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誌影展│教育翻轉了什麼《風沒有尾巴》、《小朋友你今天上學嗎?》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18日下午,有兩部影片和教育議題密切關聯,而且都聚焦在對於現代國家而言相對邊緣、弱勢的地區或群體之上。《風沒有尾巴》關注俄羅斯北方極地區域涅涅茨人(Nenets),面對文化傳承以及國家政策的拉扯;《小朋友你今天上學嗎?》則將目光放在印度拉賈斯坦邦南部鄧加普爾(Dungarpur)的公立學校,看當地教師如何試圖藉由教育翻轉當地孩童的機會。兩部影片對於討論教育──以及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教育機構──的性質、扮演的角色,都有幫助。

風沒有尾巴(Wind Has No Tail)

這部影片真的太‧美‧了。

在導演細膩地捕捉下,極地苔原景色以及光影變化,襯托帶有魔幻氣息的氛圍,蒼藍色調也暗示著本片的敘事走向。影片以廣播開場,說明在一段時間後,就要將小孩帶到寄宿學校開學,他們將在寄宿學校度過接下來的九個月,遠離熟悉的游牧生活。這段開場,便霸道地宣告國家權力的介入,沒有妥協空間。

一個以飼養馴鹿為主的遊牧家庭日常生活,開始進入觀眾視野之中,這個家庭最小的女兒Nika,即將進入到義務教育體制之中,而在Nika離開之前,他會接受一位專門指派的遊牧教師指導,為此重大轉變做好準備。

影片以極大篇幅描寫逐漸被遺忘的游牧生活,帶有強烈的懷舊詠嘆,像是對這種「古老」生活方式的追弔。在導演鏡頭下,人們專注分食馴鹿肉,暢飲馴鹿血的畫面,沒有「茹毛飲血」的異俗感,反而帶有些許唯美。而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部分:口傳文學,是在睡前透過故事傳述,長輩說一句,孩子複誦一句,獨特的民間傳說藉此伴著孩童入夢。

在Nika被詢問,「房子」是甚麼樣的形狀時,他先用棍子拼出🔺的形狀,教師糾正他那是屋頂,「房子應該是🏠」。Nika天真的回道,🔺是帳篷⛺,「帳篷是我們的房子」。對Nika而言,帳篷就是涅涅茨人的家,是他親身體會而根深蒂固的想法。

殺馴鹿的畫面出現兩次,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人們詳細的討論馴鹿皮應該要在什麼樣的時機剝除,據當地薩滿所說,在馴鹿還沒完全死透的時候剝下,品質最好。這彷彿也暗示著,現代教育機構將孩子強制送往寄宿學校,就好像從馴鹿身上活剝下的皮一樣,把孩子從熟悉的環境移往學校接受訓練,而族群的母體無聲地承受面對死亡的痛苦。

歷史上有許多寄宿學校變成造成文化斷層的案例,從國家角度來看,「教育」讓涅涅茨人更熟悉俄羅斯語言和文化,「融入」主流體制,但也導致母語流利程度隨世代下降,形成文化斷層危機。馴鹿在被勒斃的過程中,眼睛逐漸變藍,凝視將繩索套上他們脖子的主人。那一抹藍色,也若似哀悼緩慢被體制勒斃的游牧生活。

小朋友你今天上學嗎?(Are You Going to School Today?)

這部影片敘事簡單、清晰,導演首先關注印度偏鄉公立學校教師面臨的挑戰,教師與他們的學生之間的互動,並進一步帶出學童與其家庭對於「教育」和「未來」的想像,以及現實生活的困境。在印度,許多人對公立學校有負面印象,認為那是「浪費時間」的地方,品質不若私立學校。這便是教師面臨的第一道挑戰,他們努力教學,讓家長了解公立學校也是有教育品質,希望透過教育為學童的生命帶來改變。

由於出席率與學習成效息息相關,而這個地方有很多學童時常缺席,教師們在下課後便挨家挨戶地尋找自己的學生,問他們:「今天為什麼缺席了」、「你今天要上學嗎」。學童們對於受教育的態度、對自身未來的想像,以及其家庭所面臨到的各種狀況和困境,便藉由這些提問而浮上台面。

有些學童在學校面臨挫折,便不想去學校了;有些學童非常喜歡上學,但遭遇意外而必須留在家中。學童們的家庭,有時扮演著將他們拉在校門之外的角色,比方說母親需要上班,父親到了外地工作,家中還有年幼的弟妹,他們必須擔負家務責任,這便讓他們無法穩定就學。

教育看起來是幫助學童逃離現實泥沼的唯一道路,一條片中出現過的狹窄的山路。一位學童被問到未來的時候說自己沒有思考過,但不會留在班達克,因為不喜歡這個村子。另一位學童Anjali在深夜火光的照映下,幫忙母親做料理。本片的最後一顆鏡頭,是Anjali做料理時,從屋內看著下雨的戶外,彷彿被現實困在原地,「前進」道路受阻,「未來」一片混沌。

這部影片將教育賦予強大的正面意義,從教師的態度便能體現出來。他們相信教育能夠改善處境,在家訪的時候對逃課遊玩的學童說「你在學校可以坐下好好讀書,但在這裡只會讓衣服沾到一堆雜草」,對家長說不要讓小孩亂跑,「四處遊蕩會學壞」。透過一位家長的訪談,影片也肯認教育對於改善經濟狀況的能力。一位媽媽說,他唸完五年級的時候就去當建築工人,現在十分後悔,認為如果能繼續讀書會更好,可以找其他工作,不用做這些雜事。

從批判的角度來看,教育制度表面上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實際上也再製這套階級關係、再生產資本主義社會所需的勞動力。義務教育將所有人捲入這套機制之中,(試圖)將學童規訓成國家可治理的臣民。這條階級晉升的道路,則被視為「翻轉命運」「擺脫現況」的救生梯,是「正確」的選擇。一位學童說道,他以後最想當縣長,但在影片中沒有說明原因,導演映後座談時補充說道,這位學童後來表示原因是當上縣長「能讓村裡的每個孩子都能上學」。

我們可以看到這套遊戲規則的統攝力,也能看出這套體制的危險,不只是在於它創造壓迫、同化異族,而是讓人相信這種壓迫是「自然」與「正確」的。就像《風沒有尾巴》提供我們反思「教育」對於邊緣/弱勢群體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在《小朋友你今天上學嗎?》之中我們則能看到,人們是如何被(迫)捲入這套機制之中。

導演Anupama Srinivasan映後座談

導演Anupama Srinivasan映後座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曼谷農作 อยู่ที่หนองจอก
5會員
15內容數
在曼谷做田野的民族學博士生的隨筆。我的田野在曼谷郊區Nong Chok(หนองจอก),當地華人寫作「廊祝」,發音的話近似「農作」。就取農作的意象吧。楊逵曾說他是「用鋤頭在大地上寫詩」,我則希望能用文字在曼谷農作。
2025/10/17
《大豹:洄游》與《《流離之岸》1877 Cepo' 戰役》(簡稱《流離之岸》)都是關注台灣原住民族歷史事件,以殖民暴力與政治創傷為起點的作品,但兩部影片真正想談的不僅是悲情,而是「當代人怎麼面對遺忘、如何追溯過往、又如何面對『我是誰』的詰問」。
Thumbnail
2025/10/17
《大豹:洄游》與《《流離之岸》1877 Cepo' 戰役》(簡稱《流離之岸》)都是關注台灣原住民族歷史事件,以殖民暴力與政治創傷為起點的作品,但兩部影片真正想談的不僅是悲情,而是「當代人怎麼面對遺忘、如何追溯過往、又如何面對『我是誰』的詰問」。
Thumbnail
2025/10/17
兩年一度民族誌影展「後/工業傳說」開展了!本文從兩部開幕片《夜訪談愛》和《部落|對話》出發,分析後工業對社會、文化、人際關係及認同的影響。
Thumbnail
2025/10/17
兩年一度民族誌影展「後/工業傳說」開展了!本文從兩部開幕片《夜訪談愛》和《部落|對話》出發,分析後工業對社會、文化、人際關係及認同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8/12
2023年民族誌影展《40步的距離》,探討以色列一所新公立學校與鄰近宗教學校間的衝突與共存。呈現多元族群、貧富差距、宗教與世俗價值觀等議題,反思以巴衝突的複雜性。
Thumbnail
2025/08/12
2023年民族誌影展《40步的距離》,探討以色列一所新公立學校與鄰近宗教學校間的衝突與共存。呈現多元族群、貧富差距、宗教與世俗價值觀等議題,反思以巴衝突的複雜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偏鄉原民特色小學展開服務 7月中,德內ㄦ服務隊來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互助國小教學。互助國小為部落學校,孩子們多為賽德克族組成,因此校內處處可見特殊的原民圖騰、族語教學,有著濃厚的部落氣氛。孩子第一天見到種子老師們,也熱情地用原住民的歡呼表示歡迎,這幾天的服務便熱血展開。 親近自然的校園閱聲琅琅
Thumbnail
在偏鄉原民特色小學展開服務 7月中,德內ㄦ服務隊來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互助國小教學。互助國小為部落學校,孩子們多為賽德克族組成,因此校內處處可見特殊的原民圖騰、族語教學,有著濃厚的部落氣氛。孩子第一天見到種子老師們,也熱情地用原住民的歡呼表示歡迎,這幾天的服務便熱血展開。 親近自然的校園閱聲琅琅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偏鄉兒童閱讀寫作班暑假課程不間斷,以各種主題展開營隊課程,期望在夏日長假期間帶給孩子更多學習上的刺激與收穫。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偏鄉兒童閱讀寫作班暑假課程不間斷,以各種主題展開營隊課程,期望在夏日長假期間帶給孩子更多學習上的刺激與收穫。
Thumbnail
孩子們無論在晴天或雨天,都能在校園中發現新的驚喜,而我們也學習著從孩子的視角看見更多美好的事物。
Thumbnail
孩子們無論在晴天或雨天,都能在校園中發現新的驚喜,而我們也學習著從孩子的視角看見更多美好的事物。
Thumbnail
攝影師劉瑜楷對緬甸的見聞和故事,包括緬甸兒童的教育困境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他的攝影作品和工作坊的內容。
Thumbnail
攝影師劉瑜楷對緬甸的見聞和故事,包括緬甸兒童的教育困境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他的攝影作品和工作坊的內容。
Thumbnail
這個學年的上學期到訪了多所學校,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馬不停蹄。讓我們忘記日夜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可愛。被欣賞、被看見、被認同後,閃閃發亮的眼睛,燦爛的笑容,高舉的雙手,每每也令我們難以忘懷,久久在思海中揮之不去——實踐教學活動化、活動意義化、意義生活化、生活能力化、能力生命化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這個學年的上學期到訪了多所學校,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馬不停蹄。讓我們忘記日夜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可愛。被欣賞、被看見、被認同後,閃閃發亮的眼睛,燦爛的笑容,高舉的雙手,每每也令我們難以忘懷,久久在思海中揮之不去——實踐教學活動化、活動意義化、意義生活化、生活能力化、能力生命化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童一心得_1 @ 2024 3/24 〔木槍 北極熊班〕
Thumbnail
童一心得_1 @ 2024 3/24 〔木槍 北極熊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