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誌影展│在歷史夾縫中動彈不得《大豹:洄游》與《《流離之岸》1877 Cepo' 戰役》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大豹:洄游》與《《流離之岸》1877 Cepo' 戰役》(簡稱《流離之岸》)都是關注台灣原住民族歷史事件,以殖民暴力與政治創傷為起點的作品,但兩部影片真正想談的不僅是悲情,而是「當代人怎麼面對遺忘、如何追溯過往、又如何面對『我是誰』的詰問」。兩部影片皆嘗試追尋祖先的足跡,試著讓被國家、殖民政權壓抑的聲音再度浮現,再進一步反思當代「我是誰」的存有問題。

《大豹:洄游》裡,是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大豹社事件後,不同世代的後裔嘗試回到被日本殖民壓迫的原鄉的追尋之旅。在《流離之岸》中,則是阿美族後裔面對Cepo'事件(又稱大港口事件或靜浦事件)這段幾乎被抹去的清國屠殺原住民族之歷史,透過考古發掘與儀式等方法,嘗試修復人與土地過往之間的關係。

不過,看完兩部影片,都讓我覺得帶有一絲「動彈不得」的無奈。

大豹:洄游(Back to Topa)

本片追溯1900-1906年間發生的大豹社事件,以及導演家族的關係。作為一段被隱藏的歷史,「大豹社事件」就像突然闖入導演以及家族生命之中,被告知自己和大豹社事件的領導者瓦旦·燮促 Watan Syat之間的關係,便走上追尋歷史之路。

導演舅舅是一名退休警察,他對於大豹溪印象是很多靈異事件:「那是很多人溺斃的地方,那邊沒有原住民」。但是當「大豹社事件」進入認知之中時,才驚覺原來大豹溪竟然是過去祖先的傳統領域,原來那裏以前曾是我們的家。

日治時期大豹變成日本開發山林資源的據點,而大嵙崁地區擁有豐富樟腦資源,便成為治理對象。但在樟腦業者進入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同時,混亂也隨之到來,部落發生婦女遭工人強姦的事件,這導致族人群起抵抗,便引發更大規模的鎮壓與抗爭,死傷慘重,而大豹共同體的領導人便是總頭目瓦旦·燮促。經歷數年多次戰爭後,日軍成功使「大豹滅社」,並將餘族強制遷往今日桃園復興區。

瓦旦·燮促投降後,將僅十歲的長子樂信‧瓦旦做為人質交給日本政府,希望能換回回歸原社的承諾。樂信‧瓦旦先被改名為「渡井三郎」,受到總督府栽培成為治理樣板,進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學醫,甚至安排入贅四國望族,改名為「日野三郎」,更被聘為臺灣總督府評議員。總督府的治理策略是「以蕃治蕃」,希望讓原住民族看到「只要服從總督府就能過光鮮亮麗的生活」,但翻閱檔案照片可以看到,樂信‧瓦旦幾乎沒有笑容。

日本殖民結束、國民黨政府渡台後,樂信‧瓦旦以漢名「林瑞昌」當選台灣省參議員。他希望能藉由政治位置得到返回原社的可能性,提交了《台北縣海山區三峽鎮大豹社原社復歸陳情書》,但因此舉而被中華民國視為宣揚共產主義的匪諜,1954年在「湯守仁案」中遭槍決。諷刺的是,他的父親瓦旦·燮促因抗日事蹟而被入祀忠烈祠。

作為帶有復返意象的「洄游」(back)一詞,我認為在影片中有四個層次:首先,是被遺忘的事件重新回到世人的認識之中;第二,大豹社離開三峽一帶後,樂信‧瓦旦及其後代嘗試回到原社的嘗試;第三是林東皥 Watan Kainu嘗試參選烏來區長,透過取得政治位置嘗試回復原住民族權利;第四,則是瓦旦·燮促的靈位從台中與高雄回到桃園的旅程。

整部影片的敘事都不斷呼應「洄游」的主題,沒有發散,是導演成功的安排。不過,「洄游」層次的豐富,其實也突顯本片稍嫌不足的地方,也就是對於重層殖民性缺少進一步的指認與拆解。

從目標來看,瓦旦·燮促與樂信‧瓦旦並無不同,都是希望能讓族人回到傳統領域。瓦旦·燮促面對日本政府,讓他在戰後入祀「忠烈祠」,受中華民國國族主義的收編。而樂信‧瓦旦同樣主張原社復歸,卻因為面對的是中華民國政府,反而被視為匪諜,遺族遭受汙名,直到2018年才由促轉會公告撤銷判決處分。

不論是清國、日本、中華民國,對於原住民族而言都是外來殖民政權,殖民治理邏輯不進相同,但是同樣造成許多難以平復的歷史創傷。從影片中來看,後代們似乎很歡迎瓦旦·燮促「回」到桃園忠烈祠(即便導演點出了「忠烈祠」竟位於為了觀光保留日本神社的建物之中的扞格),並大聲唱誦中華民國的國歌。迫害為了復返原社而犧牲的樂信‧瓦旦,同樣應該被檢視的中華民國政權,卻似乎沒有得到相對應的批判力道。而且這種狀態居然在影片後段就被擱置,卡在一個微妙的位置,沒有進一步梳理,稍感可惜。

導演曾宇平 Behuy Masao映後座談

導演曾宇平 Behuy Masao映後座談

《流離之岸》1877 Cepo' 戰役("The Homeless Coast" The 1877 Cepo' War)

相較於《大豹:洄游》,《流離之岸》在對過去歷史脈絡的講述與挖掘著墨較多。故事主軸圍繞著1877年,發生在今日花蓮豐濱鄉,因清國道路工程過程中對於阿美族人的勞力壓榨,以及傳統領域之侵害,所導致的軍事衝突。由於清兵無法在武力上取勝,竟設宴暗算,趁族人酒醉時「閉門屠殺」,幾乎將大港口部落阿美族青壯年男性趕盡殺絕。

然而除了文獻紀錄之外,過去比較少有其他的物質資料可以佐證耆老口述所說的「閉門屠殺」是真實存在的,因為這是耆老們最為氣憤、難以釋懷的部分。這部影片另一個軸線便是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團隊,嘗試透過考古發掘的方式,尋找Cepo'事件的相關證據,試圖與部落達成共識的過程。對我而言,這個討論過程反而更具有民族誌況味。

部落對於是否要對古戰場靜浦國小進行考古發掘存在不同意見,一部分的人主張應該挖掘,否則過去口述無憑,或者有國小附近居民睡不安寧,他們認為可能是因為忽略祖靈的存在所導致的;另一部分的人則主張,應該就讓祖先在當地安眠,或是認為如果沒處理好而發生不好的事、部落生病,那要怎麼辦?挖掘之後要怎麼安置?甚至有人說,應該透過祖靈對話儀式,讓祖靈決定自己要不要被開挖。

不過在映後座談中也得知,因為無法取得部落共識,後來考古發掘計畫停擺。這實在是讓人有種無法前進又難以後退,卡在夾縫之中的感覺。在影片中,發掘團隊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一枚可能是清國時期的子彈,儘管並非更直接的物質證據,但這枚子彈也已是與戰爭最有關連的文物了。

影片後段有趣的部份是,出現了多種不同信仰體系的儀式,嘗試與祖靈建立連結。不論是巫師、祭師,或是基督宗教的禱告,甚至是漢人民眾宗教的燒銀紙習俗,交錯呈現,反映族人如何在不同宗教信仰與傳統巫術之間尋找平衡,也彷彿象徵著Cepo'事件後族人遷居各地,開枝散葉,形成多元而非單一的樣貌。

本片想要強調的,是指出追尋歷史的重要性不僅止於對真相的發掘,更多是藉由這個過程來了解自己到底是甚麼人。正如同一場部落會議中,一位發言者表示自己做夢夢到祖先說自己不是「被殺死的人」,而是英雄,是為了保護大家而犧牲。就好像祖先在提醒後代:「不要將我們的死亡當成悲劇,而是你們存在的基礎」。

導演勒嘎‧舒米 Lekal Sumi Cilangasan映後座談

導演勒嘎‧舒米 Lekal Sumi Cilangasan映後座談

歷史創傷與鬼魅縈繞

在《大豹:洄游》與《流離之岸》中,那些負載著歷史創傷的土地,似乎總是鬼影幢幢。大豹溪成了鬼故事、靈異事件頻傳的地方,靜浦國小附近居民總是睡不安穩,好像土地中的某些存在還沒有被平息,仍在叨擾生靈。就像是昨天放映的《部落│對話》中,導演父親講述在都市工地遭遇的鬼故事一樣,這種午夜夢迴時出沒的存在,彷彿是在提醒活著的人,某些事情不該被我們遺忘。

民族誌影展「後/工業傳說」開幕:土味情話和生計故事《夜訪談愛》、《部落│對話》

過去也有一些民族誌影片或紀錄片,記錄下了不同地方的歷史創傷與鬼魅故事。如《天堂裡的惡魔》(Demons in Paradise)講述泰米爾人屠殺事件後,村民在午夜時會聽到鬼的聲音,那時他們在交叉路口,用輪胎套著一個青年,然後用火活活將他燒死。有時,鬼還會來討水喝。講述者沒辦法忘記那燃燒火焰中,奮力掙扎的雙腳。《空洞的時間》(homogeneous, empty time)中,泰國人繪聲繪影地説,當年放著法政大學屠殺受害青年屍體的旅館,鬧鬼。那個紅色電梯,同樣也是鬧鬼。泰國人怕鬼,但從未想過「鬼」是怎麼出現的。

台灣各地也有相當多這種案例,西門町的「猛鬼大樓」獅子林大樓,正好就是白色恐怖時期刑求政治犯的場所(我記得2009年的民族誌影展,也是在獅子林的新光影城舉辦)。作為「政治感訓監獄」所在地的綠島,同樣是鬼影幢幢,靈異故事仍被傳誦至今。

人們面對無力處理的創傷時,或許也只能用鬼影將之覆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曼谷農作 อยู่ที่หนองจอก
6會員
17內容數
在曼谷做田野的民族學博士生的隨筆。我的田野在曼谷郊區Nong Chok(หนองจอก),當地華人寫作「廊祝」,發音的話近似「農作」。就取農作的意象吧。楊逵曾說他是「用鋤頭在大地上寫詩」,我則希望能用文字在曼谷農作。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5月10日至5月19日舉行。影展套票與單場票現正在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販售中。
Thumbnail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5月10日至5月19日舉行。影展套票與單場票現正在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販售中。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一部探討自我生命意義與家庭親情價值、人生競賽輸贏、友情分合、人狗巧遇奇緣,到生死同盟的轉折,全片融合越野探險競賽的緊張刺激、商業贊助金額與IG流量高低的冷酷現實等議題探討的好片。
Thumbnail
一部探討自我生命意義與家庭親情價值、人生競賽輸贏、友情分合、人狗巧遇奇緣,到生死同盟的轉折,全片融合越野探險競賽的緊張刺激、商業贊助金額與IG流量高低的冷酷現實等議題探討的好片。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