,眼中充滿了懊悔。
巴辛哭了:「阿南德,我……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那麼壞。」
阿南德微笑著遞給他手帕:「我們都會犯錯,只要願意改變,就能重新開始。」
那天以後,村裡再沒有人被欺負。巴辛三人也加入了阿南德的鼓隊,他們每天放學後一起練習,用節奏編出新的樂曲,敲給田野、給風、也給每個還在害怕的人。
幾年後,阿南德長大了,成為了著名的鼓手。人們稱他為「陽光之鼓」。他走遍許多村莊,教孩子們用鼓聲表達勇氣。
每當有人問他:「你為什麼這麼熱愛鼓聲?」
他總會微笑著說: 「因為在那個鼓裡,藏著一個小男孩打敗影子的故事。它提醒我——真正的力量,是讓別人也變得勇敢。」
陽光村的傍晚常常能聽見那熟悉的節奏:「咚咚、咚咚、咚——」
風穿過稻浪,孩子們笑著跑過,影子被金色的光灑得又薄又淡。
故事的最後一頁上寫著——
「若你心中有光,影子就無處可藏。」
🌸故事寓意:
這是一個關於勇氣、善良與改變的印度童話。
- 阿南德象徵「不以惡報惡」的力量;
- 影子巨人代表「恐懼與霸凌」的根源;
- 鼓聲象徵「內心的節奏與愛」。
當我們用善良與勇氣回應黑暗時,就能驅散一切惡勢力,並讓世界更溫暖。

小鼓手與影子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