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孔子學院在大學中生根
最近遇到一位中文講得琅琅上口的德國大學生,他有一種德國大學生少有的謙遜與溫文儒雅的氣質,驚訝之餘,進一步詢問其學中文的過程,他說是在目前就讀大學裡的孔子學院學了一年多。
因為學校的商務管理課程全程英文上課,許多同科系的同學都是國際學生,課程中安排中文課,中文課程是由設置在大學中的孔子學院所提供。他還說,學校要求課程結束前需要一年的海外實習經驗,原本今(2021)年他申請到了廣州實習,但因疫情的關係,中國沒發簽證,所以他只好被迫申請到法國實習。
他認為在商務管理科系中可直接學到相關科系的中文語彙,是很大的優勢,故他選擇每天通勤,從紐倫堡附近的住處,搭將近一小時的火車到茵格斯達(Ingolstadt)來就讀科技學院。
談話中提到,他喜歡中國文化,所以就想學中文,並不清楚中國的人權狀況;即使知道中國人權狀況不好,其實這也不影響他想學中文與去中國的動機。詢問他為何都沒有想到要申請到台灣來實習,他說他對台灣毫無了解。
看他中文能在一年內講得呱呱叫,卻對台灣也說中文的情況完全不知,也對台灣疫情控制良好的資訊全無,我不免提醒他一下,中國文化在文化大革命之後已經所剩不多,孔子學院的學校課程又不能自由發言,不能說台灣與香港等議題,你若真到中國很可能會被噤聲,何不選擇台灣。
心想,一個資質如此之好的德國大學生學中文,卻對台灣這兩個字如此陌生,讓我除了感到驚訝之餘,甚而強烈懷疑這是孔子學院對授課學生資訊封鎖的結果。
孔子學院展覽
近來本城那位德國大學生就讀的科技學院的入口處,正在展覽中國歷史文化的五千年展。展覽主題是中國千年歷史文化,用具有歷史質感的雕塑像照片與文字,來介紹中國的文化淵源,從幾千年前的有巢氏到抗日、國共內戰與中國共產黨建國等事蹟,林林總總上達數十幅攝影畫作,都是談中國偉大的世界貢獻與發明,展覽者名叫Gerd Treffer。
此展覽作品原來是在本城剛舉辦過巴伐利亞邦花博展的中國主題館展出,承接此主題館的機構即是本城的奧迪孔子學院,主題館主要是介紹本城的姊妹市佛山及中國文化。
沒錯,茵格斯達的孔子學院,全名是奧迪孔子學院。此孔子學院不光是拿奧迪車廠的預算,在今年夏天以前也用本城市政府所編的預算,一年五萬歐元給茵格斯達奧迪孔子學院做漢語教學與宣傳中國用。近來因應全球抗中浪潮與全球抵制孔子學院操控大學學術自由的質疑,本城議會才於今年年中時,決議全數刪除奧迪孔子學院的預算。
今年花博館在十月過了之後,孔子學院把在花博展中展覽過的中國文化作品展覽,毫無顧忌地放在與自己合作的技術學院中繼續展覽,以文化交流的名義,讓技術學院師生瞭解並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大學入口就有了這麼一個唐突而不和諧的中國千年展。
其中的一幅雕畫攝影作品是鄧小平的雕像攝影,介紹鄧小平的介紹文中提到,鄧小平於1979-1997實際領導中國,曾於留學法國與蘇聯時加入共產黨,並且在國內戰爭時表現出眾,之後在黨內地位攀升,最後成為毛澤東最重要的掌權接班人之一。
有一位剛到德國沒多久的這所技術學院的台灣女大學生,對上述這段對鄧小平的解說還一知半解,但看到鄧小平這個極權國家領導人被德國大學如此吹捧,是她到德國的第一個震撼與錯愕。她想都想不到,德國這樣的一個民主國家,竟如此對滅殺人權的中國毫無批判思維地全然接受,她在想她是否來錯國家,這個德國好像跟她在台灣認識的完全不一樣。
沒錯,她的震撼是因為她來自台灣,台灣受到中國的威脅與干擾長期都一直存在,台灣人對中國的大外宣有一定的敏感度,而對德國而言,過去就算有納粹的極權黑歷史,70年之後的德國人,為了賺中國人的錢,在梅克爾(Angela Merkel)親中政策的主政16年之下,奧迪與各大企業都看中國吃飯,對中國的大外宣,不僅習以為常,更是全盤接受。
對此,本城訪問我出書的記者說,我們城市的報紙對於批評奧迪與中國的議題,是完全沒有興趣也毫無空間,因為我們市政府就是靠奧迪在吃飯,而奧迪靠中國吃飯。這也說明了德國對獨裁政權的記憶,幾乎已由遺忘化轉為擁抱。

















