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核心、最脆弱的地方,不像公司或青旅,卻能最靠近人心。我像是走進了大家的五臟六腑,有時候會感到消化不良,因為進來的東西不都是香噴噴、好咀嚼的。」抵達的第一週,我這麼和家人分享。這裡是旅程中的第二個打工換宿家庭。
/
L 去年剛滿四十歲,當我問起人生建議時,她笑著回答:「Life’s too short to take so seriously.」她曾走過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路——頂尖法律大學畢業、進入第一志願的律師事務所,但每天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某天她忽然意識到:「這不是我要的人生啊。」與家人好友談過後,她才確定自己最想追求的事:I really want to become a mother.
聽見這句話時,我很震驚。對我而言,成為母親意味著太多不確定與犧牲——懷孕的不適、產後憂鬱、身體的變化、重返職場的困難,更不用說二十年養育責任的壓力。好像人生從此就不再完全屬於自己。
我再次追問她「為什麼想成為母親?」她眼神裡閃著光,說著:
「他們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想了解他們的想法,我們有好多事要一起做。我想讓他們看看世界有多大、多美好,把我擁有的一切都分享給他們。」
/
保羅今年九歲,馬可六歲。「Papa, I love you」「Mama, I love you」,我常常聽到他們說著,這些話不會挑日子,也不需要特殊場合——用餐後離開飯桌時、玩桌遊在回合的空檔時、看電視到一半時,伴隨著一點點的撒嬌脫口而出。
我最喜歡的一幕,是弟弟拿著野花跑向 L :猜猜是左手還是右手?這朵花送給妳。配上他靦腆的笑容與清澈的雙眼,他的愛好純粹,這個年紀的他,家人就是全世界了。
而哥哥帶我玩遍家裡的足球場、扯鈴、游泳池、滑板,彷彿他有永遠用不完的電量,就像某個 babysitting 的晚上,明明已經累得眼皮快闔上,卻還堅持問:「為什麼不能去外面玩?」我忍不住笑出聲,那份執著得令人哭笑不得。
/
所以,即使遊戲手把少一個,他們都會先主動問我要不要參與?一起玩扯鈴時,兄弟倆會不自覺地,輪流停下來讓我玩一下下;或是一起去朋友家的超大後山探索時,兩人會輪流停下來告訴其他孩子要等我,折返回來告訴我等一下會轉彎、不要迷路了,甚至,在陡峭的山坡伸出小小的手,扶我一把。
這是什麼天使寶寶不過,他們有時候會為了一些無厘頭的小事吵架(小孩畢竟是小孩呀),就像我們家三姐妹那樣,例如為了「想要在推車,一個人坐在上面、一個人推(衝刺)」不斷討價還價,我和L在電梯裡相視後,感到荒唐地笑了出來。
/
「Viele Hände, schnelles Ende.」每次晚餐後,M總是會用一口流利的德語說著。記憶中的德國人是一板一眼且不苟言笑的,而他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雖然他依舊有條理、計畫周全,但他的幽默感,讓我很快地融入這個環境——特別是在一些家庭成員有小爭執時,或是在低氣壓的場合裡,他總是會試著逗笑大家。
而我最喜歡的,是坐在副駕駛座的時刻。我們有時安靜,有時比手畫腳、激動討論著那些很有共鳴的話題。這些都是我很享受的時刻。
/
一個月之前,他們只是一群陌生人,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根本沒有交集的機會;如今,卻成為我在葡萄牙的家。
這段日子裡,累積了很多「以後我們家也要這樣」的清單——無論是彼此經營關係的方式,還是各種生活細節。
前往機場的路上,看著窗外景色漸漸陌生,心裡忍不住好感傷,一邊哽咽地和大家最後的感謝與道別。「我們永遠都是你在葡萄牙的家庭!也許台灣見,也或許下次你帶著承恩回來拜訪我們!」她甚至記得我老公的名字!雖然從未見過,她卻說:「時常聽妳分享,就好像我們已經認識他一樣。」
離開家鄉以後,我走進不同的家庭,看見他們如何生活、養育孩子、經營家庭,我每天都有好多想和恩分享的——希望這些養分能讓我們未來的家更堅韌。
寫於:202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